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正文

构建基于IPv6和移动IPv6的物联网:向M2M通信的演进

(2021-03-20 18:32:09) 经验
构建基于IPv6和移动IPv6的物联网:向M2M通信的演进

构建基于IPv6和移动IPv6的物联网:向M2M通信的演进

《构建基于IPv6和移动IPv6的物联网向M2M通信的演进》是2015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丹尼尔迈诺里(DanielMinoli)。

基本介绍

  • 书名:构件基于IPv6和移动IPv6的物联网:向M2M通信的演进
  • 作者:[美]丹尼尔 迈诺里(Daniel Minoli)
  • 译者:郎为民
  • ISBN:9787111494829
  • 定价:79.80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5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 丛书名:国际信息工程先进技术译丛

内容简介

本书紧紧围绕物联网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以物联网的理论、套用与标準演化为核心,比较全面和系统地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和基于IPv6与移动IPv6技术构建物联网的最新成果。全书共分为9章,分为理论、套用与物联网底层标準3个部分。理论部分包括物联网的定义、体系结构、基本特徵和关键技术等内容;套用部分包括物联网在智慧型计量、智慧型医疗、智慧型交通和智慧型家居等方面的套用实现;物联网底层标準部分包括几种主要的物联网标準演化过程、第1、2层连线中涉及的物联网技术标準、第3层连线中涉及的IPv6技术、移动IPv6技术以及6LoWPAN(基于低功耗无线个域网的IPv6)技术等内容。本书全面介绍了与物联网有关的技术标準,描述了物联网的基础知识,演示了物联网在套用中的诸多实例,并列出了可供延伸阅读的大量参考文献。本书材料权威丰富,体系科学完整,内容新颖翔实,知识系统全面,行文通俗易懂,兼备知识性、系统性、可读性、实用性和指导性。本书可作为电信运营商、技术投资商、服务提供规划者、设备开发工程师、物联网及网际网路服务提供商、电信公司,以及无线服务提供商的技术参考书或培训教材,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

目录

内容简介
前言
作者简介
译者序
第1章 物联网概述
1.1 概述
1.2 物联网套用实例
1.3 IPv6的功能
1.4 发展领域和标準化建设
1.5 当前研究的领域
附录1.A: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
第2章 物联网定义与架构
2.1 物联网定义
2.1.1 一般性认识
2.1.2 ITU-T电信标準化部门对物联网的认识
2.1.3 工作定义
2.2 物联网体系架构
2.3 节点的基本功能
参考文献
第3章 物联网套用实例
3.1 概述
3.2 智慧型计量/先进计量基础设施
3.3 电子医疗/体域网
3.4 城市自动化
3.5 汽车运用
3.6 家庭自动化
3.7 智慧卡
3.8 移动物体的跟蹤与监控
3.9 被动空中监视系统/“钢环”摄像监视系统
3.10 控制运用实例
3.11 其他套用
参考文献
第4章 物联网基本机制与关键技术
4.1 物联网对象与服务的识别
4.2 物联网结构特性
4.2.1 环境特徵
4.2.2 流量特性
4.2.3 可扩展性
4.2.4 互操作性
4.2.5 安全和隐私
4.2.6 开放体系结构
4.3 物联网关键技术
4.3.1 设备智慧型
4.3.2 通信能力
4.3.3 移动性支持
4.3.4 设备能量
4.3.5 感测器技术
4.3.6 RFID技术
4.3.7 卫星技术
参考文献
第5章 物联网标準演化
5.1 概述
5.2 适用于RPL ROLL的IETF IPv6路由协定
5.3 CoRE约束套用协定
5.3.1 背景
5.3.2 讯息传输模型
5.3.3 请求/回响模型
5.3.4 中介和快取
5.4 表述性状态转移
5.5 ETSI M2M
5.6 机器型通信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画服务需求
5.6.1方法
5.6.2 MTC体系架构参考模型
5.7 CENELEC
5.8 IETF基于低功耗WPAN的IPv6技术(6LoWPAN)
5.9 ZigBee IP (ZIP)
5.10 智慧型物体中的IP技术(IPSO)
附录5.A:传统的数据採集与监控(SCADA)系统
参考文献
第6章 第1/2层连线:物联网的无线技术
6.1 物联网/M2M中的WPAN技术
6.1.1 Zigbee/IEEE 802.15.4
6.1.2 消费电子射频协定(RF4CE)
6.1.3 蓝牙与蓝牙低功耗规範
6.1.3.1 规範概述
6.1.3.2 规範细节
6.1.3.3 蓝牙HDP
6.1.4 IEEE 802.15.6 WBAN
6.1.5 IEEE 802.15 WPAN TG4j MBAN
6.1.6 ETSI TR 101 557
6.1.7 NFC
6.1.8专用短程通信技术及相关协定
6.1.9 WPAN技术对比
6.2 物联网/M2M中的蜂窝行动网路技术
6.2.1 概述与动机
6.2.2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
6.2.3 LTE141
6.2.3.1 LTE概述
6.2.3.2 核心网
6.2.3.3 接入网
6.2.3.4 漫游
6.2.3.5 互连
6.2.3.6 协定架构
6.2.3.7 多QoS管理
6.2.3.8 信令
6.2.3.9 向4G/LTE的演进路线
附录 6.A 物联网中的非无线技术:电力线通信
参考文献
第7章 第3层连线:物联网中的IPv6技术
7.1 概述与动机
7.2 定址能力
7.2.1 IPv4定址与问题
7.2.2 IPv6地址空间
7.3 IPv6协定简介
7.4 IPv6隧道
7.5 IPv6的IPsec
7.6 首部压缩方案
7.7 IPv6服务质量(QoS)
7.8 IPv6的迁移策略
7.8.1 技术方法
7.8.2 IPv6环境下的家庭宽频服务
7.8.3 部署时机
参考文献
第8章 第3层连线:物联网中的移动IPv6技术
8.1 概述
8.2 协定细节
8.2.1 通用机制
8.2.1.1 MIPv6基本操作
8.2.1.2 IPv6扩展协定
8.2.1.3新IPv6目的地选项
8.2.1.4 新型IPv6 ICMP讯息
8.2.1.5 移动IPv6安全
8.2.2 新IPv6协定:讯息类型和目的地选项
8.2.2.1 移动性首部
8.2.2.2移动性选项
8.2.2.3 家乡地址选项
8.2.2.4 类型2路由首部
8.2.3 对IPv6邻居发现机制的修改
8.2.3.1 修改的路由通告讯息
8.2.3.2 修改的前缀信息选项
8.2.3.3 新的通告间隔选项
8.2.3.4 新的家乡代理信息选项
8.2.3.5 对传送路由通告的改变
8.2.4 对各种IPv6节点的要求
8.2.5 通信对端节点运行
8.2.5.1 处理移动性首部
8.2.5.2 分组处理
8.2.5.3 迂迴可路由性过程
8.2.5.4 处理绑定
8.2.5.5 快取替换策略
8.2.6 家乡代理节点运行
8.2.7 移动节点运行
8.2.7.1 分组处理
8.2.7.2 家乡代理地址发现机制
8.2.7.3 移动性支持
8.2.8 MIPv6与IPv4和移动IPv4(MIP)的关係
参考文献
第9章 基于低功耗无线个域网的IPv6技术(6LoWPAN)
9.1 背景/引言
9.2 6LoWPAN的目标
9.3 基于IEEE 802.15.4传输IPv6分组
参考文献
附录A 英文缩略语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