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2020-01-29 23:12:36) 读后感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_精选读后感1000字

一本颠覆既有思维、令人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好书。有些地方令我想起庄、孟,最喜欢的古先贤。智者的想法常常是相通的,而阿德勒的卓越之处在于他的勇气和眼界。在他看来,人生或许并不存在可以作为常识来讲的意义,但是我们都必须采取一些行动,必须对抗康德所说的倾向性(即本能性的冲动性的欲望),因此,人生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我觉得这也就是孟子所说的虽“在我者”却仍需“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的东西,是人的浩然之气。
这本书对我的震撼来自它对弗洛依德原因论的打破。我们常常为既有的问题找出种种原因,童年阴影、心理创伤,却不知抱着这些原因不放,它们就成了我们拒绝改变的武器。阿德勒心理学让人看到这是一种束缚,现状其实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而人其实无论在何时也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中都可以改变。“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书中以很大的篇幅讨论了人际关系。分析了自卑感的产生原因及与自卑情结的区别。拥有自卑感即感觉目前的“我”有所欠缺的状态,这本来可以成为努力和成长的催化剂。但很多人却陷入自卑情结,即把自卑感当成了拒绝改变的武器。阿德勒认为自卑感与竞争有关。当人站在竞争的角度来考虑人际关系,眼中的世界是敌人遍布的危险所在,所以即便取得了社会性的成功,却也感觉不到幸福。改变的关键在于从竞争的怪圈中跳脱出来,如果能够体会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那么对世界的看法也会截然不同。
人际关系烦恼的另一大原因是认可欲求。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人如果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也就是舍弃真正的自我,活在别人的人生之中。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解决之道在于“课题分离”。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不想被人讨厌”也许是自己的课题,但“是否讨厌我”却是别人的课题。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这也是书名的由来。
这本书还有一个亮点是它以青年与哲人对话的形式将阿德勒心理学娓娓道来,层层深入,比直接阅读阿德勒的著作更轻松。在阅读的过程中,已经不停地向亲友推荐。刚刚读完,竟又想要重读一遍。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