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生命是孤独的旅程读后感心得体会(3)篇

(2019-07-09 23:27:40) 读后感

生命是孤独的旅程

作者:贾平凹

人人生而孤独,相比于快乐与喧嚣,孤独总是如此绵长而深切,让人无助又彷徨。然而,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惧孤独。只有接纳且拥抱孤独的人,才能看清真实的自我,在沉思中找到人生的前路。孤独会让你活得更加清醒而坚韧,逐渐穿越迷茫,变得越来越强大。贾平凹先生以平易朴实的笔触,写其生活中的所思所感,所见所历,既有对过往生活的追忆,也有对亲友的怀念,对故乡的留恋……字里行间,遍陈生命中的孤独、苦痛与真实。生命是孤独的旅程,孤独是生命的答案。读完贾平凹先生的这本书,你恍然如悟:只有历经孤独的人,才能活出人生的真正滋味。

生命是孤独的旅程在线阅读地址

生命是孤独的旅程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1)篇


决定看这本书是被书的名字吸引,看名字还以为是碗鸡汤。我本不大爱读鸡汤文、成功学这一类的书籍的。可能是这个年纪,人在异乡,常常思虑甚多,却还是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又无以倾诉,就总是感到孤独。看到《生命是孤独的旅程》这个书名,加上作者贾老大名,就以为书中能给我答案,关于如何排解孤独的权威的答案(名人效应原来不止在广告中)。我迫切地想知道该如何排解我的孤独,带着求解的心情,我读了这本书。可读完之后才发现,书中并没有提供给我任何可行的排解孤独的方法———书中内容只是一些贾老散文随笔的收录。后来想想确是自己想错了,作者都说了,生命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旅行,既已注定,又谈何排解呢。因为这本书中收录的文章大多是散文,有很多时候我几乎读不下去。因为心不够静。书中有多篇文章用大量的文墨对景物进行了细腻描写。可这文字就是没办法在我的脑海里幻化成真实的景致。一遍两遍三遍反复地读,也还是不知道作者笔下所写究竟为何物。我还惦念着我的孤独。我意识到这样读书是不对的,完全是在浪费时间,毫无意义。我要调整。我想起小学的时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要求背诵。我们一遍又一遍的读。读到“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就仿佛真的感受到和煦春风吹拂,辽阔的大地上万物复苏的景象,内心随之欣喜。读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脑子里就出现了小草嫩芽破土而出的景象,可爱极了。那时候还读不懂《春》的背后是作者在旧中国里对新世界的美好向往。但也正是那时候年少简单,心有留白,能容下许多美好的事物。而现在,读书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委屈,浮躁、焦虑,万般思绪萦绕,拿起一本书总能让自己安静,后来我放任自己随意去读,管他写的什么。我不一定要承认作者的看法就是对的,也不一定承认作者描写的景致就是美的。更不要思考他文字背后想表达什么意义。他写的是山河云海,我想到的是我脑海里浮现的天桥和水库。他写塔木里的工人在艰苦的环境下为祖国开发石油,鲜有人知,而“自己”一个作家动动笔杆子就浪得虚名。我想的是都是自己的选择和热爱,想到的是我因为感恩做了三年西部志愿者,尽心尽力为贫困生据理力争,还有遇到的感动和热泪。读他所写,想我所想。反正没人能窥见我此时的内心,不必道德约束,不必三观主流,不必阿谀赞颂,更不必像做阅读理解一样总结什么中心思想。我读了,能想到什么,那这本书对我来说意义就在于此了。如此读下来,倒酣畅淋漓了。像是和作者对坐畅饮,絮聊琐事。几分真知灼见,又几分高谈阔论,时而口若悬河,又时而唏嘘感叹。是你来我往,而不是你说我听。仿佛真是和一位老友聊了聊人生,说了说我们各自的孤独,共鸣常有,分歧也偶现,怎样都好。有了这样一个对饮畅聊的好友,才发觉人生中的孤独无甚可惧,反而成为了一个话题。你有孤独,我也有孤独,那么便把我们的孤独也请到这“酒桌”上来吧。举杯邀孤独,对饮成四人。不能排解,那便和自己交谈!人生孤独常在,那便读书吧,随性读。

生命是孤独的旅程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2)篇


第一次看贾平凹的书,感觉还不错的。这本书写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感悟、生活中的故事还有作者自己创作的故事,许多的小故事在趣味盎然的同时背后也蕴含了深意,让人回味无穷。但是由于知识储量和人生阅历的匮乏,有些文字不是很懂。

亮点摘录:

1.人活着最大的目的是为了死,而最大的人生意义却在生到死的过程。

2.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

3.每个院落的窗前就是那些小树了,枝叶鲜亮,态度温柔。而院墙之外,小路拐弯处,那些树就不严肃了,枝条拉扯,藤蔓纠结,蝉也在其中嘶鸣,只待着宫里的钟声一响,才安静下来。

4.仰头看树,树都直端端往上长,看不到顶,高高的空中枝叶联合,如盖了青云,阳光就从青云间下来,一道一道的白。

5.在一棵树下,让一片光罩着,有细雨就下起来,雨并未湿衣,却身上脚下一层褐色的颗粒,捡起来,竟然是米粒大的花蕾。

6.大风刮来,所有的草木都要摇曳,而钟声依然是悠远而舒缓地穿越空间,老僧老矣,他并没有去悬梁自尽,也不激愤汹汹,他说着人人都听得懂的家常话。

7.一边是郁勃的苍松,一边是杂林,树的叶子黄了红了,小路就从中间穿过,寂寂静静,又是午时的阳光照着,听得见鸟叫和虫鸣,还有秋叶在落。秋叶落下时是划着弧线的,空气如同水面,和尚似乎听到了那同样涟漪的颤音。

生命是孤独的旅程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3)篇


岁月不饶人,人何尝饶过岁月。生命中除了人,还有物,与“我”发生关系的物,是孤独者的倾听者,是生命的陪伴者。总是以为,合群,在群体中我才有价值,才不孤独。难道你不会在群聊热闹的氛围中感到莫名的失落,难受,孤独吗?

因此,孤独与人多人少无关,只于自我对生命的感知相连。

殊不知恰恰是孤独让人变得出众,而非合群。

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共情只是聊以慰藉。根本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