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读书赏析(3)篇
(2019-01-19 19:23:39) 读后感
作者:蒋廷黻
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真的提倡改革吗?鸦片战争失败如此惨重,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像日本那样马上维新?我们对签订各种丧权辱国条约的李鸿章的认识存在怎样的偏颇?为什么说甲午战争是一场本该避免的战争?这本书会给你一一解答,本书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引领了近代史研究的风潮,为后来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称为近代中国史研究的开山之作。蒋廷黻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更应该了解这段真实原历史,太平天国的真相、为什么开放通商口岸、北洋海军的失败等等,近代化过程中这些耻辱是怎么产生的?实际上,很多伤痛或许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带给自己的。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1)篇
第一次拜读蒋先生作品。精简、饱满而平时的语言将近代尤其是鸦片战争前后清廷与英法等列强交涉等历史细节说得真切而明白,值得一读:n1. 一个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朝廷是完全无法和具有国际法规礼仪的帝国列强进行正常外交交流的,英法多次主动的外交尝试清廷却视而不见或妄自尊大,期间多少轶事至今读来可悲可笑却又值得细细深思;n2. 尽管身处迷茫、落后的晚清时代,当朝仍不乏如琦善及后来的李鸿章等开明有识之士能看清当时的事态情况、敌我力量对比而选择尽量避免战事以求和为主(当时能看清形势者力主求和,而颟顸无知者却夜郎自大一心向战,此种变现时至今日也不罕见,确实有意思);n3. 《南京条约》等近代诸多不平等条约中的条款,后人所诟病甚大,认为是贻害无穷的条目很多在时人看来无所谓;而部分今人看来影响不大甚至对双方有点益处的条目当时的人却认为是万万不可接收的奇耻大辱!此间对此真是有意思。读历史,一定要回到当时的环境、文化及历史背景中去观察、了解才能理解很多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和现象;n4. 关于左公收复新疆,书中谈到这在当时的局势下来讲并不是很理性的做法,所幸当时主战派当时占据上风且俄军内讧,收复成功。理性有时候不全是对的,感性和冒险之举有时却也能成功,历史和现实就是这般有趣而难以完全凭客观理性条件去推理判断;n5. 回顾不足百年近代史,对我侵害最深者莫过于日俄两国;而其中狠毒又残忍者又尊俄国莫属,打着朋友的口号侵害我国利益至毛熊要时刻警惕和注意;n读完全书,最大的感悟是作者在书中说的:鸦片战争最大的失败是战败以后我们仍然不知道我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上层统治者已经颟顸昏聩,天朝依旧腐朽封闭。而站在大历史角度看,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文化制度及传统又岂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就能完全颠覆和祛除的?尼采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重要的事情也要做三次才有可能成功啊,于是乎鸦片战争之后的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内战乃至wen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一直在不断的在蹒跚中前进。。。回顾过去,理解历史,以便指导、展望未来;这大概就是读历史、研究历史的意义和必要之处吧~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2)篇
值得一读。大体叙述了近代史的脉络,沿着时间轴阐述了相关的历史事件及背景,特别是当时的国内环境、国际背景相结合的进行分析,比较客观全面,给我们研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思路。一是要有辩证的唯物史观,任何事情不能片面的来看,要把它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国际背景中来看;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看待问题,不要先入为主的判断事情、人物的好坏善恶,也不要过分的用当代人的思维方式评价历史,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思考判断。我们学习历史不在于指责和批判,重要的是探寻历史的发展规律,好也罢,错也罢,已成过去,不需要我们妄加评论,我们更多的应该用历史的思维反思当下的发展现状,用发展的眼光置身其中,但又要跳出历史,经学致用,把古人的得失转化为我们前行的燃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加有利的助推我们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3)篇
前面说到的恭亲王及李鸿章,左宗棠等,中国开始的时候不愿意外交并且闭关锁国,不接受西方的文化,到后面一次一次的变法,从戊戌变法开始虽然想彻底变法成功但是西太后掌权,想完全推翻旧社会建立新思想,很难完成,所以一步一步的到后面辛亥革命。中国近代从开始的趾高气昂到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的路,虽然李鸿章有着比较先于他人的思想,开始开造船厂,建立水军,开始变通,但是他的所有的东西都是旧思想。在另一方面,当时的幻境,真的真刀实枪去打的时候,武器精良,却没有子弹,一层层的被剥削的资金也是让人悲哀。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永远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闭关锁国政策不可能进步也以历史的教训警戒我们不能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抱残守缺。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