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彗星划过夜空:近距离看美国之四读后感400字(3)篇
(2019-07-17 00:06:22) 读后感 -
作者:林达
全书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通过记述发生在1787年美国费城制宪会议前后的一系列故事,梳理美国宪政民主从源头、发展到相对成熟和付诸实践的基本过程。作者循着制宪会议的进程,一步步讲述并层层推出对美国宪法中有关制度设计的思想土壤、历史机遇、基本理念的思考;描述出美国早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面对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遵从游戏规则,于交锋和妥协中显示的政治智慧。同时也对美国宪政制度中可忧虑的问题和历史的局限等做了分析。
如彗星划过夜空:近距离看美国之四读后感400字 第(1)篇
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给我影响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美国的建国先贤们确实具有远见卓识,他们将源自欧洲的启蒙思想纳入宪法,为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极力限制政府的权力。在建国和制宪的过程中,他们始终表现出了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思想,他们不仅没有因为自己是建国、立宪的功臣,就居功自傲,更没有因此就为自己谋求特权。2,美国政治方面可以说基本上与我国是相反的:在法治教育方面,我国是重在强调做哪些事会犯法,而美国则会告诉你怎样维护公民的权利;美国人认为人是有弱点的,是不可靠的,因而不能相信政府,而我们从小就被告知要相信党、相信政府,只有党和政府才能保障人民的利益;美国还注重保护少数人的利益,防止多数的暴政,而在我国牺牲少数人的利益似乎是天经地义的,我们总是强调个人服从集体、国家;美国的新闻媒体不受政府、政党的控制,他们认为“只有一个自由的、不受约束的新闻界,才能揭露政府的欺瞒。”而在我国媒体就是政府和中共的喉舌,只能掌控在自己手里…… 3,美国还有一些很奇怪的操作程序,如filibuster(无限制讲演),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停下来吃东西,也不能上厕所,至于你讲什么,完全可以随心所欲,曾有人念电话号码本、引吭高歌。这也太让人感到意外了,在我等中国小民的眼里,总觉得政治是非常严肃的事情,怎能这样对待呢!看完这一系列,虽然让我非常羡慕美国的政治制度,但我也觉得中国不能照搬。美国的制度是经过两百多年的探索,付出巨大代价才逐渐发展而成的,它与美国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
如彗星划过夜空:近距离看美国之四读后感400字 第(2)篇
社会的最优进步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前进,一向孤立主义,强调个体权利的美国在全球化的当今似乎也在不断变形了,对自由的追寻是根治于美国社会的基本原则,然后三亿人的民主制度对于六十亿的世界显然是不足的,强行推行便造成其在近五十年来的全球碰壁,但即使是一点点的进步也将慢慢融化百余年来制度所建立的障壁,在不刺激双方原则下的一切对话妥协都是存在可能性的。也许今夜没有星辰,可是,他们相信,在云霭之上,依然有群星在太空闪亮。不止是美国,还有中国。
如彗星划过夜空:近距离看美国之四读后感400字 第(3)篇
本书从独立战争后说起,华盛顿将军利用自己的威望替新生的美国做出了选择:不要国王的专制,也不要以枪杆子维持的军政权。基于对自由的看重,美国开始了弱政府的尝试,可是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中屡屡碰壁,费城制宪会议上代表们举步维艰,既要防止一个英国历史上克伦威尔式的政府专制,又要防止多数的暴政,他们为每一条规则争得不可开交,他们是在强烈意识到“民智尚未完全开启”、“暴民政治可能形成”的前提之下,发表的“民主言论”,又是在清醒评论政府和民众双重危险性的前提下,坚持共和原则的,最后通过了“康涅狄格妥协案”,这是个伟大的妥协,各州代表认同了合众国的实质联合,认同了合众国的政府,认同了从此他们是美国人,感动于这些古典政治精神的美国国父们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