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读后感_4500字

(2019-10-02 08:25:21) 读后感
  •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读后感_8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第二部:秦汉魏晋南北朝(套装共6册)》读
  • 《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先秦(套装共6册)》读后感_8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第三部:隋唐(4册)》读后感_8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王安石变法》读后感_6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铁血蒙元》读后感_7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女皇武则天》读后感_13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读后感_8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铁血蒙元 读后感(3)篇
  • 易中天中华史·第四部:宋元(套装共4册)读书笔记(3)篇
  •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读后感4500字

    看完这本书,感叹大唐盛极而衰,想想盛唐时代的人和事,想想世界首都长安的风花雪月一片繁华,想想洛阳想想扬州想想敦煌,佛法伴随着驼铃,用印度语、波斯语、粟特语、突厥语和吐蕃语由不同民族广为传播,想想日本人阿倍仲麻吕、新罗人崔致远、阿拉伯人李彦升,想想唐太宗,想想武则天,想想前期的唐明皇,真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啊!

    唐明皇61岁的时候封27岁的杨玉环为贵妃,而杨玉环33岁的时候给了49岁的安禄山进行洗儿礼,这一切都是多么荒唐可笑,只有她这样的极其美貌却绝不是贤妻的人,才担得起“红颜祸水”这四个字吧,女人啊……

    以下是本书中出现的关键人物:

    ◆唐玄宗李隆基:唐明皇,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仪表雄伟俊丽。前期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

    ◆睿宗李旦: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软弱或糊涂。他一生三让天下:第一次让给母亲武则天,第二次让给哥哥李显,第三次让给儿子李隆基,每次都不是高风亮节,而是精打细算。

    就连他保留帝国的最高仲裁权,也表面上是太平公主的阴谋诡计,实际上是睿宗皇帝的如意算盘。大事拍板,小事不管,这个太上皇当得游刃有余。

    ◆姚崇拜相:救时之相

    姚崇是武则天的人。则天皇帝逊位,只有姚崇泣不成声。唐玄宗看中了这份仁义。

    作为开元新政的当头炮,他能做的也就是对过去的弊病进行改革,帮玄宗在政治上扭亏为盈。因此,当这一历史使命接近完成之时,他的政治生命也就到头。

    ◆宋璟当国:

    宋璟是姚崇推荐的,两人的风格却完全不同。姚崇机动灵活,能谋善变;宋璟坚持原则,老成持重。宋璟的正派耿直举世闻名,就连武则天都敬让他三分。

    前三年,百废待兴,一团乱麻,需要姚崇的随机应变和大刀阔斧。进入制度性建设阶段,就要靠宋璟的浩然正气和稳扎稳打。

    ◆宇文融理财:

    帝国的多数官员都不善理财,而且没有兴趣。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并建立起文官制度,话语权就掌握在儒生手里。占第一位的是所谓道德文章,其次才是管理才能;而在管理才能中,理财又最为他们鄙视,甚至被看作小人的伎俩和行径。

    可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要用钱,

    于是,汉有桑弘羊,宋有王安石,唐有宇文融。

    ◆张说:张说是姚崇的死对头,他的卷土重来一般被认为标志着玄宗执政理念和基本国策的调整。玄宗称他为“当朝师表,一代词宗”。用这样一个适合担任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任或者作协主席的人做首相,只能说明皇帝开始由求真务实变为好大喜功。制定礼仪需要当朝师表,粉饰太平需要一代词宗。

    ◆张九龄:作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名句的张九龄是有名的才子,十三岁就写得一手好文章,参加科举考试也一举进士及第,他的风度更是堪称玉树临风。

    李林甫继承了宇文融的衣钵,就像张九龄在某种意义上是张说的传人。

    只不过,李林甫更狡猾,张九龄更迂腐,他与玄宗理念不同,让皇帝下定决心搬走这块挡路的石头。

    ◆李林甫:李林甫在历史上被妖魔化了。后人说,他的为人是甘言如蜜,腹中铸剑,由此产生了“口蜜腹剑”的成语。他担任宰相的时间最长。此前,宰相任职一般三年,最长的一个九年五个月。唯独李林甫,任职十九年,独裁十六年,堪称空前绝后。

    唐玄宗评价李林甫:此人的嫉贤妒能举世无双。

    那唐玄宗看上了李林甫的什么呢?

    懂事,执行力也强。

    李林甫懂规矩。规矩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十分重要。懂不懂规矩,甚至也就是有没有政治素质,而李林甫在这方面简直具有天赋,更重要的是,在历任宰相中,李林甫最能读懂唐玄宗的想法和心思。

    他全力支持玄宗的决定并付诸行动,没有一丁点儿书生气,也决不胡来。

    但李林甫必须为安史之乱的酿成负责。责任有间接的,也有直接的。直接造成严重后果的最大错误,则是“以寒族胡人专大将之任”。当然,还有一句话他没说出来:既然是常任,就不会跟他争夺相位。

    ◆杨玉环:

    杨玉环是玄宗之子寿王李瑁的王妃,李隆基霸占了自己的儿媳妇。

    对于有着胡人血统的李唐皇族而言,乱伦并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太宗皇帝就占有了弟媳妇,高宗皇帝则收编了父皇的女人武媚娘。不过,这两人纳娶的是寡妇,杨玉环却是现任王妃,这就是区别。

    《霓裳羽衣曲》:

    玄宗糅合印度和中原音乐创作,又由杨贵妃改编为舞蹈,并由陛下本人亲任鼓手,堪称帝国“第一乐舞”

    ◆安禄山:

    原本是个卑微的胡人,而且是混血儿——生父康某是粟特人,母亲阿史德则是突厥巫婆。

    无论安禄山官位多高,在大唐那些王公贵族眼里仍然是土包子,唯其如此,皇帝才会放心地把权力交给自己,安禄山决定将装傻卖萌进行到底。

    对玄宗:臣只知道有陛下,不知道有太子。

    对杨玉环:认杨贵妃为干妈。每次进宫都先拜贵妃再拜皇帝。

    逼反安禄山的人,是他名义上的干舅舅、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

    ◆杨国忠:本名杨钊,父亲是个小官,母亲是武则天男宠张易之的妹妹,自己则是酒鬼、赌棍和色狼。

    杨国忠最早引起玄宗注意,是靠了自己的拿手好戏赌博。当时,宫中流行一种名叫樗蒲的游戏。玄宗自认为天下无敌,国忠更是精于此道,结果两人棋逢对手,让皇帝陛下龙颜大悦。

    杨国忠还是理财的好手,为帝国理财始终是他的主要任务。杨国忠比他的前任宇文融等人更加能干也更有办法。他甚至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中央库藏不足的问题,让好大喜功和挥霍无度的皇帝可以大手大脚。满心欢喜之余,唐玄宗应其请求赐名国忠,意思是国之忠臣。

    李林甫与杨国忠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狼狈为奸到反目为仇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当然是杨国忠的权力和野心都越来越大,势必与李林甫一决雌雄。但当李林甫抓住机会绝地反击时,老天爷叫走了他。杨国忠也如愿以偿,成为首相。

    安禄山却不干了。

    节度三镇爵封郡王的安禄山,一生只怕一个人,那就是李林甫。他对李林甫是由衷地畏惧和敬佩,心悦诚服地自认为不是对手,所以李林甫在位时,安禄山是不敢轻举妄动的。在他眼里,李林甫才是帝国的顶梁柱,唐玄宗则不过是坐在屋顶看风景的老头子。

    安禄山根本就不把杨国忠放在眼里。于是杨国忠一有机会就说安禄山要谋反。

    安禄山在天宝十四载(755)的十一月挥师南下,向当时世界上的三大帝国之一发起挑战。公开亮出的口号,则是诛杀祸国殃民的奸相杨国忠。

    安史之乱终于爆发。


    ◆马嵬坡:

    唐玄宗出逃走到马嵬坡,禁卫军便再也不肯前进一步,他们怨气冲天,杀了杨国忠,杨国忠的儿子和杨玉环的姐姐,杨贵妃被绞死。

    马嵬坡既是唐玄宗的伤心地,也是唐帝国的转折点。一个皇帝,如果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又岂能保护帝国和子民?

    ◆肃宗即位

    皇帝走的是逃亡路线,太子走的是救亡路线。尽管李亨的才干和魄力都远不如父皇,但这一次的选择,却高下立判。

    李亨在朔方留守官员的拥戴下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

    ◆平叛之路

    郭子仪是在动乱之初担任朔方节度使的,此后就成为帝国的中兴名将。

    洛阳沦陷以后,唐玄宗之所以还能在长安苟延残喘半年,原因之一就在郭子仪和李光弼。

    安史之乱的最终平息,还要拜叛乱集团的内讧所赐:先是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谋杀,后是安庆绪被部下史思明斩首,然后是史思明被儿子史朝义绞死,最后是史朝义自杀。

    ◆宦官乱政

    宦官制度扎根最深、影响最大是在中国,闹得最凶是在汉、唐、明,而唐代第一个炙手可热的宦官是高力士:就连一人之下如李林甫,万人之上如安禄山,都得让他三分。

    高力士是个聪明人。他得宠却不骄横,得势却不专断,顺从却不阿谀,直言却不触犯。为人处世,可谓有原则,有底线,有技巧。再加上识大体,顾大局,并不以权谋私,结果皇帝始终信任,朝臣也不反感。

    而中晚唐的宦官就完全两样。

    仇士良可谓宦官乱政的典型人物。他不但专横跋扈二十多年,而且视皇帝为玩偶。

    唐代宦官的乱政就是由一位野心家终结的。此人进入长安后,一口气杀光了所有的宦官。他顺手把大唐也杀了。这人叫黄巢。

    ◆大唐灭亡

    安史之乱后,受到重创的唐帝国之所以没有立即灭亡,原因之一就在于这些军阀们自己要混战,谁也不能一家独大。藩镇割据的同时,朝臣们在窝里斗。

    打破僵局就只能靠体制外对现状极为不满的人——处于社会底层,深受战乱和盘剥之苦的士兵和农民。代表是黄巢。

    黄巢和王仙芝都是贩卖私盐的人,官方说法叫“盐贼”。盐贼其实是盐商,只因为帝国实行食盐专卖制度,他们才被看作“贼”。

    可惜黄巢的起义部队出了叛徒朱全忠。朱全忠能背叛黄巢,当然也能背叛大唐,开平元年(907)四月,朱全忠称帝,国号梁。

    大唐灭亡,五代十国开始。

    ◆盛唐气象

    盛唐,是一种气象。

    气象无疑首先表现于城市规划和建筑。唐代长安和洛阳的气势恢宏,已经超出了现代人的想象,也让后世自愧不如。

    现在可以一睹芳容的只有壁画和雕塑。尤其是被称为唐三彩的那些工艺品,它们是那样地巧夺天工和生机勃勃,那造型,那光泽,那釉彩,本身就是气象。

    唐诗就更是如此。

    最能体现大唐精气神的是一首《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是黄巢的诗。

    这里面体现出的恰恰是大唐精神和大唐梦——在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和对外开放的前提下,每个人张扬个性和追求幸福的无限可能。

    ◆李白:李白无疑是唐诗的代表,只代表时代精神。

    李白基本上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完全是兴之所至,汪洋恣肆。明明是些大话、疯话、牛皮话,但他自己乐意说,别人也乐意听,还百听不厌。

    这才是盛唐气象。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杜甫:李白无拘无束,杜甫忧国忧民。杜甫对底层人民的遭遇充满同情。杜甫对历史的记录并非宏大叙事,而是落到了具体的人物和事件,甚至不怕家长里短。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王维:王维总是能够把诗和画融为一体,“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信佛,曾皈依荷泽神会禅师,还为六祖惠能写过碑铭。因此他的许多作品,便既是诗也是禅: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韩愈和柳宗元们:韩、柳的文章都明白如话,决不晦涩难懂。比如韩愈的《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Tips:

    ◆汉、唐两代的宰相是不同的。汉代宰相是个人,比如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他们的办公地点和办事机构则叫相府。唐代宰相却是群体。但凡有资格参加国务会议的,不论人数多少都是宰相。宰相没有正副,只有轮值主席,叫执笔。开会地点在政事堂,所以叫政府。相府与政府,是汉与唐的区别。

    ◆节度使:是唐代的地方军政长官,相当于军区司令。受命之时,朝廷要赐以双旌双节,表示有权节制调度。

  •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读后感_8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第二部:秦汉魏晋南北朝(套装共6册)》读
  • 《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先秦(套装共6册)》读后感_8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第三部:隋唐(4册)》读后感_8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王安石变法》读后感_6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铁血蒙元》读后感_7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女皇武则天》读后感_13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读后感_800字
  • 易中天中华史:铁血蒙元 读后感(3)篇
  • 易中天中华史·第四部:宋元(套装共4册)读书笔记(3)篇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