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四世同堂(全二册)读后感(3)篇

(2019-07-27 00:09:12) 读后感

四世同堂(全二册)

作者:老舍

《四世同堂》是一部表现抗战时期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百态的长篇小说。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等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四世同堂(全二册)在线阅读地址

四世同堂(全二册)读后感 第(1)篇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

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

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

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

       看着《四世同堂》,爱好和平的北平人在日本的统治下艰难苟活,汉奸们不知廉耻地残害同胞,小羊圈的人们一个个家破人亡,心中忍不住义愤填膺,骆玉笙的《重整山河待后生》忽地就回荡起来,铿锵有力的音乐与自己的心声那么贴切,感谢雷振邦父女及其他词曲作者为这首歌付出的努力,也期盼着小说里面的后生们快快成长,打倒汉奸,打败日本鬼子,人们可以扬眉吐气地生活!

      《四世同堂》放在书架有一段时间了,最近有学校给中学生布置寒假阅读作业,我也跟着他们一起学习。这么好的书,确实应该每一个学生都认真阅读,大师优美的文笔自不用说,落后挨打的国耻应该铭记。

       老舍先生的北平之秋是我们所熟悉的,那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北平的夏天也是很可爱的,有那么多可口的瓜果梨枣。还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美丽的风景及可以满足各色人等的好去处。可是没有了和平,一切都只是美好的回忆。

       所有的人物中,我最喜欢韵梅,我猜也是老舍先生最喜欢的。她是个传统的伟大女性,孝敬老人,体谅丈夫,任劳任怨,不说人长短,不溺爱子女。对丈夫的爱像一颗灯光,只管放亮,而不索要报酬与夸赞。经过战争,她越发成熟,把什么惊险困难都用她的经验与忍耐接受过来,然后微笑着去想应付的方策。在几年的折磨困苦中,把自己锻炼得更坚强,更勇敢,更负责。她的心宽大了许多,她的世界由四面是墙的院子开展到高山大海,而那高山大海也许便是她的国家。

       最敬佩的人是钱默吟先生,他从一个不问世事的诗人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战士,拖着残躯不停地奔走在抗日路上。

       最讨厌的莫过于瑞丰,不知廉耻自私自利的无耻之徒,很难相信祁家怎么会培养出他这么个奇葩。

       瑞宣是个孝顺有学问会思考的青年人,有满腔的爱国情,只是行动总是不能跟思想一致,他知道的是甲,而只能作到乙,或者甚至于只到丙或丁,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不能不管不顾地投身抗日,过得郁郁寡欢。

       老舍先生风趣幽默,“大赤包”、“胖菊子”的称呼就别具一格,“织女检查所所长”的字样让人忍俊不禁,华北文艺作家协会上大赤包、蓝东阳、井田的描写让人马上想起他们的滑稽可恶形象。

       老舍先生笔下的北平人是这样的,:

       1、讲礼节,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北平人的礼太多,一见到个毫不讲礼的便害了怕,而诸事退让。北平人的先礼后拳的办法,使北平人不打架,只要送给北平人一点轻微的礼物,他就差不多会给你作天那么大的事的。

       2、北平人缺乏西洋人的那种冒险的精神与英雄气概。是最老实的,决不抗日,永远不会造反,百分之九十九是不抵抗的。怕动,懒得动,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敢伸出手去的。

       3、在任何时间都要摆出闲暇自在的样子来,在任何急迫中先要说道些闲话儿;北平人到什么时候也不肯放弃了他们的幽默。是最讲体面的,就是衣服破旧,也要洗得干干净净的。

       4、北平人,正像别处的中国人,只会吵闹,而不懂得什么叫严肃。 他们只会看热闹,而不会哀悼。只要眼睛有东西可看,他们便看,跟着看,一点不觉得厌烦。他们只要看见了热闹,便忘了耻辱,是非,更提不到愤怒了。

       5、北平人,不论是看着一个绿脸的大王打跑一个白脸的大王,还是八国联军把皇帝赶出去,都只会咪嘻咪嘻的假笑,而不会落真的眼泪。

       6、北平人爱面子,北平人软弱,不喜欢流血。北平人好苟安偷生,宁可挨饿也不去拚命,又恰好是最爱和平。即使有机会,他也不会去高呼狂喊,他是北平人。一个北平人敢放弃了大褂,才敢去干真事。

       7、北平人是以他们的大白枣,小白梨与牛乳葡萄傲人的。

       8、他们是北平人,遇到凌辱与委屈,他们会责备自己“得罪了人”,或是叹息自己的运气不佳。北平人所有的一切客气,规矩,从容,大方,风雅,一见到日本人便立刻一干二净。

       9、假若北平人也有什么理想的话,那便是自自由由的,客客气气的,舒舒服服的,过日子。

四世同堂(全二册)读后感 第(2)篇

老舍先生笔下的北平,那人间烟火气简直太迷人。最爱看他笔下写北平的四季,以及北平的百姓如何过各种节气节日,京味儿十足。先生的笔法细腻更是我辈所不敢妄加评论,没有大开大阖撕心裂肺的血腥气,但那细微之处丝丝入扣的描绘更是能展现一个多么昏暗绝望的世界。单从小说中人物来看,个人最喜欢的是钱默吟先生,他从只会侍弄花草的诗人变成战士,面对家破人亡之后的决绝和坚强令人佩服。冠晓荷、大赤包、祁瑞丰等负面人物自是没人爱的,但我最不喜欢的却是祁老太爷,他是典型的旧家长的样子,怕事但又背地里的做派十足,国都破了还想着庆祝生日,每次他一出场,我都感觉一种压迫感,不知为何由内而外的讨厌他,不是可怜不是同情,而是真的讨厌。而最可怜和同情的是韵梅,这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形象,集合了所有中国传统女性的优点,可怜她没有自己,只是为了别人而活,说什么做什么考虑的全部都是老人、丈夫、孩子的感受,完全没有自己,活的可怜可悲。瑞宣呢,他温润如玉,是个君子,但背负了太多道德伦理,被困被捆,一动都不能动,他是天佑的升级版,但我看他却是老舍本人的化身,或者说是老舍先生更加向往些的化身,天佑比瑞宣更加绝望和软弱。更讽刺的正如天佑的结局,投河而死,而老舍先生本人,也同样在文化大革命下被逼的投了太平湖。

四世同堂(全二册)读后感 第(3)篇


《四世同堂》以抗战时期北平一个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作为故事展开的具体环境,以几个家庭众多小人物屈辱、悲惨的经历来反映北平市民在八年抗战中惶惑、偷生、苟安的社会心态,再现他们在国破家亡之际缓慢、痛苦而又艰难的觉醒历程。这部作品中集中地审视了中国的家族文化,对其消极性因素进行了理性的审视与批判。

这部作品深刻的思想意蕴表明,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不仅在于其经济的发达、武器的先进,而且还取决于该民族普遍的社会心态。拥有几千年灿烂文明的大国为什么却遭受日本人的侵略,这不能不引起包括作者在内的知识分子的深刻反省。作品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中国人这种多子多福的文化心态,打破四世同堂式的家庭理想,中国人不论怎样人口众多,也不管体格如何健壮,最终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与看客。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