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拉马佐夫兄弟(套装上下册)(译文名著精选)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2019-07-23 00:24:02) 读后感 -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卡拉马佐夫兄弟(套装上下册)》:老卡拉马佐夫贪婪好色,独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并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风流女子争风吃醋。一天黑夜,德米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把老头儿砸死。他仓皇逃离后,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乜尔加科夫悄然杀死老爷,造成了一桩震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从而引发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作品展示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矛盾和人性悲剧,体现了作家一生的最高艺术成就。
卡拉马佐夫兄弟(套装上下册)(译文名著精选)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你留不住天使,也锁住恶魔。但,你知道吗?最后,天使与恶魔终幻化成一物,而它便是最后的你。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一部读起来很不轻松的书,但译者必须千方百计让人读下去,而且尽可能读懂。许多读者知道这是世界文学的一座高峰,一颗明珠,但尝试阅读又半途而废的大有人在。”这段话节选自本书译者荣如德老先生的译文序。之所以把这段话放在了我这篇感悟的开头,是因为阅读的整个过程中我都没有忘记过这句话。
《卡拉马佐夫兄弟》确是本比较难读的书,但是,倘若你可以采取抽离与联想的办法,将书中的暗喻幻化成自己可以理解的事物或是场景,那么你会惊叹它给予的哲学信息量庞大无边。也许研究人性,一本《卡拉马佐夫兄弟》差不多也就够用了。
本书的阅读,从开头起就给读者设计了阅读障碍,因为它是从宗教信仰的辩论开始的。大段大段宗教论述让本就猜不出故事走向的读者摸不到脉络,从而促使本就勉强鼓起勇气准备把它啃完的读者望而却步,终止继续阅读了。倘若果真令我猜到了一二,那么真是太可惜了,因为,一切的精华才刚刚开始。
如果我的这篇阅读分享可以帮助大家跨过一些晦涩的阅读障碍,从而完成全本阅读的话,我想这将是我写下这篇书感最想收获到的果实。
方法一:“别把故事当成故事”
我们惯性的小说阅读思维是在整个故事的阅读中,将自己作为故事的主角,然后随着情节去感知作者全部感性以及理性的给予。但是,在读这篇小说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则是把自己看成自己,也就是不随着故事里的人物走,而是把故事中的方法论拿出来安在自己的身上去理解其中的道理。你若问我,为什么这篇小说可以这样去想,我会说,因为哲学可以解释万物,而且经久不衰。每当遇见不理解的情节时,觉得它的出现违常理时,你要准备跳脱出来。其实,一切你读到最后都会明白,原来,存在即是合理,没有违与不违一说。这样不停与自己比对的收获是,你不仅接受了这个故事,可以继续阅读下去,更重要的是你也许会想明白很多曾经想不明白的事情。我就是在“老二与老三在酒馆里争辩”的那一场论述中,想清楚了自由。自由,从不绝对。这是我现在对它的领悟。
方法二:“适应俄式对话”
许是地域文化的差异,所以,本书的对话读起来,你总会觉得有些啰嗦或是不可理解。因为它常常会出现所问非所答的对话。但是,我总觉得,这一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小说的逻辑混乱,许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俄国的交流习惯。就仿佛,英国人总是要谈天气,中国人总是要谈饮食,美国人总是要谈权利一样。因为不懂,所以不解,然后排斥。如果这样的思维模式成为了一个人成长的循环,那么我想,这个人一定不会成长的太好,因为,人要学习适应而绝非逃避。试着慢慢接受,也许你就不会心生强烈的反感了。
方法三:“跳跃”
这是我最不愿意说出的方法,因为本书的故事进程虽说缓慢,但是也的的确确是环环紧扣的,只有完整阅读才会收获到作者最大程度的给予。但是,倘若你真的无法度过大段的哲学思辨,那么,就跳过吧,之后随着情节走,走到第十章,就会轻松很多了。但是,我依旧衷心的希望大家可以完整阅读。关于阅读此书的感悟,在此,我只能留下一点点,因为太多的感悟我尚未整理完整,又因为,很多感知只能意会不知如何言传。
每个人在刚刚诞生的时候,都是一个天使,干干净净的,向往着人世间一切的纯真与美丽,所以一个人的童年就会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这个人世界观养成的开始。童年的温暖与善良是我们日后修为自己,控制自我的一柄遥控。如果童年的记忆中留下的善多,那么成人后,我们自我管控恶的能力便会强一些,反之亦然。我们慢慢长大,恶魔也随着我们成长起来,心中的恶魔谁都有,谁也避不开,所以,这个世界上本就不存在绝对的好人与坏人。每一个做坏事的人,不论他是如何一脸泰然,内心都曾有过因自我谴责而产生的煎熬。因为,谁心里的天使也没有死去,天使从未离开。
你问我,如何洒脱?我说,哪有洒脱!因为,天使与恶魔同在,它们抗衡一世,终无胜者与败者。
这是一部难读的好书,记得去读,无论是在你人生几何时,它都会予你帮助的。
卡拉马佐夫兄弟(套装上下册)(译文名著精选)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许子东谈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区分:
最简单了,你看里面有没有所谓的坏人。好的文学作品,你找不到哪一个是绝对的坏人。简单说销量最高的两本中文书,《红楼梦》和《家》。仔细一看区别就在于《家》里边是,一半好人一半坏人。《红楼梦》里每个人都是一半好一半坏,没有一个绝对的坏人,所以这个是一个最简单的一个公式。
高明的作家知道人性的复杂,所以他笔下的人物大多不会是绝对的好或坏,而是好坏几几分成,这也是我们大部分人的真实写照,这样你会觉得真实,不是假大空的真善美,而是有血有肉、没有疏离感的你我他。吸引着你站在小说人物的立场,体验他的内心纠缠与挣扎。
高明的作家总有自己的野心,想把自己的观察和思考透过笔下的人物进行诠释,而他的作品也像一面镜子,照见读者内心的明亮或阴暗。反正增进了我对自己的认知。(阅读至此尤爱<正与反>、<伊万>,期待最后两章带来的体验)
陀氏对于人性的剖析确实深刻,内心戏的部分尤为出彩,一个个人物在他的笔下天人交战,发人深思。(作家有种控制权,对笔下的人物生杀予夺,演绎悲欢离合。但是这种精分活动也反映了作者性格的敏感,或者经历的多舛)
本书的阅读到后段愈加精彩纷呈,前面有碍我观感的在于俄国人物名称的多样(尽管本书开头有人物关系表,还是晕人),以及不习惯陀氏的行文风格(主线之外对其他人物的刻画,感觉与情节无关,但与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有关),又及整篇小说浓郁的宗教风(与作者的信仰有关,序言有介绍作者背景,但是它剧透了!剧透了!剧透了!啊!丧失了一丝推理的乐趣)
我们首先将是善良的,这一点最要紧,然后我们是正直的。
卡拉马佐夫兄弟(套装上下册)(译文名著精选)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确实是一本难读的好书!n书中人物众多,涉及面广,宗教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等等都有涉猎,不愧为一代大家,尤其人物的心理描写细腻而真实,读来让人受益匪浅!n卡拉马佐夫兄弟四人(其中一位是私生子)各自代表了肉体、理性、精神、侮辱等等方面,他们个性鲜明,在故事里性格冲突戏剧性强烈,加上两位女性:卡嘉和格露莘卡,她们都是美丽动人的俄罗斯姑娘,与四兄弟和他们的父亲复杂纠缠的感情故事穿插全书,增加了可读性。作者在本书中想表达的东西太多,里面有大段大段的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内容,想读一次就理解其深刻内涵不是易事。我浅浅地理解陀氏想通过这个故事,唤醒人们的美好感情,让俄罗斯人有一个坚强的信仰,把上帝重新送到大家的心中,如阿辽沙最后说的:“我们首先将是善良的,这一点最紧要,然后是正直的,然后—-我们将彼此永不相忘。”“啊,孩子们,亲爱的朋友们,不要害怕生活!当你做了正义的好事的时候,会觉得生活是多么美好!”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