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源氏物语》读后感_1000字
(2019-09-20 18:24:57) 读后感 -
《源氏物语》读后感1000字
最早接触这本书是十六年前了,家中只有上下册,中册遗失,长久以来都以为这书只有上下册,因此熟读源氏的少年时代及老年时代,对于薰君和香皇子争夺八亲王家的女公子们也很感慨。直到高中时期在旧书店补足了中册才通读全书,但是源氏的中青年依旧是记忆最模糊的。
书中所写,限于时代特征,女子对于自身命运受制于人的感慨往往只能归于“时运”或鬼怪作祟。高贵者如藤壶皇后、朱雀帝的三公主等,出身平凡的如夕颜、浮舟等,均无法逃脱男权社会异性对女性身体和精神上的强迫和掠夺。与其说是一部恋爱小说,不如说是一部平安时代女性悲歌较为妥当。
作者紫式部的存在却证明了即便在男权社会,女性也能成功。尽管紫式部的例子是“幸存者”,她和这部物语流传千年至今仍启发世人对于两性的微观和宏观上的思考的这一事实,远比小说本身更动人。
最后发表下个人对这个译本的一些感受。长久以来流传于世的是丰译本,个人的确更喜欢。其中和歌的部分,译作五言居多,一些读多遍还能记住比如“常恐秋风厉,常夏早摧残”。即便译成七言的,也简练通达。(不记得“山樱若是多情种,今岁应开墨色花”是不是出自丰译本了)。市面上还曾有过一个译本,风格相当的现代浪漫,读着也不习惯。叶老这一版,语言上比丰版稍作添加,风格也现代一些,能多用字细腻描写的,就不少用字,这种情况多见于人物心理活动,可能是译者的个人风格。此外不知何故,“真木柱”在这一版成了“丝柏木柱”。明石皇后的那个香香皇子用现在的译法还能理解,毕竟日本汉字出现在中文书里人们读着也别扭。这是一些差异,没有高下之分的。有一种观点是这个译本更准确,个人表示赞同,因为丰译本中有一些过于含蓄和委婉的地方,叶老这个版本译作就直白多了。比如这个版本里紫姬的嫉妒真的特别明显了,读者循序渐进读下来,也不会对于后来冒出的她善妒的结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
叶老的译作,我读过的有《平家物语》,因为故事题材不喜欢,通读的次数远不及《源氏物语》,印象深刻的只有长长的开篇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对译者心生叹服。此外就只有现代作品,梦枕貘的《阴阳师》系列。但是这部怎么说就让人感觉读起来一种啊,不文不白,日本人这样说话吗,的感觉。全靠晴明支撑着我读下去。
唠唠叨叨这么多,还是要点赞一下这本书,作为了解“物哀”文化的入门读物,值得推荐。还是要提醒一下年纪小的读者,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书里的很多观念是古人的,现代看来十分不健康,要加以区分和批判。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