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2018-10-10 12:10:51) 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非暴力沟通能够: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非暴力沟通在线阅读地址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一点评分:4星。具有实操性,不是空谈;值得反复看,少一颗星的原因是有些可能偏西方,不符合国内,不怪书,怪我。

#书评#

2018年至今碰到不少糟糕的事,都与沟通少或者不当有很大原因。这本书很早就看完了,有时候偶然翻一翻看一些篇章。第一次读完这本书时,感觉到一个好的沟通者无非就是遵守真诚、宽以待人、把他人看得比自己重要等几条简单的规则,再加上一些适当的语言表达技巧。只是技巧可以修炼,但天性却很难克服。

同时,沟通也需要对等。如果你对面站着不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或者有偏见,再好的技巧,再真诚的心,在对方看来,都是戏。往往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在沟通,而是一味的人身攻击。生活不是一场辩论赛,目的不是争对错,而是活的更好。

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四个要素的觉察。观察结果而不评判、感受自身情绪而不隐瞒、表达需要而不是指责抱怨、提出具体要求而不是模糊意见。举个例子:一位母亲对处在青春期的儿子:“XX,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袜子(观察),我不太高兴(表达感受),因为我看重整洁(需要),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明确地请求)”

在本书最后的几章中,作者还写了一些能帮助人们改善自己的生活,使自己的心智得到成长的内容。包括,第九章 爱自己,第十章 充分表达愤怒,第十二章 重获生活的热情,第十三章 表达感激等等。书的封面所写:通过非暴力沟通,让人们获得“爱,和谐和幸福”,这体现了每个人学会了解自己,才能更好的与他人沟通。

这本书中的许多内容还需要经常温习和回顾,需要自己的实践去真正的掌握其中的精妙。总之,值得一读再读。

希望我们沟通是源自于爱,出自于真诚,而不是通过改变他人来迎合自己的需要。

#摘要#

*在不顺心时,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例如,它会说“欧文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没有进一个球”,而不是说“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

*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不带评论的观察室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可是’‘但是’之类的词语。

*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就会逐渐变得平和。

*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异化的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道德评判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将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人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进行比较也是一种评判,它会蒙蔽对人对己的爱意。异化的沟通方式还淡化了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责任意识。此外,强人所难也会造成心灵的隔阂。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是:

1.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

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3.体会自己的需要

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在第三步和第四部之间,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在得到倾听和理解之后,他们也就可以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在表达感激时,我们说出:

(1)对我们有益的行为;

(2)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3)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关注点在于宣泄情绪,而非,感知自己及他人的需要,传达自己真实的诉求。同时当在发泄情绪的时候,我们又往往倾向于施加一些“暴力”:包括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四个方面。

除回避责任是比较难克服的,另外三个方面属于指责或要求别人,比较容易做到。回避责任需要有自省能力,而大部分的人喜欢表达的方式就是,“我就是这样的人”,而不会去思考,是什么让你这样,为什么非得这样。

*有些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

其中回避责任

  • 个人当前的情况,成长过程的习惯等

  • 说不清楚的力量驱使

  • 身边人的压力或命令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记录一个 读通的过程

我:感觉看到现在 非暴力沟通的要意看起来是向内的思维 完全的换位思考的方式 这样让人觉得自己会很委屈 怎么达到爱自己的终端呢?此处的忧伤和自我宽恕又是什么意思呢?

看来我的思维不适合看概念性的文字,只适合看实在的案例

书友答:我猜是因为这样的换位思考有时会让人觉得委屈,但是更深层的收获会让我们产生满足,从而更爱自己。比如说你为一个老人让了座,虽然委屈自己站着了,但是心中获得了关爱别人的满足感,从而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爱的人,就可以认同自己、爱自己啦

我:对呀 让座可以理解,但是在任何冲突发生的时候,总是换位,是不是置自己的需求之不理了呢,体会了他人的需求同事满足自己,这在两方需求冲突的时候可能太难了吧

书友: 我觉得可能是从自己出发让事情变得更简单吧,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理解了对方的需求也就能找到矛盾的平衡点,也是攻破了与对方的冲突。暂时放下自己的需求,通过理解别人来“曲线救国”,以非暴力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操作起来是挺有难度的,不过读了这本书之后,非暴力沟通的意识就可以慢慢开始培养了

我:你说得对 那是真的看完这本书之后 会不自觉的去运用(虽然还很不熟练) 并且真的感觉很棒 更爱自己了


非暴力沟通模式

1.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

(1)观察

我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

“我感到……”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那样的感受:

“因为我需要/看重……”

(4)请求

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我生命的具体行为,

“你是否愿意……?”

2.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

(1)观察

你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你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当你(看、听、想到你看到的/听到的)……”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是情感而非思想):

“你感到……吗?”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你那样的感受:

“因为你需要/看重……”

(4)请求

关切地倾听那些能丰富你生命的具体请求,而不解读为命令:

“所以,你想……”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非暴力沟通: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也不要发泄情绪,被情绪控制。(1)观察我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福祉的具体行为:“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2)感受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我感到……”(3)需要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那样的感受:“因为我需要/看重……”(4)请求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我生命的具体行为,“你是否愿意……?”2.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1)观察你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你的福祉的具体行为:“当你(看、听、想到你看到的/听到的)……”(2)感受对于这些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是情感而非思想):“你感到……吗?”(3)需要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你那样的感受:“因为你需要/看重……”(4)请求关切地倾听那些能丰富你生命的具体请求,而不解读为命令:“所以,你想……”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