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乡土中国》读后感_1500字

(2019-08-20 17:06:21) 读后感
  • 《乡土中国》_读后感_500字
  • 《乡土中国》_精选读后感_600字
  • 《乡土中国》读后感_2500字
  • 《乡土中国》_读后感_1400字
  • 《乡土中国》_精选读后感_600字
  • 《乡土中国》读后感1500字

    本书题为乡土,实际讨论的就是整个中国的社会体系和文化传统。虽写于70年前,现在看来仍是真知灼见。因为是课堂讲义的总结,所以风格不如学术著作那么严肃,举例生动,鞭辟入里。
    只转述几点感触深的: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因为向土地讨生活,不易随便移动,因而乡土社会有地域的限制,各个村落保持相对孤立的社会圈子。村里的人生于斯长于斯,“是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历世不移的结果,人不但在熟人中长大,而且还在熟悉的地方长大。”“当一个人碰着生活上的问题时,他必然能在一个比他年长的人那里问得到解决这问题的有效方法”。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而我们这里,”‘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伯叔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药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中国的社会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费孝通称之为差序格局。在中国传统思想里没有团体的观念,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简直是差序格局的神比喻。
    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靠“法”,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靠“礼”。礼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礼”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
    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既不是横暴权力,也不是同意权力。横暴权力是带有压迫性质的,是维持支配者对被支配者地位的手段。而同意权力的基础是社会契约,是为了保障个人的权利和义务而共同授予的权力。“统治者、所谓政府,总同时代表着这两种权力,不过是配合的成分上有不同。”“譬如说美国,表面上是偏重同意权力的,但是(二十世纪初的)种族之间,事实上,却依旧是横暴权力在发生作用。”
    乡土社会是教化性的权力,或者说是爸爸式的,费孝通称之为“长老统治”。“每个人知礼是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是知礼的,至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教化过程是代替社会去陶炼出合于在一定的文化方式中经营群体生活的分子。担负这工作的,一方面也可以说是为了社会,一方面可以说是为了被教化者,并不是统治关系。”“苛政猛于虎”的政是横暴性的,“为政以德”的政是教化性的。
    “乡土社会环境固定,在父死三年之后才改变他的道的速率中,社会变迁也不致引起人事的冲突。在人事范围中,长老保持他们的权力,子弟们在无违的标准中接受传统的统治。”“儒家所注重的‘孝’道,其实是维持社会安定的手段,孝的解释是‘无违’,那就是承认长老权力。长老代表传统,遵守传统也就可以无违于父之教。但是传统的代表是要死亡的,而且自己在时间过程中也会进入长老的地位。如果社会变迁的速率慢到可以和世代交替的速率相等,亲子之间,或是两代之间,不致发生冲突,传统自身慢慢变,还是可以保持长老的领导权。“
    精彩之处实在太多,根本抄不完。下面说说自己的想法。中国传统的社会体系能维持两千年,是因为乡土社会变化很慢,这种教化式的统治手段可以最大限度维持社会稳定。但是社会剧变时,这种传统就无能无力了。

  • 《乡土中国》_读后感_500字
  • 《乡土中国》_精选读后感_600字
  • 《乡土中国》读后感_2500字
  • 《乡土中国》_读后感_1400字
  • 《乡土中国》_精选读后感_600字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