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荡四十年:中国企业1978—2018(全三册)读书赏析(3)篇
(2019-07-03 06:04:08) 读书赏析 -
作者:吴晓波
本套装包含《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和《激荡三十年(上下册》),共三册。
激荡四十年:中国企业1978—2018(全三册)在线阅读地址
激荡四十年:中国企业1978—2018(全三册)读书赏析 第(1)篇
#书山寻路|学海划舟【2019你好】# 〔第十六本〕
驯龙少年,问鼎征途,披荆斩棘,跨雄关漫道,问路在何方!
天地为笼,时间为涯,沧海巨变,缚逆鳞苍龙,诉历史纵深!
鸿篇巨作终于阅毕,四十年翻天覆地,世界激荡,尽在文中道。
时间如黑暗之行,千路万险,终也同归光明。国之富强,企业之成功,人之命运,存于黑暗,生于黑暗,亦突破黑暗。吴晓波先生喜读金庸,其文笔读来,浩然侠气存于字间。间断读之,未曾跳阅,亦饱尝书友之灼见,大发我思,留些许想法与君共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青天之路,自有金牛开道
世间本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等求索,缘由路生
我自横刀,却顾经途,跋山涉水,战痕累累,仍不畏前行
过去与未来之间,所有人都在历史之路上激荡前行,每一个人都不知道何去何存,经由记忆之路,抵达历史的纵深之路。
《激荡四十年:中国企业1978—2018(全三册)》就是吴晓波先生笔下的记忆之路,历史纵深之路,书中国企业前行之路:
这是一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之路:制度的创新和勇气;
这是一条政企恩怨纠葛分合之路:技术带来的破壁效应;
这是一条企业成长畸变重生之路:物质经济索求冲击道德伦理;
这是一条企业家悲欢离合之路:昨日的反叛“供养”今日的正统。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之路
十年动乱,中华共悲。中国错失了发展经济强盛国家的十年,在历史的前行之路中倒退,迷离。1978年之后,在两年的文革修养蓄力后,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正式昭告世界,中国不再沉迷,驯龙的少年觉醒了,带领这东方巨龙翱翔天地。
改革开放,解放思想,以经济建设为重心,拨乱反正,在意识形态上解除束缚。发展才是硬道理;不管白猫,还是黑猫,能抓到老鼠的是好猫;摸着石头过河,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企业所有制改革。这是一个历史过度的阶段,如同跨越一条激流勇进的河流,而此时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计划经济的改革。
制度是发展的保障和前提依据。在激荡的历史变革中,制度的创新往往是自下而上所引起的,从最初的不符合原制度到灰色的过渡,最后成为正式的成文规定的新制度,这往往是自下而上无数的基层探索者的勇气所推动的,读完此书,四十年的历史阶段,经济体制的改革就是如此,从最开始的沿海开放城市到开放区,最终慢慢延伸内地;从最开始的试验点到最后的全面普及,都遵循着循序渐进,摸索观望的特点。
在国家层面的历史前行中,掌握中国这艘巨轮,在时代的潮流中激荡前行,那一位位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为国忧民的可爱的人,他们是时代的弄潮者,把我时代的脉搏和人民的要求,设计一个个伟大的制度,创造出一个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度和政策,成为保证国家稳定,经济发展的前提,而这些顶层设计在历史和发展的考验中步步完善,直到今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自己的自信,令世人折服。
二、政企恩怨纠葛之路
1984年为企业元年,从此诞生了许多规模盛大的企业,在思想意识形混乱仍旧残留的历史背景下,政府组织成为企业的依靠者,庇护者,带上所谓的“红帽子”,中国也成为一个以国家为后盾港湾的政商结合的经济发展国家,国有企业成为中国企业的主导,中国企业在政府的“父爱”下幼稚的成长,在中国国内广阔的市场需求下贪婪的成长,在计划经济制度还没有完全过渡的双轨制阶段,政企之间的关爱合作构成中国企业的童年;随着乡镇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异军突起,逐渐挑战“父亲”——国有企业的权威和地位,无论是生产效率还是市场需求,价格竞争,管理机制都超越国有企业,中国的民营企业在经济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国家层面形成的严格的商业环境下仍旧能发展壮大,证明民营企业强大的蓬勃力,在没有计划指标,原料,资金和政策支持俨然是一个后妈带来的“拖油瓶”,然而最后他们可以与国有企业平分秋色,甚至更甚。
在中国企业史中,最重大的一次变革就是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企业和各级政府相爱相杀,勾心斗角,追逐自己利益之最大,多少盛极一时的企业在此改革中与政府决裂,最后一悲途地,而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政治仕途,在此改革中,宁予外邦,不予家臣,中国企业与政府的斗争如同江湖恩怨,牵扯着人情世故,利益权衡,讨价还价。无论如何,这个叛逆期或者反抗也好,成为中国企业的一个分水岭,从此,国有企业绝对控制关乎国计民生的众多行业,除此之外不再减少干涉其他民营企业,中国企业也慢慢走向成熟,政企之间也不再像之前那么亲密结合,各种乡镇企业,集体企业以多种形式进行所有制改革,实行自身的嬗变,而这也是考验和证明一个企业发展前景的重大难关,而那些生存下来的企业,如万科,联想等成为新世纪企业的引领者。
三、企业成长畸变重生之路
文中提出一个问题令我大吃一惊:为什么伟大的经济奇迹没有催生伟大的公司?这也许是我国企业都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令世界瞠目结舌,然而伟大的公司,在国际上具有发言权的公司又有几个呢?今日的华为也许是零的突破,是我国企业正在的伟大的公司。
归根结底,我国企业的发展壮大,本就是一个成长过程中畸变的过程,往往一个公司诞生之后,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前一下子催化壮大,虚胖的壮大,而企业的管理体制,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都不能提供公司成长发展的持久力。中国企业的诞生就是在政府“父爱”下轻松发展,缺乏有效的竞争,政府一边是运动员,一边又是裁判员,更不用说有健全的监督机制,所以在企业的发展之初就没有形成伟大企业的原始基础。早期的中国企业大多是在改革开放的开始,穷久了的一代人,从国家领导人到新生企业,再到地方政府和每一个个体户,无不是以利润赚钱为标准,在原始的市场下粗暴的发展企业。利用中国廉价的人口红利,伤害无数劳动者的利益而粗暴发展。
再到后来股票发展,更是催生一些玩弄资本游戏,坐庄控制股票市场的资本企业,一时兴起,有立马堙灭,如昙花一现,走马观花。而我国企业引进与发展,国门开放,看就像潮水一样涌进,但是我国当时的计划体制难以适应如此快速的市场化,从我国国情来看,我国现在步入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背后是强大的中央的宏观调控,现在的供给侧改革更是如此,而当时的国情下,计划经济仍旧存在,计划指标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并且总是滞后,所有众多的地方为了发展地方而保护本地企业,追逐地方利益,这也是中国企业发展之初产生畸变的原因之一。就那书中所道: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企业引进国外企业存在的问题“第一,贪大求洋,不符合国情;第二,盲目引进,利用率极低;第三,成套引进设备偏多,技术性引进较少,很多设备引进后,其生产所需要的零部件和设备维护等仍然全部依赖外国公司;其四,重复引进,缺乏规划。”
而企业最大的畸变是企业以利益最大为重的发展理念,不去思考产品的质量和核心价值,不考虑生产对环境,对消费者产生的危害,而所有的一切都是以追求经济利润为中心,至于道德伦理则被产生的金钱收益所覆盖。
在新时代中国企业的发展将是一次重生,一次摈弃只追求经济利润为中心的重生,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支撑单元,关系着国计民生,无论是其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一个伟大的企业必定不是只追求利润的企业,其必定是造福民众利益,社会利益的企业。
四、企业家悲欢离合之路
所有的故事都需要每个时代的人去诉说,所有的道路都需要每个时代的人去探索,四十年的企业发展史,也是四十年每个企业家每个人的成长史,血泪史。他们的一生有过坎坷,有过荣耀,有过迷失,在一次次失败中重生,或者灭亡,他们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也承载着企业的故事,时代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在今日仍在诉说。
1978年的改革开放,不仅是经济上的解放,对于个人来说,也是思想的解放,解放那种单纯的革命岁月的浪漫激情,改变了那种只为国家为人民的赤心,改革开放,个人的思想变得复杂,在经济发展,物质充裕的过程中变得物质和利益。经济的发展冲击着旧的思想,总是使那个时代的人迷茫,当海子卧轨自杀寻找归路,当顾城喊出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眼睛,我们何处寻找光明,当追求金钱利益冲击着传统美德,自然环境,我们该如何取舍,作为个人的企业家,是企业的承载者,是那个时代寻找前路的孩子。
1978年召开全国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参加的那一个个有着探索精神的未来的企业家,他们成为之后经济发展的弄朝者,他们创办企业,打破旧的规则秩序,反叛着旧的约束,在打开潘多拉的希望之门,他们有着巨大的成功的希望,同时也有众多的诱惑。他们勤劳苦干,创办企业,他们逐渐感受到经济利益的魅力,他们开始追求利益,他们追求扩张,甚至变得只追求金钱,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门开放之初,在国家的制度监管不力下,野蛮的生长,积累,利用各种灰色的方式追求利益,他们的个人资产超过大多数人,从此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拉大,这也改变着人们的心理。
四十年的企业发展之路,是企业家的悲欢离合之路。他们欢喜的,是在开放之初他们抓住机遇,获得财富,在经济种勇敢探索,实现自己的追求;他们悲伤的,是经济的未知总是让他们四处碰壁,迷失方向,金钱的诱惑使他们丧失道德,违背人性。他们总是悲喜交加的,他们反叛着,追求自己的理想,纵是不被身边的人支持,欣慰的,他们的反叛今日已成为正统,四十年的企业史中有多少企业家崛起,耀眼,最后灰暗的陨落,联想,万科,华为在今日仍旧谱写他们的故事,也是属于柳传志,王石,任正非他们的故事;褚时健,史玉柱他们也有自己不一样的故事,正是他们,构成了这四十年的过往点滴。
本文末尾,或者读完本书,跟随作者吴晓波对这四十年的回顾,也许是激荡的四十年,也许除了激荡,还有成长,艰苦的成长,这是一个时代的成长,国家的成长,民族每个人的成长,这种成长时至今日仍旧在持续,仍旧是艰苦的成长。
激荡四十年:中国企业1978—2018(全三册)读书赏析 第(2)篇
读《激荡十年:水大鱼大》读后感(上)
――虚胖的巨人
大水之中,必有大鱼,水大鱼大波浪更大;空中楼阁难以建成,海市蜃楼的假象迷惑,虚胖的巨人被重拳击倒。十年的放水养鱼,喂养出这东方巨人,深深震撼这世界的眼球。
2008年,不确定的开始。
大水之中,暗流涌动,波浪汹涌,这一年的世界终究不是一潭平静的死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掀起的波涛大浪冲击中国。出口下降,对外贸易锐减,内需不足,投资冷淡,经济一片死气沉沉,在这大浪的冲击下鱼儿不知所向,何谈安稳的生长环境,不被大浪冲到岸边搁浅死亡已是不错,此时当家人的四百亿打造的全新鱼塘为中国鱼儿开辟新的生长环境,无论其他国家的大水中有多少鱼儿浮沉,我国大鱼依旧遨游。养着大鱼的当家人吃着鱼脍逐渐壮大。殊不知这安稳的鱼塘下,毒鱼混杂,鱼怪丛生,可是当家人仍旧放水养着大鱼,加着催化饲料。
2009年:V形反弹的代价。
国际海洋的波浪依旧,各国当家人都放水养鱼,大鱼逐渐形成,国家的投资激素依旧发生着作用,鱼的形状也发生这巨大的变化,畸形生长的大鱼,小鱼的忽视,地产泡沫,金融市场的混乱,隐形债务危机,民间小企业的微弱投资;同时也有新的鱼种出现,互联网的普及,微博的发展,民间企业的自力更生,这些新的鱼种总算为当家人巨人的生长提供了新的营养。
2010年:超越日本
中国巨人仍旧壮大,提供营养的大鱼也在壮大,一举超越日本,震惊国际眼球。中国鱼塘中也不再平稳,大鱼之间的互相撕咬,大鱼对小鱼的压榨,小鱼跳龙门实现逆袭。富士康跳楼案件,中国制造的背后是对于每一个在生产线上的廉价劳动力,所谓的人口红利的无情和极端压榨到人伦的边界;胜负难分的3Q大战,大鱼之间在丛林法则下的互相撕咬;凡客横空出世,引爆电商,实现小鱼的逆袭;美团网被创办,新的鱼种争相出现;国美陷入内部争端,大鱼自身内部的疾病爆发;基础投资建设引发物价暴涨。中国GDP超越日本,巨人依旧在鱼塘的喂养下继续壮大发胖。
2011年:中国要歇菜了吗?
巨人的虚胖暴露出来,中国制造业在超越美国后,巨大的危机显示出来;李宁和晋江企业的风光不在;克鲁格曼的预言:中国经济的崩溃。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成本的上升,贸易盈余的急剧下降,中国真的要歇菜了吗?
作者写到:如果仅仅在存量的意义上,也许那些年份的中国都已经有一只脚滑到了深渊的边缘,不过,让人意外的是,总是有新的树枝突然出现。这些树枝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名称,比如制度红利、人口红利、土地红利、国际化红利、货币泡沫或者消费升级。在2011年,那根最粗、最醒目的树枝,叫作互联网冲击波。以阿里巴巴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是第二次——它改变了中国人与商品的关系,它被称为O2O(online to offline),从线上到线下的融合。中国的高速铁路工程得到迅猛发展,从而改变了东南沿海优先发展的局面,推动了整个中部地区的重新崛起。巨人依旧屹立不倒,但他仍旧有点不结实。
2012年:落幕上半场
虚胖的巨人被重击在地,缓慢爬起。文中写到:中国的迅猛发展只是一个空洞的泡沫,无论多么的炫目或膨胀,都无法掩盖内在的空虚,甚至其成长模式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国进民退,民营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资本外逃,弊端凸显。经济产业结构畸形,不得不进行调整,但要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困难重重,前途未卜。中国的经济结构过分依赖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消费,还未起到真正拉动内需的作用。地方政府追求巨额投资而大规模举债,危机四伏。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建设规划混乱、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至。内需占比低下,国内创新不足,出口下降,外需减少,在这一拳拳重击倒下之后,东方巨人在重新崛起,他在磨练下慢慢的变得更加结实,下一次的屹立将是真正强大的巨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于《老子》的这句至理名言值得我们这整个时代思考。
激荡四十年:中国企业1978—2018(全三册)读书赏析 第(3)篇
岁月不饶人,我们亦未曾饶过岁月
大江之浩荡东流,其间曲折百回,冲决无碍,惊涛与礁石搏斗,旧水与新流争势,时而江平潮阔,时而床高岸低,但是,趋势之顽强,目的之确然,却非任何人可以抵挡。
四十年风雨变迁,发展进步,在改革关键节点上,首先要感谢两位伟人,一个是改革开放伟大的设计师邓小平先生,一个是睿智幽默,工作强悍,有着铁手腕之称的朱镕基总理。二公把住了改革的方向,使中国创造了经济奇迹。这是一种无比务实的经验主义价值观的胜利。
中国企业四十年,风雨沉浮,曲折坎坷,一代代企业人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和记录着历史,国企,民企,外资互相竞争角逐,各个利益集团围绕财富、权力和成长空间进行着博弈,一个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商场人物,交替沉浮远离。
改革开放前30年,通过市场开放、产业创新,及可以采用“进口替代”和跟进战略,我们以“市场换技术”“以时间换空间”,通过成本和规模优势实现弯道超越。同时,腐败,垄断,产权制度的畸形和体制的落后,让命运多舛的民间资本,总是承担着改革的政策风险。在它们的行为被政策认同之前,失败随时都会降临。它们既是计划体制的突破者,又是现行制度的违规者,不得不游离在合法与非法的灰色地带,无数企业悲剧便是在这里层出不穷地上演。社会呼吁建设公正法治的市场经济,建设一个健康、和谐、公平的商业国家。
自2008年到2018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成为全球同行业中的规模冠军,它们的前面不再有领跑者,创新的叵测与压力也成为新的挑战。我们赶上了互联网的元年,在第三次技术变革中,我们未曾落后,互联网,手机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很多生活习惯。
2007年,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大公司分别是:埃克森美孚、通用电气、微软、中国工商银行、花旗集团、AT&T、荷兰皇家壳牌、美国银行、中石油和中国移动。而十年后的2017年,榜单赫然已面目全非,十家公司分别是:苹果、谷歌母公司、微软、脸书、亚马逊、伯克希尔-哈撒韦、腾讯、美国强生、埃克森美孚和阿里巴巴。
未来的几年,中国还将迎来建国70周年大庆 , 2020年要达到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未来的十多年后,“第四次科技浪潮”所形成的科技进步将颠覆既有的产业秩序,甚至挑战人类的伦理。随着奇点的临近,机器人智力逼近人脑;生物革命将可能让人类寿命达到100岁;中心化的互联网消失,万物联网时代到来;新能源革命,将宣告石油时代的正式终结。我们无法预料,今天出现在全球市值前十大名单上的公司,在十年后还会幸存几家。
在科技进步的意义上,“四十不惑”的中国,正处在大变革的前夜。技术的非线性突变又会对中国社会造成哪些制度性的破壁,更难以预测。
世界如此之新,一切尚未命名”。
当一切价值都还原为时间,而时间去演绎出种种的苦难与辉煌,然后与和一个动荡而宏大的时代交织互补为传奇。
这个时代从不辜负人,它只是磨炼我们,磨炼每一个试图改变自己命运的平凡人。
在这段创世纪般的大历史里,我们每一个人从来都不是观光客,它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我们息息相关,技术的变革催生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梦想也会在茫茫无边的草根诞生,我们要去了解和关心国家的宏观环境,了解国家的基本面,宏观环境的变动会以千百种微观的方式影响着我们,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要知道方向在哪!
岁月虽不饶人,但我们亦未曾饶过岁月。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