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古典园林

(2020-02-03 18:16:29) 百科综合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古典园林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古典园林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古典园林》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古典园林》为其中一册,内容包括漫话园林、古典园林的构成元素、皇家园林叙沧桑、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等。

基本介绍

  • 书名: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古典园林
  • 出版社:泰山出版社
  • 页数:166页
  • 开本:16
  • 作者:刘玉林 傅璇琮
  •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51900676

内容简介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古典园林》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极有吸引力。同时文字流畅,饶有情趣。

图书目录

第一章漫话园林
第一节园林概览
一、何谓园林
二、园林价值
三、园林开发
第二节中西园林比较
一、道路有别
二、植物异样
三、建筑差异
四、原则不同
第三节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一、商周时期——最初园林的产生、发展
二、秦汉时期——宫苑的发展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山水园林萌发
四、隋唐时期——写意山水园的发展
五、宋元时期——“文人园”的成熟期
六、明清时期——古典园林的巅峰期
第四节古典园林的分类
一、开发方式
二、隶属关係
三、地理位置
第五节古典园林的特色
一、模山范水
二、适宜人居
三、巧干因借
四、空间灵动
五、小中见大
六、文化丰富
第二章古典园林的构成元素
第一节叠山
一、堆山置石
二、“蕴千年之秀”的太湖石
三、江南三大名石
第二节理水
一、如诗如画的水环境
二、收放自如的理水造景
三、构思巧妙的理水技法
四、古代园林理水之法
第三节花木
一、象徵寓意
二、四季变幻
三、栽植有法
第四节建筑
一、形式多样
二、奇思妙想
三、诗情画意
第三章皇家园林叙沧桑
第一节“塞外京都”承德避暑山庄
一、“中国园林艺术的博物馆”
二、“清朝第二个政治中心”
三、“清代四大戏楼”之一
四、厚重的文化价值
第二节“万园之园”圆明园
一、三代帝王盛世建园
二、三大名园争奇斗豔
三、三种妙法巧取美景
四、名园劫难历史耻辱
五、遗址保护工作
第三节“园林之首”颐和园
一、追根溯源
二、艺术典範
三、世界遗产
第四节“长寿皇苑”中南海
一、历史悠久
二、皇家气派
三、帝国缩影
第四章江南园林甲天下
第一节扬州个园
一、盐商建园,挥金如土
二、四季假山,气宇非凡
三、缩影自然,融合南北
第二节无锡寄畅园
一、秦家故园,清帝垂青
二、东水西山,景致盎然
三、山林野趣,清幽古朴
第三节上海豫园
一、江南奇秀,几经兴衰
二、闹中取静,城市山林
三、花展灯会,别样风采
第四节南京瞻园
一、六百年风雨,历史沧桑
二、金陵第一园,文藏丰富
三、山水石三景,风光旖旎
第五章苏州园林甲江南
第一节“中国园林之母”拙政园
一、历经沧桑的明代风韵
二、古朴典雅看“三园”
三、水景出众,建筑唯美,林木绝胜
第二节“吴中第一名园”留园
一、“刘园”——“留园”变变变
二、袖珍园林里的大千世界
三、绝妙布局的完美图画
四、留园美景知多少
第三节“水之亭园”沧浪亭
一、千年古亭,风雅犹存
二、人文园林,底蕴深厚
三、复廊蜿蜒,曲径通幽
四、布局和谐,简洁古朴
第四节“假山王国”狮子林
一、浓郁禅意入园林
二、假山迷宫甲园林
三、花木掩映衬园林
第五节“以少胜多”网师园
一、渔夫之园,隐逸情怀
二、布局紧凑,小中见大
三、花木造景,别有风韵
第六节苏州园林连连看
一、“别开生面,独步江南”的环秀山庄
二、耦园:东方式的罗曼蒂克
三、幽静淡雅的退思园
四、艺圃:显现浓郁的人文气息
第六章园林文化面面观
第一节有趣的园名
一、园名溯源
二、园名趣谈
第二节别致的匾额、楹联
一、归隐之情
二、审美旨趣
三、新颖意趣
第三节飘逸的书法艺术
第四节古典园林在国外
一、两次古典园林“中国热”
二、国外的中国园林

序言

傅璇琮
2001年,泰山出版社编纂、出版一部千万言的大书:《中华名人轶事》。当时我应邀撰一序言,认为这部书“为我们提供了开发我国丰富史学资源的经验,使学术资料性与普及可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也可以说是新世纪初对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一次有意义的探讨”。我觉得,这也可以用来评估这部《阅读中华国粹》,作充分肯定。且这部《阅读中华国粹》,种数100种,字数近2000万字,不仅数量已超过《中华名人轶事》,且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确可以说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即国粹的经典之作。
国粹者,民族文化之精髓也。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梁啓超在1902年写给黄遵宪的信中就直接使用了“国粹”这一概念,其观点在于“养成国民,当以保存国粹为主义,当取旧学磨洗而光大之。”当时国粹派的代表人物黄节在写于1902年的《国粹保存主义》一文中写道:“夫国粹者,国家特别之精神也。”章太炎1906年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里,也提出了“用国粹激动种性”的问题。
1905年《国粹学报》在上海的创刊第一次将“国粹”的概念带入了大众的视野。当时国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章太炎、刘师培、邓实、黄节、陈去病、黄侃、马叙伦等。为应对西方文化输入的影响,他们高扬起“国学”旗帜:“不自主其国,而奴隶于人之国,谓之国奴;不自主其学,而奴隶于人之学,谓之学奴。奴于外族之专制谓之国奴,奴于东西之学,亦何得而非奴也。同人痛国之不立而学之日亡,于是瞻天与火,类族辨物,创为《国粹学报》,以告海内。”(章太炎:《国粹学报发刊词》)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艰难跋涉,中华民族经历着一次伟大的历史复兴,中国崛起于世界之林,随着经济的发展强大,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凸显。
20世纪,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学已是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热学。特别是当前新世纪,我们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更有大的发展,我们就更有需要全面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加以宣扬和传播,以便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予以重新认知和用心守护。
因此,这套图书的出版恰逢其时。
我觉得,这套书有四大特色:
第一,这套书是在当下资讯时代的大背景下,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重视学术资料性,约请各领域专家学者撰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煌煌百种全面系统阐释中华国粹。同时,每一种书都有深入探索,在“历史——文化”的综合视野下,又对各时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心理境界作具体探讨。它既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这当能使我们现代年轻一代,认识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感受中华国粹之独特魅力,进而弘扬中华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第二,注意对文化作历史性的线索梳理,探索不同时代特色和社会风貌,又沟通古今,着重联繫现实,吸收当代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新鲜知识,形成更为独到的研究视野与观念。其中不少书,历史记述,多从先秦两汉开始,直至20世纪,这确为古为今用提供值得思索的文本,可以说是通过对各项国粹的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总结规律,并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发展策略。
第三,既有历史发展梳理,又注意地域文化研索。这套书,好多种都具体描述地方特色,如《木雕》一书,既统述木雕艺术的发展历程(自商周至明清),又分列江浙地区、闽台地区、广东地区,及徽州、湘南、山东曲阜、云南剑川,以及少数民族的木雕艺术特色。又如《饮食文化》,分述中国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记述中注意与社会风尚、民间习俗相结合,确能引起人们的乡思之情。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整体,但它是由许多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所组成和融汇而成。不同地区的文化各具不同的色彩,这就使得我们整箇中华文化多姿多彩。展示地区文化的特点,无疑将把我们的文化史研究引向深入。同时,不少书还探讨好几种国粹品种对国外的影响,这也很值得注意。中华文明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已经形成一种异彩纷呈,底蕴丰富的文化形象,现在这套书所述,对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十分吸引人的佳例。
第四,这套书,每一本都配有图,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极有吸引力。同时文字流畅,饶有情趣,特别是在品赏山水、田园,及领略各种戏曲、说唱等艺术品种时,真是“使笔如画”,使读者徜徉了美不胜收的艺术境地,阅读者当会一身轻鬆,得到知识增进、审美真切的愉悦。
时代呼唤文化,文化凝聚力量。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建设。我们当遵照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我们希望这套国粹经典阐释,不仅促进青少年阅读,同时还能服务于当前文化的开启奋进新程。铸就辉煌前景。
2011年10月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