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土中国》读后感_2500字
(2019-08-07 14:36:31) 读后感
《乡土中国》读后感2500字
《农业与文化8个观点》
【前言】本文是篇旧文,结合2016.4.22温铁军教授讲座所做笔记。虽与费孝通老先生的观点关联结合度不强,但农业跟社会学的关联性不言自明,仅作为补充阅读和笔记留存。
1.农业,不能孤立看待。
我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男耕女织,是生产、生活的紧密结合,也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相互交织。纵观农业发展,对比水稻起源地的东亚两河(长江,黄河)和小麦的起源地的西亚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不同的水文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东亚两河间距较大,流域较长,作物更加多元化,食物多样化,文化也就更为丰富化,但却统一在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而相比之下,西亚两河间距较窄,逐渐形成了类似度极高的欧洲文化(一元论文化),却小国林立。究竟为何?值得继续深思。
2.外国月亮不那么圆。
都说美国农民比例少,集约化程度高。但这一定程度上是自己混淆了概念。farmer≠peasant,换句话一个农场主(farmer)也许管好几个农工(peasants)。美国等殖民地国家形成的是大农场模式,有别于我国的小农社会。(后文详谈)
另外,记得上毛概的时候,老师提到西方最多的几个词。自由、民主、社会契约。但是,其实在二战之前西方一点都不自由。无论是罗斯福时期的新国家主义;还是列宁提出的国家资本主义;斯大林的计划经济;以及类似的希特勒纳粹党纲…其实,在某种意义下都是西方国家将过剩的生产力进行转移(军事或其他),而此种情况,就不可能是完全的市场自由调控而产生的。
3.民国的失败
一言以蔽之,民国先亡于现代经济,后亡于现代军事。民国时期金融现代化成本较高。不同于当下的纸币是国家强权对其价值的赋权,我国曾一度长期使用自身价值较高的白银作为货币。而当世界银价上涨,对我国货币体系造成巨大冲击,白银升值经济通胀,不变又会造成大量白银外流。致使民国货币体系土崩瓦解,民国经济凋敝。在此情况下,不发达的军事基础,加之军事后没有强悍的财力支撑,军饷无依,人心涣散,也是民国败亡的原因之一。
4.土地改革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坚持土地改革,曾一度认为是党内较“左”的一次改革。但是,回顾国内外历史发展周期,不难发现,土地改革倡导的“耕者有其田”类似“均田免赋”的观点并非共产主义独创。每个朝代或政权更迭初期,人口和资源进行均衡再分配以稳固政权都是必经之路。美洲消失的玛雅文明,据考究,约56年一轮回进行财产均分;四大文明古国的古印度文明约40年均分;而我国近代约30年,土地改革到改革开放。所以,土改代表的资源再分配并非稀世初见。论改革具有一定的暴力性,也实属正常。国民党败退到台湾,7,80万国民党士兵,加家属总共约120-130万人,踏入原有520多万人的土地,没有暴力,就和平分地了?战争结束后,土地改革使资源平均化回归了小农产社会。是面临当时经济环境危机下,以农业为载体实现的软着陆。
5.从金融现代化,看外交关系
当下,我国正处于西方70s经历的去工业化,逐步实现金融化阶段。我国开始加强经济建设,经济外交,实行一带一路,亚投行…中美关系紧张的其一原因在于:美国认为我国逐步实现金融化的过程当中,有可能侵占他在世界金融市场的份额。再来看看前几日,沙特阿拉伯威胁白宫,若美方为911事件追责沙特,沙特就即刻抛售7500亿美元,这笔钱足以影响美国经济。至今几任美国总统对追责事件仍闭口不提。回到欧洲,苏东改革,欧洲各国开始利用货币战瓜分金羊毛。先后从欧共体成为欧盟,又于2002年流通欧元。逐渐加强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纽带,实现较为稳定的政治实权集合体,也因此欧元在货币体系中一直处于较为稳定状态。货币体系的唯一信用来源就是国家强权,所以金融之战也就是其身后国家之间的争夺。货币金融与世界格局间的相互影响,从来不容小觑。
6.完全的自由市场,行得通吗?
前段时间做有关政策的课题,农产品价格逐渐摆脱规定的最低保护价格,实行目标价格机制,调节了之前对市场价格机制的扭曲,价格逐渐回归市场价格。提到市场主导,但千万别忘记调控为辅。纯粹的哈耶克自由理论还是有些许问题,需要联系当下国情,进一步探讨。来看一个老师提到的案例。欧盟制裁我国光伏产业,面临如此危机,国家召集五大国有银行在经济方面进行大力扶持。而这些在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下很难达成,结果必然是对中国光伏产业的毁灭性打击。但正因为有国家调控和国有企业支持的这些逆周期手段,才成功化解危机。
7.当下,我国是纯粹的社会主义国家吗?
给我们研究的当下农民问题提供一个新思路。某种意义上,我国农民有房有田,阶级划分应该归为小资产阶级。为什么农民可以在城市打工忍受低额工资?正是因为农村还有资产。所以,让小农资产阶级放弃资产,由农民转为无产阶级产业工人有一定困难。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就有提及:当下我们搞不得社会主义,只能称为民族资本主义。而与国民党不同的就是我党执行的是新民族资本主义。1950年《共同纲领》中提出:“当下的社会主义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曾说:国家资本主义可以在正确的执政党、正确的指导下,实现社会主义。而其条件就是,先要扫清大老虎、小苍蝇等问题实现反腐倡廉的纯质环境。这些正是我们国家在做的。从毛时代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到从邓时代至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在社会主义国家的行进道路上从未停歇脚步。
8.三大差别再平衡
本文之前已谈及西方国家在生产过剩时期,将过剩生产能力进行转移。看当下我国,面对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经济,面对经济下行进入新常态。我国提出去库存、去产能、调结构、供给侧的政策改革建议。而市场经济是产生“三大差别”的根本原因,需要政府作出战略性举措进行平衡。1997年的东亚金融风暴,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海外订单大量撕毁,急需扩大内需。对此我国几任领导人作出积极应对,朱镕基开展西部大开发;温家宝继续扩大内需,大规模投资,实现中部崛起。这些在应对市场危机下,其实也在逐步实现三大差别的再平衡,区域差别再平衡,城乡差别再平衡和要在2020实现的贫富差距再平衡。一方面,完全任由市场调节,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另一方面,国家可以较为有效调控平衡三大差别。而我们仍应该抱着对立统一的观点,实现市场和调控的有机结合,在调控手段市场化上下功夫。最终克服困难,实现我国“三大差别”的再平衡。
杨晓婷4.22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