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300字(3)篇
(2019-02-10 23:10:19) 读后感 -
作者:埃莱娜·费兰特
埃莱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二部,描述了埃莱娜和莉拉的青年时代。莉拉在结婚当天发现婚姻不是她想象的那样,她的初夜几乎是一场强奸。她带着一种强大的破坏欲介入了斯特凡诺的家族生意。久未有身孕的莉拉和埃莱娜去海边度假休养。而在伊斯基亚岛的那个夏天,改变了所有人的一生出于对莉拉所拥有的爱情的愤怒,“我”(埃莱娜)成了街区的首位大学生,和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男孩订婚,出版了首本小说。我回到那不勒斯,却发现告别了丑陋婚姻的莉拉,在一家肉食加工厂备受屈辱地打工。当我发现自己的小说,完全窃取了莉拉交托给我的秘密笔记本里那些独特的力量和灵感,我被迫面临一个问题:我和莉拉,到底谁离开了,又是谁留下了?
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300字 第(1)篇
看了剧版的《我的天才女友》入坑来看原著的。一切确实是原著来的更让人充满遐想,因为作者这种真诚自然的表达方式很轻易地给我呈现出来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意大利是什么样子的,莱农和莉拉为什么会显得那么不同,而这些都是文字赋予的魅力。先聊一下莱农,整篇文章都是以她的口吻来进行叙述的,文章那种压抑、隐忍、自卑、最后变得豁达的表达方式也正是莱农的成长历程,因为一直在离开莉拉之前,她就把自己和莉拉比较,把自己定位为她的影子,莉拉做什么,她也想做什么,她从来没有真的想过自己原来可以那么美,正如她的小说一下,那场在海滩的性爱和那次度假给了她全新的转变,让她下定决心走出去,并且在大学时期开始学会反抗,开始学会为自己争取。最后她得到了自己最衷心的赞美,同时也让人觉得,如果一个人可以一直坚持一件事情,是真的可以让人发光发热,更加美好的。虽然现在还不知道后两部是怎样的发展路径,但依然为莱农的变化感到开心。而莉拉,很多人都不喜欢她,包括有些书友看到一半就忍不住评论一下来骂一骂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确实莉拉在整篇文章中都是处于一种不讨喜的状态。她叛逆,她自我,她比很多人漂亮而聪明,所以她自然也受了很多人的妒忌,这个妒忌也包括莱农。莱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嫉妒她的,甚至是恨她,这在文章里就可以完全体现出来,莱农和莉拉的友情就是很奇妙,不知道怎么维持但是又不离不弃。可是这篇文章是成熟以后的莱农写的,我想莱农有尽可能大的还原她自己每个时段的感情和认知,所以她一点也没有吝啬对莉拉不好方面的描述,但是可以从言语中看出,莱农欣赏她,不知不觉莉拉的人物就非常丰满的体现在文章中。她聪明,为爱不顾一切,愿意帮助身边的人,后来她也得到了一些回报。最可贵的是在那个还比较封建的时代,她敢于打破常规、挑战权威,哪怕最后自己被家人情人抛弃,哪怕最后变成了一个制香肠的工人,她也活的很自在,并且最后一直坚持自己学习更多新的知识。所以最后莱农说,我可能永远也追不上她……这也是看完第二部有感而发,希望有时间可以追完下面2部,看看最后他们都怎么了呢?
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300字 第(2)篇
这个沙滩、这片海的一部分,我是熙熙攘攘的万物中的一员。
在埃莱娜觉得自己一无所有时我也如此,读了很多书却发现自己一无所获,有时候特别迷茫不知道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不像莉拉有那样明确的目的,可以随时肆无忌惮的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当他和尼诺在一起时我就觉得两个人不可能会一直生活在一起,他们两个都是有独特思想的人,如同两只刺猬般,莉拉的思想是激进与大胆的,尼诺其实就是那种口是心非的人,他觉得自己知道的很多,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自负心里,他口头上说出了许多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他父亲的憎恶,可是离开他父亲之后他又没办法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如同格雷科并非是莉拉,我们没有那么新奇的想法以及独特的头脑,我们真的只是在不满自己生活的现状之后想要改变的格雷科,一直在逃离那个充满暴力与肮脏的城区,可是却永远斩不断与它的联系,当回到那片区域时什么都不会改变,人们不会问你学习了什么学的怎么样,以及你学什么,他们从来不会关心这个只是会问这个出来会挣多少钱,除此之外的任何交流都是浪费时间,其实我们也如同格雷科,有时候急切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想要把自己知道的全部都倾倒给某些人,事后又开始懊悔自己不该这样做,总是犹豫不决,提不出特别引人注目的问题,只能是默默地看着别人交流。
原来我们都是埃莱娜的影子,莉拉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存在。我们想要如同莱拉却始终活成了埃莱娜。
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300字 第(3)篇
小说如此直入人心的有趣实在难得。他们在追寻什么?我情不自禁问自己。离开,离开现在的环境,追求更好的配得上自己的生活,那种生活在哪里?在别处,在更高雅更别致更遥远和现在完全不同的世界,在文字和学习努力之后可以到达的彼岸。借由一本本书一个个人,借由彼此,哪怕是错的,她们两个也在不断追求,不断向不同方向背离。又听从内心隐秘的召唤,时时相遇,境况各异。
如果从一个外人岳父她人故事的角度,我看到的是很多费解,世界那么大,为什么不可以依靠自己,为什么非要借助身边那个坐标?为什么不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向着自己不断明晰的方向前进?还有,莉垃对于别人的诸多折腾,对于自己的诸多折腾,我很费解,为什么不可以借助设计这个好方式去实现人生的跳跃?为什么不可以做一个阔太太并且去读大学?民国时多少年轻的贵妇也去了文学的圣地革命的前线?这背后的心理依据到底是什么?看来对于意大利,意大利的历史,风俗,文化我要认真研读才可以真正去了解这些秘密。
相比较之下,我是幸运的,没有那么多思想的束缚,没有那么多艰难的自我否定和盲目痛苦的曲折。
值得推荐的好书,值得花费时间仔细阅读,仔细拷问,仔细对比自我,获得生活智慧的好书。一起来看吧。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