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读书赏析(3)篇
(2019-07-04 00:09:33) 读书赏析
作者:理查德·普雷斯顿
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来自热带雨林的危险病毒,可在24小时内乘飞机抵达地球上的任何城市。航空线路连接了全世界的所有城市,构成网络。埃博拉已经进入网络,开始环球旅行。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读书赏析 第(1)篇
哈,终于看到一本想给五星的书了。
看探险片的时候,冒险家勇闯热带雨林,四周被繁枝茂叶笼罩,空气阴湿烦闷,偶尔从远处传来几声动物嘶吼声打破林中的寂静;蟒蛇、大蜘蛛冷不丁从头顶出现,一不小心就能与未知生物亲密接触。看得心都悬在半空中了,不知道下一幕又会出现什么鬼。
看这本书,同样有这种提心吊胆的感觉。只是与人类斗争的,不是凶猛的野生动物,而是同样来自热带雨林,但渺小到肉眼看不见的埃博拉病毒,据说这种病毒从地球初步形成时就存在,古老又神秘。人类与它的战争史,精彩程度一点也不逊于与大型动物的搏斗。
故事从一个移居到非洲埃尔贡山附近的法国人讲起,某次从山里旅游回来后,出现了发烧、红眼、腹痛的症状,求医不治最终死去,随后为其治疗的医生也出现了同样症状,后来查实感染了马尔堡病毒。
马尔堡与埃博拉同属丝状病毒,但其杀伤力远低于埃博拉。其后,作者陆续描述了三种埃博拉病毒为人所知的第一起或大规模爆发病例。
因为文中描述生动又惊悚,让人觉得充满想象力。但实际上,这是一部非虚构文学作品,内容是基于真实事件背景上写的。为更贴近事实,作者还飞往各事件地点去核查与采访相关人士,恐怖感因真实而更恐怖。
现在网上搜索埃博拉,依旧可以看到科研人员到非洲勘查天然宿主的新闻,以身试险的探索之路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甚至将来的将来,人类何时战胜埃博拉,没人知道答案。
有趣的是,人类极力对抗大自然散播的病毒,像英雄对抗恶魔一样伟大。但这本书给出了另一个角度:“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是地球对人类启动了免疫反应”,谁才是正义的一方?值得人类思考。
从一定意义上说,地球正在启动对人类的免疫反应。它开始对人类这种寄生生物做出反应,人类的泛滥仿佛感染,混凝土的坏死点遍布全球,欧洲、日本和美国犹如癌症的烂肉,挤满了不停复制的灵长类动物,人类群落无限扩张和蔓延,很可能会给生物圈带来大灭绝。也许生物圈并不“喜欢”容纳五十亿人类。也可能是一百年间人类的极度增殖突然产生了海量肉类,这些肉存在于生物圈的每个角落,面对想要吞噬它的另一种生命体,很可能无法保护自己。大自然有自我平衡的手段。雨林有自己的防护手段。地球的免疫系统察觉了人类的活动,开始发挥作用。大自然在试图除掉人类这种寄生生物的感染。说不定艾滋病只是大自然的清除过程的第一步。
关于丝状病毒的发现(截止1994年作者出书时):
丝状病毒包含埃博拉属和马尔堡属,每一种丝状病毒都含有七种蛋白质,其中四种还完全不了解。丝状病毒潜伏期三到十八天,属于4级高危病原体,所谓4级高危病原体,就是没有疫苗和治疗方法的致命病毒。
关于马尔堡病毒:
来源非洲,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丝状病毒,致死率25%。
关于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来自非洲热带地区,但传播源头未知。它有三个亚属:扎伊尔埃博拉(致死率50%-90%)、苏丹埃博拉(50%)和雷斯顿埃博拉(在猴类发现病例,不传染人类)。
为何会爆发:
艾滋病、埃博拉和其他雨林病原体的显现,无疑是热带生物圈遭到破坏的自然结果。
为何没发生大规模灾难:
杀死寄生者速度太快,来不及找下一个宿主。另外,因为无法通过空气传播(雷斯顿埃博拉可通过空气传播,但不传染人类),感染力不够强,无法引发全面规模的灾难。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读书赏析 第(2)篇
很精彩!
致命病毒埃波拉,人命的黑板擦,像毒蛇一样凶狠狡黠,又懂得隐藏锋芒,在黑暗中蓄势待发。
它悄悄地蔓延、扩张,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短短数天就吞噬和歼灭全部人体细胞,将美丽家园炸成废墟。战争胜利后它光速般撤离上一座鬼城,伺机寻找下一个侵犯的目标。最骇人的是,一旦人类发动反击,它会变异和伪装,韬光养晦,待到人类放松警惕时再卷土重来。真是才华出众的军事家,处心积虑的阴谋家!
有时不由得怀疑,埃波拉不是什么低等的寄生病毒,他们是具有强大生存智慧的古老物种。如果将地球30多亿年生命史压缩成24小时,我们灵长类智人仅仅在午夜黑暗前几秒钟登上历史舞台,和独霸地球几十亿年并为塑造新生命创造条件的微生物相比,我们确是脆弱不堪,初来乍到。
尽管身处绝对弱势,人类还是倾尽所有顽强抵抗病毒的侵略。科学家深入非洲险境探寻埃博拉病毒的源头,军队在第一线全副武装对抗和控制疫情,医护人员走入危机四伏的病毒爆发地治疗病患......这是一个让人在压抑的绝望中看到一丝人性光辉的故事,并且每个场景都在人类历史上真实发生过。
不过,这个故事留下很多思考的余地:也许我们人类才是这个星球上真正的病毒。为了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我们砍伐森林,猎杀动物,污染环境,制造垃圾,为了驱除病毒,地球不得已启动了免疫机制,用埃博拉制止人类的疯狂。从人类的视角看,埃博拉危险恐怖,从埃博拉的角度想,人类罪孽深重。想要在地球上和平共生,我们必须想出一个除了互相杀戮之外的万全之策。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读书赏析 第(3)篇
全书过于真实,以至于看前两章时一度引起胃部翻江倒海...
以前看到埃博拉在西非全面爆发的新闻,便引起了我对这种当时闻所未闻的超级病毒的强烈好奇心,感谢这本书让我系统地了解了这种病毒的可怕程度。
透过埃博拉病毒近年来愈加频繁的爆发频率,我们更应该看到脆弱的人类有多自私自大和贪婪。倘若没有70年代欧洲贪婪的需求,乌干达就不会有人靠倒卖猴子赚黑心钱,病毒就不会被带出雨林,从而导致第一例人感染马尔堡病毒致死。雷斯顿的埃博拉病猴案例也是如此。无知的玛英嘉护士一心只顾自己的前程,丝毫不知扎伊尔邦巴地区差点被政府遗弃,只因她发病后知情不报,出逃金沙萨。
当卫道士们在为气候变化奔走呼号,以为人类的种种行为会把地球母亲毁掉时,我们要面对的是更加残酷的事实: 破坏环境和生物链的后果,更多是来自大自然的严惩。乱砍滥伐导致了热带雨林生态圈的破坏,于是原本被圈在雨林里的HIV、埃博拉等等可怕的病毒就像越狱成功的囚徒一样疯狂地寻找新宿主,此时人类首当其冲,成了“不幸的”受害者。科学已经如此发达,烦请各位企业家、政客不要再相信“人定胜天”的歪理邪说,否则未来还会有大自然更加来势汹汹的报复等着我们。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