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我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入门书》读后感_1000字

(2019-09-25 05:28:03) 读后感

《我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入门书》读后感1000字

综合评分:很棒,五颗星不为过。

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罗宾逊”,在1946年,提出一套阅读策略“SQ3R”在美国高中广泛使用。“SQ3R”分别代表综览(Sirvey)、发问(Question)、阅读(Read)、背诵(Recite)、复习(Review)。

  • 接下来,我根据这个战略来叙述我看完全书的体验感。
  • 第一,阅读完全书,我收获的中心思想是“用思维导图,更加高效学习”。具体:(1)用思维导图学习的好处;(2)如何制作思维导图——细节指导很多,比如直线画法、是否插图、用什么笔等;(3)用思维导图听演讲等,做笔记,强调二八原则;(4)如何制作思维导图的案例——课文,面试履历等;(5)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6)推荐培养学习思考模式的书籍。
  • PS:前段时间,我就在考虑我读的书到底有没有用,对我来说,我的学习效率到底怎么样。有段时间做过《乌合之众》的思维导图,男朋友当时就给我提建议使用二八法则。当时是接受这个建议了,但是最近一直忙于学习会计,就没有落实重新写思维导图的这个想法(其实还是因为怕麻烦,不够自信,觉得需要系统学习一下,所以真的很感谢作者了。)
  • 第二,发问环节。本书的发问环节,主要是说对文章内容带着问题,再去找解释。我个人建议看着目录,对知识点进行答问,首先天马行空进行发文,而后归类问题,最后垂直进行逻辑分析,深度剖析问题。根据这个过程,答案就会鲜明。
  • PS:我每次在做思维导图或者目录之前,都会问自己,要不要使用铅笔,我怕我的思路有所变化,那我就要反复换纸张修改。作者在文中说:“凡事不要对自己太好。”的确如此,下得了狠心,自己才会有所突破。 emmmmm 所以,以后我要下定决心用签字笔做思维导图了,换就换吧,换多了就不敢随便下笔,就会更加认真思考内容了。
  • 第三,背诵环节。这个环节本书没有讲到。我对这本书的剖析的话,背诵全书也是不可能了,哈哈。如果是背诵思维导图,那么也不算背诵,这是关键词的一种记忆。所有辅助内容和分支,都是在记忆里的。
  • 第四,复习。想到文章中作者提到的某剑桥大学的学生(名字真心忘了),在很短的很短的时间,利用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获得多项科目第一的成绩。这位学生说剑桥大学大多数学生读文章需要12个小时,还要话费48小时左右进行复习,重点是复习了也不一定记得住,学习效率不得而知。他的学习方式是每天花费3小时,5天时间画出思维导图,考前看思维导图就可以。这种复习效率使他多项科目均获第一。
  • 总结:思维导图的反复利用,会让人更加充满逻辑性,提高学习效率,对各方面的印象均颇深。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