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

(2020-06-10 16:38:14) 百科综合
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

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

《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是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而编写的,是21世纪高等学校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之一。

基本介绍

  • 书名:21世纪高等学校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上册)
  • 又名: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
  • 作者:钟毅芳等
  •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基本信息

书名:21世纪高等学校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上册)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定价:32.8
条形码:9787560925585
ISBN:ISBN 7-5609-2558-8
作者:钟毅芳等
印刷日期:2004-1-1
出版日期:2004-1-1
精装平装_开本_页数:平装16开,426页
中图法:
中图法一级分类:
中图法二级分类:
书号:

简 介

本书分为四篇共25章,第一篇机械设计总论(二至五章)主要介绍 有关机械设计中的基础知识,如机械系统和机构的组成、机械设计中的强度和刚度问题及有关的精度设计基础等;第二篇机械零部件和机构设计(六至十八章)主要阐述机械零、部件和机构的参数设计和运动设计;第三篇机械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十九至二十一章)主要阐述机械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及密封结构;第四篇机械系统设计和系统动力学设计(二十二至二十五章)主要阐述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系统动力学设计和尺寸链等。

前 言

本教材是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而编写的,是21世纪高等学校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之一。
本教材以机械类大专业的学生为对象,以机械系统的运动设计,参数设计、结构设计、方案设计和几何精度设计为主线,突出机械设计的本质特徵(综合性、多解性、再设计、创造性等)和机械设计中的共性内容;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加强机械系统总体方案设计、运动设计、结构设计和几何精度设计方面的内容;强调设计思想、设计方法的培养,对某些经验公式、条件性计算(如对某些係数的选择)等,只要求定性概念的準确,不追求定量的精确;为了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中,用解析法代替传统的图解法;从机械设计的总体要求和培养学生机械设计基本素质和能力出发,将传统的《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三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并注意取材的先进性,实用性和适度拓宽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捨和重新组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体系结构。
整合后,本教材在体系结构、内容的取捨与安排等方面,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三位一体,相互融合:将原《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合而为一,实现了课程内容的相互融合。例如,互换性与标準化的概念,融合于机械设计概述之中,使学生从一开始接触机械设计,就对互换性与标準化的问题给以足够的重视;螺旋机构的设计,在传统的《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中,都安排了一定篇幅的内容,有些是明显的重複。在本教材中,将其合而为一,使之相互渗透、相互补充;齿轮传动机构的设计,历来是《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重点内容,由这两门课程分别讲授,不但有些内容重複,而且,从设计的思维过程来看,有些内容本来是紧密联繫的(如参数选择的原则和参数选择的限制条件),却被两门课程所分割,这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齿轮传动机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此,我们将这两部分的相关内容,重新作了合理的安排,使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齿轮传动机构设计的新体系;机械系统方案设计,也是编写的《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中都涉及到的内容之一,相互间也有不少重複的内容,在本教材中,将它们统一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典型结合件的几何精度设计与零部件和机构的设计有密切的关係,以往都是安排在三门课程中分别讲授,相互脱节,本教材将它们作了统一、合理的安排,使之达到相互联繫、互为补充;
(2)以机械设计为主线:整个内容的安排,以设计思想、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和精度设计、运动设计、参数设计、结构设计、方案设计为主线。首先,在 "机械设计概述"中,概要地介绍有关设计思想、理论和方法的内容,然后在后续各章中,结合具体零部件和机构的设计,不断重複和深化这些思想。理论和方法;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按精度设计、运动设计、参数设计、结构设计、方案设计为主线展开,使学生更加便于系统地掌握机械设计的全过程:
(3)适用面广:以高等学校机械类大专业的学生为对象,面向国内各种类型高校,适用于机械设计与製造自动化及相应专业;注重共性问题的论述,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机械设计的能力;
(4)以传统内容为核心:原三门课程传统的核心内容,如零部件参数设计、机构的运动参数设计、机械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几何精度设计等,经精选后,保留其精华内容作为本教材的核心,这样处理,既可以保证教学质量,又可以进一步精简教学内容;
(5)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强调设计过程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设计的多方案性和最佳化设计的思想,强调在方案设计、结构设计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6)加强机械系统总体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机械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最具创造性,因此,在本教材中,用较大的篇幅,集中介绍机械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的基本思想、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及机械系统的刚性动力学设计的基本思想、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特彆强调总体方案设计中的创新思想;
(7)加强结构设计能力的培养:将机械设计中有关的结构设计问题集中讲授,提炼出一些共同的特点,讲清结构设计的原则;结合典型的零部件和机构(轮类零件、箱体类零件、连桿机构、轴承部件等),突出重点,通过实例,讲清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8)反映机械设计领域的新成果:在本教材中涉及的所有标準,全部採用最新的国家标準:引入新技术(如为了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中,用分析法代替图解法);增加新内容(为了适应机械类大专业的需要,教材中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如同步齿形带传动,弹性环联接、碟形弹簧、圆弧面蜗桿设计、行星轮机构强度设计等)。
本教材分4篇,共25章。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钟毅芳(第一章、第二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十章、第二十一章),程德云(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十一章、第二十四章和6-1节之四、6-2节之一中的(三)、6-2节之二中的(三)、20-4节之五中的(二))、杨家军、傅祥志、蒙运红(第八章、第十三章、第十八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三章)、吴丕兰(第九章、第十三章、第二十五章)、姜柳林(第十二章、第十四章、第十七章)、张卫国(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等。全书由钟毅芳、杨家军、程德云、张卫国。傅祥志担任主编。
作为教学改革的尝试,一定会有某些不足之处,编者殷切希望广大读者对书中不妥之处提出批评和改进意见。
编 者
2001年5月于华中科技大学

目录

(上册)
第一章 绪 论(1)
1-1 《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的研究对象(1)
1-2 《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的性质、任务与作用(2)
1-3 《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的学习方法(3)
第一篇 机械设计总论
第二章 机械设计概述(4)
2-1 机械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结构(4)
2-2 机构的组成及运动简图(14)
2-3 机械设计的概念及其特点(19)
2-4 机械设计中的互换性和标準化(27)
2-5 机械设计中的强度问题(31)
2-6 机械设计中的刚度问题(39)
2-7 机械设计中的摩擦、磨损和润滑(40)
习题(46)
第三章 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尺寸精度设计(48)
3-1 《极限与配合》GB/T1800的基本内容(48)
3-2 光滑圆柱体结合尺寸精度设计的基本方法(71)
3-3 未注公差尺寸的精度(89)
习题(90)
第四章 形状及位置精度设计基础(92)
4-1 概述(92)
4-2 基本术语(93)
4-3 形状精度设计基础(95)
4-4 位置精度设计基础(100)
4-5 公差原则(113)
4-6 形状与位置精度设计的基本方法(122)
习题(128)
第五章 机械设计中微观几何形状精度设计基础(131)
5-1 概述(131)
5-2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133)
5-3 对零件表面规定粗糙度要求的基本方式(138)
5-4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代号及其注写(144)
习题(148)
第二篇 机械零部件和机构设计
第六章 联接(149)
6-1 螺纹联接(149)
6-2 键和花键联接(176)
6-3 其他联接简介(187)
习题(192)
第七章 螺旋传动机构(194)
7-1 螺旋传动机构及其套用(194)
7-2 螺旋传动机构的效率(197)
7-3 螺旋传动机构强度设计要点(201)
7-4 滚动螺旋传动机构概述(203)
习题(204)
第八章 平面连桿机构及其设计(206)
8-1 平面四桿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206)
8-2 机构设计中的一些共性问题(210)
8-3 平面连桿机构设计(219)
8-4 空间连桿机构简介(244)
8-5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246)
8-6 平面机构力分析(261)
习题(273)
第九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281)
9-1 概述(281)
9-2 从动件运动规律的设计(288)
9-3 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296)
9-4 盘形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设计(306)
9-5 空间凸轮机构简介(310)
习题(313)
第十章 齿轮传动机构参数设计(316)
10-1 概述(316)
10-2 齿轮齿廓(318)
10-3 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机构的啮合特性(321)
10-4 渐开线齿轮传动机构的基本参数和尺寸计算(323)
10-5 齿轮传动机构的失效形式(346)
10-6 齿轮传动机构的受力分析(349)
10-7 齿轮传动机构的强度条件(353)
10-8 齿轮材料和许用应力(364)
10-9 齿轮传动机构强度条件计算实例(369)
10-10 齿轮传动机构的设计(370)
10-11 齿轮传动设计实例(380)
10-12 其他齿轮传动机构简介(384)
习题(389)
第十一章 齿轮传动机构的精度设计-(391)
11-1 概述(391)
11-2 齿轮传动机构的使用要求(392)
11-3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加工误差(394)
11-4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及侧隙的评定指标(397)
11-5 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精度设计基础(410)
习题(425)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