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本正经》读后感_1600字
(2019-09-22 08:23:54) 读后感 -
《医本正经》读后感1600字
人人都该懂一点中医
毫不懂医的我在这里说这么大的话题,有一点荒唐和讽刺,但是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别说我看过这本书,即使我一张没看,书评可以照写不误,写什么呢?无非是一些大话空话,一些中性圆滑的说了等于没说的有道理的废话,我们的专家都在这样做,靠着说有道理的废话招摇过市,吃香喝辣。
“开卷有益”,看一本任何书,都该是有收获的。但是老实交代,这本中医书不是我喜欢的的书,医学也不是我喜欢的行当,既不敢打针更不敢开刀,就连尝百草的勇气也没有。尽管本书作者是一个年轻的老中医(说年轻,是因为我不知道她多大,但是我确信她肯定不老;说她老中医,是指他的行文老练,深谙快阅读时代的作文之道,善于分析读者的胃口而对症下药),也不能改变我对医学的兴趣态度,说看了一本书就去采药学医,是绝不会的。
可是对我生活产生影响的,恰恰是这本书,一本不算深入的医学书。对我产生影响,并不是一下子激发了什么雄心壮志,或者猛然间醍醐灌顶,并不是,我依然是那个胸无大志和无所事事的我。对我的作用和改变只是基于朴素的担忧——那就是——怕我过早的挂掉。再这样无休止的熬夜晚睡,我怕我会过早的挂掉,我还不确定墓碑上写着疫年二三十岁是悲壮还是悲哀,但我确定在世上这一遭走的太匆忙,光凭死的早,大概是不能青史留名的,所以我想起了那句老话:好死不如赖活着——这么一句没出息的话,我竟厚脸皮的奉为真理。那天在书中看到头痛和早睡的关系后,我便默默的在十一点左右脱衣上床了,静待周公赴会,之所以说十一点左右,而不是十一点以前,因为十一点以前我实在不敢保证,出于严谨的科学态度,说十一点左右更为恰当。还得说说早睡后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毫不夸张,不知不觉间“睡到自然醒”这么理想化的愿望居然实现了,实现的那么轻松,那么自然。十一点睡觉,早上六点半自然醒,正好差不多七个半小时,并且醒来后神清气爽,这之后,你是有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的,比如晨练,默默的践行“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古训也是一件很爽的事情。这不,一大早的我不已经在写书评了吗!
一本小书是读不懂中医的,我们不要有太多的痴心妄想,若要完全了解,必须钻研、深入。但一本小书中总有一些浅显的道理,比如这本书说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圆,是转动的,只有我们身体的一切正常,所有器官运行顺畅,我们身体的圆才能转动自如。当我们身体的圆不能顺利转动时,身体便有毛病了,阻碍身体圆圈转动的,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的恶习,比如懒惰和所有的坏习惯。
中医离不开中药,我还想说说中药,现代人的普遍感受就是,中医不治病,中药不管用,以至于很多人相信一个结论:中医是骗人的。可是,中医是骗人的吗?很多是,我相信现在招摇撞骗的伪中医要大大多于精通阴阳五行奇经八脉的老中医。现在所谓的中医,也大部分属于“半部论语治天下”型的,看半本200页的医书,就是名医神医,然后写800页的广告,上报纸、上电视、上互联网、上电线杆,变着法子发家致富。那么中药呢?管用吗?负责任的回答是:大部分不管用,以前的人,不论神农炎帝还是李时珍,采的都是野生纯天然的山上的草药,所以他们的药管用。现在的药材基本上都是人工种植,所以催生了很多所谓的中药材之乡,很荣幸我的家乡就在某一个中药材之乡,有几味中药材大面积种植,在全国是占有绝对比例的。我亲眼见过一条龙从种植到加工的过程,期间各种化肥农药催生、保鲜、美容。我想今天的中药,成长历程绝大部分都是这样的,这样的中药,还指望着治病吗?吃了能够安然活着,不中毒挂掉,疫年二三十岁,已经算是命硬了,还报什么指望呢?
中医已如此,中药已如此,人心已如此,别人的事和社会的事,我们无能为力。身体是我们自己的,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关注自己的身体,努力使我们的圆圈运行顺畅,争取避免疫在英年或者使本该轻巧的身体变成一座大山压迫我们本就脆弱的精神。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