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或者音乐》读后感_1100字
(2019-09-10 13:06:41) 读后感 -
《文学或者音乐》读后感1100字
我经常感到生活不断暗示我,向我使眼色,让我走向某一个方向,我年幼时在生活中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所以每次我都跟着它走。
幸运在有主见又刚好的年纪遇见余华,我心悦他坚定的思想拉拢了我,以他学者般的阅读方式,行文技巧,经验分享点醒我。
《文学或者音乐》……余华对我帮助极大,内心无比感激。
为什么不该欣赏给你生命带去颜色的人?马拉美可以证明,男人一旦精通色彩,无论写作还是调情,都会所向披靡。哈哈,这是个玩笑。
余华带我深入而有层次的了解那些大名鼎鼎的文人,威廉·福克纳、帕斯捷尔纳克、加西亚·马尔克斯、茨威格、陀思妥耶夫斯基......逐步阅读他们的作品,感到巨大的进步。
他说,“我二十岁出头的时候,茨威格是一个很高的台阶,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更高的台阶。我当时年轻无知,直接爬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台阶上了,结果发现自己有恐高症。我灰溜溜地爬了下来,刚好是茨威格的台阶。我在习惯茨威格之后,再爬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台阶上时,发现自己的恐高症已经治愈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噩梦般的叙述几乎都是由近景和特写组成,没有一个作家能够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让叙述的高潮遍布在六百页以上的书中,几乎每一行的叙述都是倾尽全力,而且没有轻重之隔,也没有浓淡之分。”
威廉·福克纳就更不用说了,“他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始终和生活平起平坐的作家,也是为数不多的能够证明文学不可能高于生活的作家。”
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至今对时代、风景、人物的描写,都念念不忘。
《百年孤独》,马尔克斯有一支魔幻的笔,为你画上飞翔的翅膀。
《文学或者音乐》中讲解古典音乐传承的部分,那些音乐大师、音乐流派、歌剧、还有与文学的种种联系,都是很讲究的篇幅,深受感悟,令人茅塞顿开。
作为总结,余华说他想到了《山海经》里的蛮蛮,这个传说中的鸟只有一只眼睛一个翅膀,不能独自飞翔,只有与另一只蛮蛮连成一体后才有两只眼睛两个翅膀,然后“相得乃飞”。蛮蛮有一个洋气的名字——比翼鸟。
而文本是一只蛮蛮,阅读是另一只蛮蛮,它们没有相得之时,文本是死的,阅读是空的,所以文本的蛮蛮在寻找阅读的蛮蛮,阅读的蛮蛮也在寻找文本的蛮蛮,两只蛮蛮合体之后才能比翼而飞。
这部《文学或者音乐》可以说是讲述了一只蛮蛮的故事。天空有着足够的高度,相互寻找文学与阅读的蛮蛮已经布满了天空。
在许多“擅长教育”的老师那里,“爱文学”、“不爱文学”,并不要紧,“我爱”或者“我不爱”只可以违背自己,坚决不可以违背教育。爱没有足够引导,变成轻佻又肤浅的东西。
于我,始终相信精神生活无比重要,以任何替之都不堪。因为文学或者音乐,会替你在灰心时撕开一条裂缝,照射一束阳光。或许还会为你的一生除了四季,降临许多个春天。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