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地坛》_精选读后感_1400字
(2020-01-09 12:44:30) 读后感 -
《我与地坛》_精选读后感1400字
过程!对,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第15章)
过程哲学创始人怀特海认为真实的东西必定是最为持久和永恒的。比如假定——如黑格尔所暗示的——最真实的东西既不是科学所发现的世界,也不是宗教所信仰的世界,而是我们的社会世界;实在的主要结构既不是原子或电子,也不是神或其他精灵,而是那些由亲缘关系和集体维系在一起的他人,那么在这种对实在的阐释中,知识就成了那些可以被共同享有的、可以向任何人证明的观点;宗教信仰由那些公认的学说和仪式所组成,它们帮助把集体维系在一起。或者假定,激情是最真实的,实在就是当你在爱情中或极度愤怒中感受到的东西,其他的一切都只是这些的苍白的影子。换句话说,实在取决于我们的目的、激情以及共同的社会目标。
宇宙可能没有目的,但在宇宙中生存的人和发生的事件会有起始和终结。那么起始和终结归于什么呢?上帝。怀特海认为上帝是现实世界的泉源,事件是上帝从许多处于潜在可能状态的世界中挑选出来的。
著名哲学教授邓晓芒认为史铁生是中国当代哲学素养最高的作家,也是中国唯一的一个真正深入到了基督教真精神的作家。史铁生对人的生存、死亡、欲望和情感等问题思考非常深入。他在作品里经常提到“上帝”或“神”。但他观念里的上帝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的自然神或人格神。在他的哲学里此岸和彼岸是对立的,上帝和创造性是分离的,但上帝与世界又是处在一个互动的过程中(即同时肯定上帝和人的自由意志)。
史铁生认为过程就是实在,取决于我们的欲望和爱。
学物理的人告诉我:千万别把运动和能量,以及和时空分割开来理解。我随即得了启发:也千万别把人和意义分割开来理解。不是人有欲望,而是人即欲望。这欲望就是能量,是能量就是运动,是运动就走去前面或者未来。(第9章)
上帝创造生命想必不是根据法,很可能是根据爱。(第11章)对史铁生来说,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过程,也就是写作,而生命的价值将在写作的过程中自动生成。
后来你明白了,你明白你错了,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你明白了这一点是在一个挺滑稽的时刻。那天你又说你不如死了好,你的一个朋友劝你:你不能死,你还得写呢,还有好多好作品等着你去写呢。这时候你忽然明白了,你说:只是因为我活着,我才不得不写作。或者说只是因为你还想活下去,你才不得不写作。(第3章)
史铁生21岁双腿瘫痪,从此无法独自远行,他家附近的地坛便成了他唯一能够沉静心灵的地方,也就成了他心目中的耶路撒冷。
在我想,写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点,写作由之出发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难,写作之终于的寻求,即灵魂最初的眺望。譬如那一条蛇的诱惑,以及生命自古而今对意义不息的询问。譬如那两片无花果叶的遮蔽,以及人类以爱情的名义、自古而今的相互寻找。
···············
想念地坛,就是不断地回望零度。(第32章)写作即是创造,创造源于生活。中国近百年的社会剧变为史铁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题材。这本书后半部分记忆与形象的内容在史铁生的脑海里沉淀后最终被他用现象学的方法还原成了《务虚笔记》里的可能世界。
注:《务虚笔记》是史铁生创作的巅峰,文字凝练富有诗意,情感真挚,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去看看。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