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大明王朝1566(上)》读后感_1100字

(2019-09-15 09:49:53) 读后感
  • 《大明王朝1566(全集)》_精选读后感_600字
  • 《大明王朝1566(全集)》_精选读后感_400字
  •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读后感_1100字
  • 《大明王朝1566(下)》读后感_1200字
  • 《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_1000字
  • 《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_1200字
  • 《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_1000字
  • 《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_800字
  • 中华上下五千年:大明王朝
  • 《大明王朝1566(全集)》_精选读后感_400字
  • 《大明王朝1566(上)》读后感1100字

    唠唠这本书还得从同名剧开始。
    江湖上关于《大明王朝1566》的传说太多,它前无古人,在审核机制中注定了后无来者。封神体历史剧,出品于十年前。现在哪,青山凄凄,江湖远。远的不说宫斗剧,近的不谈言情剧,只张黎导演也拍起了天蚕土豆恐怖如斯的《武动乾坤》。
    其实,没有看轻网络小说的意思,如若有,那便是藐视。是藐视。
    回来说这本书,那部剧。
    毕竟这是剧本,很难用评判小说的标准论之。剧本要紧的是故事和人物。
    故事有点绕。从明嘉靖朝的内阁政治斗争——倒严开始。前半段倒严,后半段混战。看下去很容易就发现,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总而言之,有权无政,有忠无公。国家坏到那份上,不如拉倒了事。
    故事是好的。一个好故事要让人舒坦又让人梗,上不去也下不来。像周末躺在沙发上看书,手举高了累,手放低了也累,若要清茶一杯,不能够。
    故事大抵是这样。尤其是从第一集盼望着,盼望着神仙道君皇帝早日羽化成仙,最终仍得看到最后一集。1566,终于来了。
    再说人物。来源于历史的人物熟悉同时又陌生,为了影视剧化做了一定的改动。历史上的胡宗宪大抵是贪的,养寇自重的问题也是有的。万历被迫提早出生。谭纶被迫推迟参加抗倭。俞大猷,徐渭,王崇古都未能有姓名。比起他们,李春芳算好的。这些都是小事,非拿着《明史》论小说,没劲。
    当然一部大众化的文艺作品,必须提供足够清晰的人物用来构架冲突,更不可能以普世的价值体系为敌。因此,正面人物过了——如胡宗宪,反面人物傻了——如严世蕃。拿掉这两人。家国天下,政客婊子应有的样子这里都有。
    说张居正。个人认为书中刻画的张愤青比较准确,从他的笔墨文集可以看出来——政务天才+愤青。
    再说沈一石。当然历史上没有这号人,但是历史上从来不乏这类人。
    有人问我,沈一石是怎么回事?我想说,这个人太惨。恶人之艰难在于心存良知。你不能不让他怒吼,不能不让他激狂,不能不让他烧房子。他是个读书人,却做了读书人最不屑的商人,不是个书生,却念叨着屈原。机关算尽,求生无门。可惜,却不足以令人同情。
    余下的政客,小吏,悍母各有各的情貌。不具。
    话说,中国人素来热爱权谋斗争,既有趣又无聊,尤其翻开史书,满眼过去都是你死我活,趋利避害。我认为有趣多一点,至少比《喜洋洋2018》有意思,有意思多了。
    简而言之,这剧这书都是给成年人看的。套用严嵩的一句话,我严嵩不需要儿子送终。六亲不认!
    总体而言,以小说而言谈不上优秀。同名剧优于小说。张黎独特的摄影给整部剧涂上了晦暗和厚重。

  • 《大明王朝1566(全集)》_精选读后感_600字
  • 《大明王朝1566(全集)》_精选读后感_400字
  •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读后感_1100字
  • 《大明王朝1566(下)》读后感_1200字
  • 《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_1000字
  • 《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_1200字
  • 《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_1000字
  • 《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_800字
  • 中华上下五千年:大明王朝
  • 《大明王朝1566(全集)》_精选读后感_400字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