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乡土中国》_读后感_1400字

(2020-01-10 08:54:32) 读后感
  • 《乡土中国》_读后感_500字
  • 《乡土中国》_精选读后感_600字
  • 《乡土中国》读后感_2500字
  • 《乡土中国》读后感_1500字
  • 《乡土中国》_精选读后感_600字
  • 《乡土中国》_读后感1400字

    散漫片段思辨的价值有何价值?
    有一次,在想为什么要用宏大的命题来找没趣?
    明明有线下的真实,太多的欢愉实现,明明有可见之诸多东西面对。
    可为何思考虚无缥缈?
    在宏大又横亘的问题前踟蹰,制造问题,产生麻烦呢?
    在这条路上,我也产生了一些散漫的片段。
    那些片段很多人看不清,而本身或不是为了让人能看清,因确还没有看清。
    散漫片段,提供了某某思考过程。
    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我们的表面不喜欢,懒于思考。
    我们看的只是自己想看到的,或是别人教我们看到的。
    我也如此,在做系统化整理的时候,要有一个直接明确答案,直接给我答案就好了,不要拐弯抹角。
    阅读时,如果同样是探索的作者,会觉得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看。
    那什么可以看呢?
    散漫的片段成了文学、哲学的经典,成了富有艺术价值的存在。
    因而我所能的是无法在人看到月亮的实际,而让人看到我指月的手指。
    在思辨产出较为独立的课题,有所简洁,有所在。
    在几十分钟里,我的头脑又一次打量、审视自己,又一次看待旁观客体,世界与存在的命题。
    有人指出现今大家渴望出现英雄般的人物,这样的人是刺猬。
    人类历史上,黑格尔、弗洛伊德是这样的人,他们那套体系坚不可摧,他们构筑世界。
    倘一个人各种感官因受了坚固的世界观感召和散发出,他能在复杂世界自恰吗?
    反观之下,现代人人像狐狸,流行的斜杠青年有一颗不安分守己的狐狸的心。
    但大家却都变得很平庸,因此连失败的狐狸也做不好。
    有人提出需有一个真正内核,也就是一专。
    这一专在我看来,从刺猬这条路入手,你要有系统,然后再开枝散叶出去。
    最近读《乡土中国》,里面中外的对比非常有意思。
    很多人说西方是法治,中国是人治。
    费孝通先生说中西的区别点不在“法”和“人”两个字,而是如何人如何治。
    西方是“人以法治国”,中国的“人”不仅是某群体的个别权威,“人治”实则是“礼治”,也就是说遵从约定俗成的秩序。
    我看到身边学法律的朋友会看此书,为什么呢?
    这是研究人性,费老抓出了关键点,律师懂得如何处理本质问题,同理是互相印证。
    再来谈,暴政的背后是什么?邪教的背后是什么?
    这不属于特宏大的命题,但在思考这些东西时,我发现另一种思辨的趣味。
    就是你以为自己能够发现背后的真实,这背后的原则自洽。
    这样的思考,对我、对大家而言是非常有意思的。
    举例,我们知道新媒体的写作之道和运营套路,但我们是不是可以从更久远的东西上举证、散叶呢?
    人群痴迷于一个产品,跟人群痴迷于一种“邪恶”宗教,两者区别很大吗?
    一次看到诺兰的访谈,我明白了为什么要做独立的自己。
    诺兰在商业、世俗的底色上加了东西,比如蝙蝠侠里,有个电车难题的考验。
    诺兰像不像一个哲学、伦理学布道者呢?
    或许他不以为意,但是他包罗了自己。
    很多人被包罗,诺兰迎合商业能不被裹挟,这算不算一种相对高的善呢?
    这些思考不尽然枯燥,从自己出去,看到那样的自己。
    他可能是不完善的,他可能是散漫的片段,他可能是让别人看不清的,他可能是妥协的,他可能是不彻底的,他可能是小心翼翼的,他可能是无效的。
    不过是不是踏出了那一步,脑子有了闪光的时刻,那一个火星就是说人不要懒得思考。
    这一切会不会改变、因此而不同,因此有另一种的丰富多彩呢?
    就像猿猴第一次拿起树枝作为武器。
    就像人类第一次站在月球上,回望蔚蓝色的星球。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 《乡土中国》_读后感_500字
  • 《乡土中国》_精选读后感_600字
  • 《乡土中国》读后感_2500字
  • 《乡土中国》读后感_1500字
  • 《乡土中国》_精选读后感_600字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