-
《麦肯锡精英的思考习惯》读后感_1100字
(2019-09-30 05:42:50) 读后感
《麦肯锡精英的思考习惯》读后感1100字
《麦肯锡精英的思考习惯》 高杉尚孝
正如简介所言,作者想要传达的最重要思想是,情绪问题其实不关乎情绪,而是一种思考的技术。
人们都知道正面的情绪是好的,例如爱、喜悦,但不论在职场中还是生活中,情绪低落时,人不能一味儿地打鸡血,自己骗自己,想开点、乐观点,对自己喊加油,是没用的,甚至会因为无效而陷入内耗,消耗自己的能量。
一般很少为人所知的是,负面情绪也有“良性”与“恶性”之分。“坏的负面情绪”,比如,不安、愤怒、情绪低落、罪恶感等。“好的负面情绪”,比如,担心、不快、悲伤、自责等。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产生于怎样的思维,又会促使人们主动做出什么样的行为。
本书提出了一个ABC理论:C并非由A直接诱发,而是以B为诱因引发的。
A(Activating Event,成为起因的事件)
B(Belief,思维方式)
C(Consequence,作为结果的情绪与行动)
人们常常觉得,是因为怎样的事,所以才让我产生何种情绪。但试想,如果情绪是在压力条件下直接并且自动诱发的,那么在相同状况下,任何人的情绪都应该是一样的。不过我们非常清楚,从经验上来说这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知道,即便是在同样的条件下,产生的情绪有时也因人而异。
比如,自己犯了错,上司当着全公司的面严厉斥责,有人会感到“愤怒”,私下里恶语相向;有人会感到“不快”,承认自己负面情绪的存在,以合理的方式进行宣泄或自我消化,同时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因为诱发情绪与行动的“思维方式”(即B)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在意识中出现,所以才会看上去好像是从某一情况直接产生了情绪与行动一样。
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慢”下来,去思考其中的逻辑,从“必须要如何如何”的思维中跳脱出来。一开始肯定很难,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无意识中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决定,但当你开始关注到头脑中意识的发生时,你会深刻的体会到:情绪只是一种选择问题。所以,如果想要改变情绪,首先要改变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思维方式挺受用的,用“我选择,我负责”代替“我害怕,我恐惧”。
例如:
A:我害怕见客户,我害怕说错话,我害怕吃亏,我害怕被算计。
B:我选择拿起电话,去联系那个令人头疼的客户,因为我想得到利润。
同样一件事,却引发不同的情绪与行为,在于一个“想得到”,一个“怕失去”。
坏的负面情绪:
◆感到巨大“不安”,结果选择“逃避”。
◆由于感到强烈的“愤怒”,而向对方发起“攻击”。
◆由于情绪“极度低落”,导致将自己“封闭”在自己家中。
◆在强烈的“罪恶感”的作用下,“否定”自我。
好的负面情绪:
◆因为“担心”,所以精心“准备”。
◆因为“不快”,所以与对方进行“协商”。
◆因为“悲伤”,所以与大家“分享”。
◆因为感到“自责(良心上的苛责)”,所以“反省”自身行为。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