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光生长:阿德勒自我超越心理学》读后感_1100字
(2019-08-24 05:57:06) 读后感 -
《向光生长:阿德勒自我超越心理学》读后感1100字
阅读起来佶屈聱牙,可能是翻译和理解的原因吧,感觉很多转折或结论很唐突。这第一遍看得断断续续的,又看不太懂,只能囫囵吞枣,记住的不多,所得不多,还可能有望文生义的错误理解。不管怎样,先写个自己的简单理解,纪念自己坚持读完了一本很艰难的书籍:
这本书可能是写给需要进行心理诊断、干预的心理医生们,也可以用来做自我审视的提纲。
有心理问题的人要想做到“向光生长”,必须得回溯到童年时光,梳理一些特殊的经历,发现心理原型。心理原型建立在一些基本概念和假设上,比如,人会倾向于追求自身的优越性,这是人心理发展的最普遍的第一推动力,而人人又都会自卑,它们的促进、抑制、相互转化和多重影响因素一起,构成了心理的复杂性。
作者开创的个体心理学把人当做一个整体,而不是被潜意识统治的躯壳。人可能被基因影响,可能被儿童经历及其带来的潜意识影响,但人作为一个能动性的主体,是可以让自己不被这些因素局限,这埋下了希望的种子,是改变的契机。
要迈出那一步,首先要认识到这是个客观的世界,有些事实无法改变,有些差别天然存在,这个类似于认命的前提并不是要真正让人认命,而是要提醒大多数人,尊重客观,破除不必要的虚妄想法。有三大重要事实: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必须和他人一起生活,人分男女。
其次,需要掌握个体心理学的一些基本观点。这又要求人们掌握一个“心法”来统御,也就是这就要加强生活目的性,让自己。自我是个很复杂的心理产物,寻求自我价值的时候,很容易坍塌,所以不如一开始便定位到社会价值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和世界、社会互动的过程中,接纳、确立、改善自我。当遇到难题的时候,要多想想自己的社会价值,避免陷入到生活的无意义方面进行自我欺骗。其具体内容涉及到自卑、优越感、社会适应、生活习惯、早期记忆、表现型活动与态度、梦与梦的解析,这里无力进行一一解析。
最后是更实际也更有社会意义的的话题:社会问题的表现与预防。有三种儿童,也就是有生理缺陷,被溺爱,被忽视的孩子心理容易出现问题,需要被关注并及时进行心理原型方面的矫正。而被敌视的孩子,更容易产生社会适应方面的障碍。未经矫正就长大的孩子,可能并没有做好准备,无法平等对人,容易遇到婚姻的障碍,如果再羞于咨询求助,就更无法控制羡慕嫉妒恨,甚至产生性障碍。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本书更多是解析和解释,更适用于医生。这既让人充满了得救的希望,也埋下了沮丧的种子:即使知道的是真理,也无法改变历史和当下自己那颗扭曲低沉的心灵啊!想要带人进入自主光明全性保真的境地,可能并不是一本书就能解决的。
即便如此,每个人都应当不时探索自己的内心。
后记:这读后感也写得磕磕绊绊,总算写完了,好歹算有始有终。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