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城》读后感_800字
(2019-08-29 11:55:11) 读后感 -
《浮城》读后感800字
这本书想象奇特,对于极端环境下的人性做了探索,也有一些喜闻乐见的社会讽刺,感兴趣有时间的可以一看。但是,我认为,这本书的阅读感受不好,要不是有点缀其间的一些新奇感(注意不一定是闪光点),真是读不下去。
本书的唯二特别之处:一是绝妙的孤岛设置,在封闭的环境下人性阴暗面被放大,种种匪夷所思。二是经常会出现异常尖锐的影射,有些很巧妙。
在特别处下面不得不再说几句,第一虽然是孤岛设置,虽然是想象,虽然是超现实,但是这种超现实是否应该有属于超现实的叙事逻辑呢?比如说,城市的社会系统就那么快的土崩瓦解了吗?卫戍部队的战斗力约等于零?……我知道这些看起来荒诞的事在孤岛上有发生的可能性,但是我总感觉有点出戏,我感觉有些为了荒诞而荒诞,相比下,《白鹿原》、《百年孤独》想象就很“真实”,而这本书就类似于《活着》(余华那本),看完之后会让你想,真的会这样吗?
第二是情节问题,当代小说大部分都会带到政治一点,但不是具有政治性(不一定歌颂就是政治性),是主题通过情节发展来展示,还是情节为主题来服务,我想是有区别的,前者自然流畅,后者生硬凝滞。
如果说情节是作者别具匠心的安排,那我想问下,人物怎么回事?一本40万字的小说,没有一个给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没有一个立体的人物。
一位书友和我说,这本书看起来是很啰嗦的那种,我读起来也是的,颇有托尔斯泰的感觉(不一定是夸奖),就是有大量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但是这本书中一句话能说清的,花了好几页来说,把东西揉碎了,也没感觉多表达了什么内容。
有豆瓣评论说这本书在06年出版,反映了当时国民的心声等等,我不知道。
梁晓声今年凭借《人世间》(115万字)获得了矛盾奖,我一位书友看同期矛奖获得者陈彦的《主角》看得欲罢不能几欲崩溃,感慨如此稀碎之文字也能获得矛奖,从《浮城》来看梁晓声,从《主角》来看今年矛奖,估计《人世间》也不敢恭维。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