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易中天中华史·第二部:秦汉魏晋南北朝(套装共6册)》读后感_700字

(2019-08-03 18:28:26) 读后感
  •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读后感_8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读后感_45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先秦(套装共6册)》读后感_8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第三部:隋唐(4册)》读后感_8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王安石变法》读后感_6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铁血蒙元》读后感_7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女皇武则天》读后感_13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读后感_8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铁血蒙元 读后感(3)篇
  • 易中天中华史·第四部:宋元(套装共4册)读书笔记(3)篇
  • 《易中天中华史·第二部:秦汉魏晋南北朝(套装共6册)》读后感700字

    看完知道重用法容易成苛政,利用黄老学派有太容易和稀泥,而儒总在变化,一直符合帝国的潮流,毕竟皇帝说的算,而自我感觉帝国时期就像汉那样最好,有法家张汤、儒家公弘养等等,以儒礼乐来规范社会,以法来证人清白等等。汉灭亡在于外戚和宦官之争,特别是东汉末年,其实很多朝代都是灭亡于内斗,归根到底就是思想不统一,所学的知识以及见识都不一样,更何况当官很多都是为了看皇帝的意思,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说起思想统一,归根于南北朝,时代性使问题暴露,秦在消除阶级矛盾,却后面成了阶级矛盾,就如书中说的一样,北在于民族融合,南在于阶级矛盾,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导致频繁更换朝代,有作为的仅仅只有开国皇帝,但有阶级矛盾触发了一个新文化,就是魏晋,皇权与士族的共治不共存,然后就形成了魏晋之风,文化很向往,但终究不是治国之道,没有安稳的生活以及钱财哪里来的魏晋之风?魏晋之风反应了一个思想动态就是空虚感,缺少务实精神。个人认为魏晋之美在于排场以及人格魅力。
    五胡乱华之后十六国,再之后的南北朝都是混乱无比,我所看到的是功利以及生存引起的文化融合,宦官霍乱,权臣架空等等。就像北魏可能拔拓宏和冯太后仅仅只是为了防止自己被杀,帝国被灭呢?从而看到中华历史演变发现礼乐治国最符合现在的国情呢?其实我感觉当时任何国家进华夏都会选择汉化,毕竟华夏文化一直都是忠君,有规有矩的。华夏文明的制度支持,是井田、宗法、封建、礼乐;全民共识,则是以德治国,以礼维序,以乐致和。德治是“一个中心”,礼乐是“两个基本点”。华夏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这个核心无论如何,祖祖辈辈都会潜意识流露出来。所以归根到底,汉化是必然的。文化统一也是必然的。

  •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读后感_8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读后感_45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先秦(套装共6册)》读后感_8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第三部:隋唐(4册)》读后感_8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王安石变法》读后感_6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铁血蒙元》读后感_7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女皇武则天》读后感_13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读后感_8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铁血蒙元 读后感(3)篇
  • 易中天中华史·第四部:宋元(套装共4册)读书笔记(3)篇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