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的空地(珍藏版)》读后感_1100字
(2019-09-11 05:37:51) 读后感 -
《北方的空地(珍藏版)》读后感1100字
无月照影我孤单,仰天对座廿八仙。舀下银河半瓢水,化作琼浆挂远山。取大杯,一杯敬北斗,一杯敬东氐,一杯敬南柳,一杯敬西参!众仙与我酩酊醉,执袖神游太虚殿。何言梦里梦外客,缘来寂寞属凡间。
写不出更好的句子,报以对这位“天行者”的敬意,遂捞出了自己先前写的一首打油诗…
在办公室里呆久了,原来我们被大自然初始设置的N个出口基本上都锈住了,对山峦无感,对大漠无感,对冰川无感,坐骨神经麻木了,大脑皮层麻木了,虽然我们口头上仍然不停的重复这种向往,但那只是抽象的、先验的,有几个真正敢走出去的?
呆在温室里是一种生活,把自己抛在冰天雪地也是一种生活;日出而作日暮而息是一种生活,风餐露宿朝不保夕也是一种生活。感谢这个时代,人的活法有了选择,虽然“疯子”“神经病”的诟病时常有之,但多元化的趋势不可抵挡。
作者杨柳松,独自一人,推一辆自行车,负重100公斤,历尽七十余天,横穿羌塘无人区,全面接受了干渴、饥饿、疾病、寒冷、酷热、沙暴、沼泽、缺氧、恶狼的考验,期间几度面临崩溃,然而依然凭借强大的意志力与乐观的精神(甚至有点皮),完成穿越,对于我们旁观者来讲不寒而栗,真有“虾仁猪心”的感觉。
读完本书,又看电影《七十七天》,无感。
读书和看电影是不一样的,因为以目前电影技术看,通感维度还是太少,饥寒干渴热很难被直接表达并触及观者心灵深处。你可以把自己渴上一天不喝水,体验一下缺水的感觉。或者一天腹泄七八回再推自行车走路。作者可是一连三天没水喝,后面还有拉肚子一拉拉一个星期,缺水时自己的尿都要省着喝,遇见突然来的暴风用身体压着帐篷,陷入沼泽时一点点的往外爬,恐怖。
我没去过羌塘、可可西里,但是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知道我对羌塘已不再陌生了,至少不会从别人嘴里说出羌塘二字,误解成“枪膛”了,这也许就是阅读的作用,因为“开眼”了。读完这本书,感觉人活得会更有些张力。
作者的旅行经历告诉我们,如果生活特别残酷,那么对世界、人生看得也会特别通透,只不过作者是自己创造困难自找的。我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妨给自己增加点难度,就如向清汤寡水的面条里加点儿辣椒粉,也许我们的视界与心胸会变得不一样。
最后讲点关于阅读的破事儿:
据说康德一辈子都没有离开哥尼斯堡,但是他对世界是那么熟悉,对万物运行之机理看得是那么的超然而透彻,为什么?因为他爱阅读。
特朗普的幕僚长约翰.凯利也讲过:“如果没有经历战争,那么了解战争的唯一方法就是阅读,研究其他人是如何打仗的。” 这也是在推崇阅读。
每当手托一本书,从看第一页,到合上最后一页,就感觉像与一位老朋友立长亭古道依依惜别,我喜欢读书,喜欢这种感觉。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