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2020-01-19 01:42:48) 读后感 -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_精选读后感1000字
第一次接触阿德勒心理学,看了两遍,重新梳理和归纳了书中的观点,并对阿德勒心理学有了自己的认识和判断。
本书集中探讨了三大内容。
一,否定原因论,否定精神创伤,坚持目的论。
阿德勒心理学反对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原因论和精神创伤,认为这会陷入决定论,(即过去决定现在,人无法改变),将导致人们失去自主选择人生的自由。相反,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人的不幸是自己选择的,且不幸的原因即相对理由也是出于对自己的善而捏造的。他认为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在无情揭露这一问题后,他又告诫我们,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所以,他建议我们改变生活方式,重新诠释过去的经历,重新与世界对话,将注意力从被给予了什么转变到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从这一层面讲,阿德勒心理学是颠覆常识的心理学,是让人感到阵痛的一剂猛药,它无情地撕开了人们不愿示人示己的面纱,将人们深藏的目的赤裸裸暴露在阳光下。同时,阿德勒心理学是注重主观意识的心理学,极力赋予人们自主解释经历的自由,甚至会给人一种唯心论的感觉,阿德勒如此注重人的主观意识,是为了给人生的可变性提供依据,也是为了鼓励积极改变自己人生,将人生选择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二,人的一切烦恼源于人际关系。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人际关系中的竞争产生的胜负会让人产生自卑感或优越感,甚是是自卑情结或优越情节,误将竞争对手看作敌人,以此产生自我意识过剩现象(处处有危险,时时有危险,觉得别人总是时刻注视自己)。
为了彻底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阿德勒心理学给出了具体对策,即以课题分离为起点,坚持横向关系(不同到平等)原则,直面人生课题(工作课题,交友课题,爱的课题),做到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最终实现共同体感觉。
针对这一点,由此产生自由之重的感慨。人们每天都在呼唤自由,期待幸福,但在通往自由和幸福的路上必定要承受常人不能承受之重,比如,既要平静地接纳不能改变的,也要勇敢改变能够改变的,既要诚实客观地审视自己,也要无条件的信赖他人等等,由此可见,你要获得多大的自由,就要承担多重的生活,就要鼓起多大的勇气!
三,人生不是一条直线,而是点的连续,相比关注潜在性的人生,不如关注现实性人生,要认真而谨慎地活在当下。
既然人生是连续的刹那,则每一个此时此刻都是一种完结的状态,所以,人生不能拖延,此刻要高效,由此可见,成功要趁早确实有道理。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