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浒传(下)》读后感_1300字
(2019-09-30 09:24:49) 读后感
《水浒传(下)》读后感1300字
第一次看如此长篇的白话文小说,没以为自己能坚持看完最后用一个字。但是拿到手里,一点一点地磨,竟也读完了,还算惊喜、有趣的吧!
《水浒传》的前部分是108位好汉们上梁山前的种种经历;后部分是好汉们接受招安,为朝廷南征北战而逐渐陨落。
好汉们上梁山,在我看来,有大概六种方式上得梁山去。
第一,被官逼的上梁山。比如说,豹子头林冲、花荣、解珍、解宝
第二,自己铸错反上梁山。比如说,白胜、刘唐、三阮、公孙胜、吴用、雷横
第三,自己上或者跟着别人上梁山;比如说,郭盛、焦挺、乐和
第四,自己本来就是黑社会的;比如说朱武、陈达
第五,因为梁山需要被宋江算计入伙;比如说,卢俊义、徐宁
第六,打架输了,投降梁山。比如说呼延灼、魏定国、单延珪
很惊喜,近日我在我高中的语文笔记里找到这样一段话:《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板块结构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
一直以来我对《水浒传》的了解都如我笔记本里的那段话一般,然而,当自己一字一句读这本书时,其实是相当不赞成“官逼民反”、“农民起义”这些词儿的。读完稍微分析一下,又觉得还是有几分道理。
该书所在的社会背景是在北宋末年,宋徽宗的天下。宋徽宗!有人评价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也!他重用奸臣,骄奢淫逸在该书中也有所体现,皇帝昏庸,他所领导的国家能有几分繁荣昌盛?不考究历史真相,我对这本书的时代理解大概就是“奸臣误国帝王昏,不知高官欺人妻。无端小吏故犯科,事发逃去梁山泊。绿汉英勇脾气爆,快刀利落人两半。二娘拾来烹酒食。”生活在这样腐朽黑暗的社会里,我也想造反。
这本书的另外一个标签是“农民起义”。这108位好汉在落草之前有当官的,有少庄主富二代,有渔民,还有混黑社会的,所以这108位里原是农民的少之又少。看“农民起义”字面上的意思就是遭受压迫的农民无法过活了,团结起来造反。因此,这样理解的“农民起义”去定义好汉们落草实在有些牵强。而更深层次地理解“农民起义”大概是指由流民无产阶级发动的武装反对统治阶级的运动。说白了就是“专制朝庭”与“民间社会”之间的矛盾,而非所谓的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斗争,这样一来“农民起义”就比较合情合理了。
梁山的这些好汉们呐,侠肝义胆的只有少数人,大部分人的忠义只是对梁山上的兄弟而言,替天行道也就是个口号,该出手的时候一点不手软,男女老少,抢光、杀光、烧光,干净利落。水浒这个社会太乱,说不好谁是好人,谁是坏人,风流浪荡君子懂得知恩图报,济困扶贫,而孝义两全的人却也会喝人血,吃人心,杀人如切菜。想在这个社会混也容易,有钱有势名声壮,一无所长心机凑。可惜最后也难逃奸臣谋害,死的死、走的走,一切都回到了最初。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十年之后再读一次,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吧。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