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现代性与大屠杀读后感1500字(3)篇

(2019-05-29 04:36:35) 读后感

现代性与大屠杀

作者:齐格蒙·鲍曼

《现代性与大屠杀》是一部反思现代性的力作。知名社会学家齐格蒙·鲍曼认为,大屠杀不只是犹太人历史上的一个悲惨事件,也并非德意志民族的一次反常行为,而是现代性本身的固有可能。科学的理性计算精神,技术的道德中立地位,社会管理的工程化趋势,正是现代性的这些本质要素,使得像大屠杀这样灭绝人性的惨剧成为设计者、执行者和受害者密切合作的社会集体行动。从极端的理性走向极端的非理性,从高度的文明走向高度的野蛮,看似悖谬,实则有着逻辑的必然。而拯救之途也许就在于:存任何情况下,个体都无条件地承担起他的道德责任。

现代性与大屠杀在线阅读地址

现代性与大屠杀读后感1500字 第(1)篇

作者鲍曼用一个极其逻辑性的思维分析为我们诠释了:现代性与大屠杀的关系!一并提出了我们如何认识及防范这样悲剧的重演!从传统观念说大屠杀是一次人类德行的崩塌,是人类道德的失控。那么德性是来自教化,还是来自自然?我们原始的认为似乎是来自于自然规范的行为并加以后期的教化。其实我们通过此书发现,大屠杀是一种现代性技术与社会学发展由于短期社会秩序的极速变更而产生的社会矛盾激化的悲剧。并通过被奥斯维辛、广岛和古拉格逐渐并且无情地表现出来,对于我们自己民族来说南京大屠杀和日统区的三光政策所一并表达出来了。但是当奥斯维辛那些失败的迫害者及日本战俘被审讯、惩罚和判刑的时候,古拉格和广岛事件的那些胜利的加害者所面对的问题却是把这个风险加大了。如果那些现在被押上法庭的人打赢了战争,他们中有人会因为良心的负罪而感到痛苦吗? 最恐怖的发现就是答案一定会是断然的“不会”,而且我们找不到证据说明为什么不会是这样的答案。既然那种没有被社会所认可的所谓善与恶的区别已被勒令消失或者不予理睬,那么我们也不能严厉地要求个人采取道德的主动,所以在这个问题上道德似乎是无力改变现状的!我们更应该从发生这种事件的固有条件出发去分析和判断,以便日后及将来的预防!犹太人是“处于一个成长中的或现存的各民族的世界之中的一个无民族的民族”。民族的边界过于狭窄而无法限制他们,民族传统的视野也太狭隘而无法看清他们的一致性。犹太人不仅不同于其他任何民族;他们也不同于其他任何外来者。总而言之,他们抹杀了主人与客人、本地人与外来人之间的差异。并且当民族变成群体自我建构最重要的基础时,他们就开始抹杀最基本的差异:“我们”和“他们”之间的差异。犹太人是灵活和富于适应性的:就像一辆空车,可以装满“他们”被责令装载的一切可鄙之物。我想从此书我学会了如何客观而负于逻辑性的思路历史的真相。引例与现代性大屠杀来讲,美国予广岛和长崎,前苏联予古拉格的流放,我们的三反五反和文革,以及现今社会的IS屠杀,是否都应该是我们必须谴责和斗争的大屠杀呢!大屠杀的定义似乎无论及战争而是对于手无寸铁无反抗能力的平民所言,但是每次的大战的最终受害者不都是平民吗?现代社会由于地域文化与各民族特性的逐渐融合发展,社会阶级性的复杂变化,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方式日益扩大和不确定性,所以如何冷静清晰的去观察判断以为最终的预防大屠杀的发生,才是我们现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屠杀已经不再是归私人所有(如果它曾经是的话);它不是那些要受惩罚的刽子手的大屠杀;它不是那些为过去的痛苦而要求特别的同情、关怀抑或纵容的直接受害者的大屠杀;它也不是想赎罪或者证明自己清白的旁观者的大屠杀。今日,大屠杀的意义是它带给整个人类的教训。愿我们人类永远摆脱大屠杀的厄运!

现代性与大屠杀读后感1500字 第(2)篇


日常举止之所以温和,主要是因为假如它们都是暴烈的,那么人们现在就面临着暴力的威一种他们无法匹敌也无望赶走的暴力。可见,暴力从日常生活的视线中消失是现代权力集中和垄断趋势的又一体现,个体交往缺乏暴力是因为它显然受到了个体之外的力量的控制。但是,这个力量并不外在于每个人可触及的范围。因此,日常生活中过于吹嘘的温文尔雅的态度以及随之而来让人惬意的安全都有它们的代价(埃力亚斯)

这又是一本可以结合像米格拉斯人性实验一样力图解释像纳粹,卢旺达,孟加拉国种族屠杀,古拉格群岛屠杀的力作,但鲍曼显然和韦伯一样,继承了对现代性文明的怀疑,他也是从这个角度上分析现代理性如何让道德丧失和冷漠,又结合列维纳斯,阿伦特,萨特的著作分析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纽带何以如此脆弱,这一切都是理性官僚的扭曲结果,康德启蒙主义带来实践理性最终没有带来预期的自由,反而导致了非理性的经济力量和官僚化的社会组织对人的控制,确实很多地方值得深思,让我最震颤的分析来自个体的责任如何被建构,从而让我们行为的半径内没有道德指涉,我觉得现代理性社会就是特别喜欢强调个体责任,并且将应该尽的工作义务,牺牲和忠诚视作最重要的个体价值,如此,其实我们只是像纳粹的艾希曼也只是整个社会官僚系统的螺丝钉而已,那种责任的强调让我们实现了自身价值,但由于我们只是螺丝钉,根本毫无能力去反对权威系统行为的目的性,即便能反对,官僚系统高效率的分工让我们失去道德行为的可预见性,许多参与屠杀的德国普通民众一直到大战结束后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这是最恐怖的地方,我们可能就是被深深嵌在凋敝的深渊里,只知道往上爬,却不知道自己行为最终在这个社会组织里指向什么目的,如此想想,道德评价可能只是出于外在评价而已,不可能出于系统内部,现代官僚系统的实用性和道德完全分裂了。我由此又想到马云提的996工作制度,这个制度也是纳粹屠杀时候的工作精神,为什么不多谈谈企业的社会责任,为什么不多谈谈支付宝保护公民隐私问题上做了多少贡献呢?如果这样企业一味只是消费公民各种隐私数据去建立自己的“理性资本主义”,那毫无疑问,马云的员工也不过是诸多“艾希曼”。

关于人性的思考,现代西方哲学最主要还是三个方面,存在主义下的“主体的人”,人是可以充分选择的,选择先于本质,但显然,个体的选择在现代性的官僚系统里已经是毫无价值,甚至是无奈的,所以我们并不是主体,只是一种官僚管理下的客体,器具而已,于是现代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下,我们也不过只是“后现代人”罢了,除了我们有一张个性生动的脸以外,我们还有什么自主性,自为性呢?很多自主性的抉择在官僚系统里不过是另外一种他为的再生产而已

现代性与大屠杀读后感1500字 第(3)篇

正是因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秩序化标准化促使官僚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工具理性超过了价值理性,人类有一种服从权威命令的天性,在现代化中,人们会忘记道德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听从权威人士去伤害无辜的人。当人类如此的天性遇到了在欧洲长年以来一直排斥的犹太人。才导致了犹太人的大屠杀。现代人处于现代设计的社会环境下一直在忙于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又或者达成上级的目标。被科技技术发展而蒙蔽了人的具体化个体化,让人变得不是人。最后变成道德的困境。在现代社会人类的科技发展已经远远超过人文发展,社会上处处可发现这种道德困境,并且大多数人们并不为此感到良心不安,例如 老师忘记了教育的本质,做生意变得不择手段,忘记关的水龙头变成了浪费钱,医德的丧失,就甚至玩一个枪战游戏也忘记了屠杀的本质。但我们不可以就这样片面认为这些人是丧失道德的,丧失道德的是制度。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