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书赏析 / 正文

上帝的手术刀:基因编辑简史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2019-07-09 06:04:36) 读书赏析
  • 上帝的手术刀:基因编辑简史读后感心得体会(3)篇
  • 《上帝的手术刀:基因编辑简史》读后感_1100字
  • 上帝的手术刀:基因编辑简史

    作者:王立铭

    这本书从孟德尔神父的“豌豆试验”入手,用跌宕起伏、起承转合的文学讲述手法,在全书中埋下层层伏笔,抖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重磅包袱,宛如一位智者在科学之树下摇着扇子对基因编辑的历史脉络娓娓道来。其内容之深入浅出、讲述手法之驾轻就熟,令人手不释卷。一本细致讲解生物学热门进展的科普力作,一本解读人类未来发展趋势的精妙“小说”。打开基因科学深奥的硬壳,展现人类探索自身的的历史进程,从分子层面出发,重新思考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上帝的手术刀:基因编辑简史在线阅读地址

    上帝的手术刀:基因编辑简史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这本时髦科普书可以分为三大部分。首先,它简明扼要介绍遗传学研究历史来龙去脉。然后,是本书精华部分:介绍从分子生物学到基因编辑及在生物工程,医学治疗上的应用。这部分内容对于有分子生物学基础的读者来说,其内容重点突出,完整易读。会获得专家,同行们的好评也豪不稀奇。作者在文字及专业上的功底都很深厚。书的最后一部分,是作者对于该领域及其应用前景与展望等,包括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讨论及相应非常复杂的医学伦理学有关问题。本书附有参考文献及相关图片来源。总之,赞同序言中推荐作者的名人们好评。个人对于作者充满敬意。特别是,写科普书往往是吃力不讨好。因为如果写得太泛,可能会没有什么太大价值。如果写得太深,它不仅仅不易懂,并且其科普教育后果,甚至会误导部分人。作者比较注意到了上面的平衡,尽管其基因编辑在医学上应用看法,有些还可以讨论。人类疾病基因治疗的技术的想法已经有一段历史了,特别是现代DNA测序列技术包括单细胞测序的应用带来大量生物信息分析及应用,医学应用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和甚至在植物遗传育种上应用等,应该会越来越明显。个人对于作者充满钦佩。但是,至少认为书中留下面六个方面,是乎有缺陷,应该值得关注或者供有关读者参考:n- [ ]  现代生命科学研究发展,已经注意到:疾病预防一定重于治疗。对于疾病的认识也从 疾病(表现型)= G(基因型)+E(环境)+ G*E(G与E的相互作用)进步发展到:P=G+E+G*E+e。其中e 就是与线粒体中能量有关。这应该是生命科学认识上革命性突破!因为基因突变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病变与e 有关,所以,治疗方法复杂性会完全不同。更不用说,同样基因突变在不同性别中的病理差异。- [ ] 2017 科学界最大困惑问题之一是:为什么人类基因组已经知道数目是如此少?基因组中的“黑洞”物质在基因调控及疾病关系?大量非编码RNA 分子等等的作用待开发;还有甚至蛋白质修辞水平上带来疾病等。- [ ] 早已经知道了像染色体的自主装现象,但是,DNA在细胞中高度折叠机制及其相关作用等相关领域基本上还不清楚,几乎是空白。- [ ] 现在已经有了国际间人体肠道系统微生物研究的合作大项目。但是,因为目前该项目,还无法实现将人体微生物从人体内相应组织器官中得到正常,不发生变异的分离。尽管我们现在已经有单细胞测序列技术。它还是无法开展正常全面研究。人体微生物与健康关系越来越密切被认真对待。每一个人体都有约3-5公斤的现在还基本上都是些未知微生物。2017 科学杂志发表论文,介绍线虫吃CRISP 后,其荧光标记分子发现可以整合进入线虫基因组。转基因带来的外源基因对于人体微生物系统有什么影响,现在都没有人知道。所以,作者像其他争论学者一样,根本不能回避这样一个关键问题。这样一个从科学角度关心的健康问题可惜已经被政治化。更为不幸的是,像“知识分子”这样杂志,不知道为什么原因,它甚至拒绝登读者在针对转基因相关文章中,提上与肠道微生物有关考虑问题?n- [ ] 现在被称为“生命第五种语言”的碳水化合物的认识,还处在原始阶段。尽管在生物化学上已经有不少知识。但是对于世界上最为丰富这样的物质,我们根本不知道其具有不同构象糖分子,它是如何世世代代不变保持其功能的。它也有像遗传密码一样的机制?毫不夸张,这是一个可以接受诺贝尔奖的大问题。现代糖蛋白研究知道它与像癌症有大关系。但是,对于碳水化合物研究技术水平还是在瓶颈阶段。- [ ] 常常说,术因学起,学因术进。简言之,现代像在癌症研究表明,其病理变化分析分析它不仅仅几个基因变化,而是众多像森林一样变化。所以,在治疗方法上,首先必须不可避免回到一个古老的问题:是蛋生鸡,还是鸡生蛋在先?不是要先解决因果关系,才能有靠谱治疗方案?现代NGS技术带来了大数据及全方位认识的提高,更多的是它有带来认识的复杂性等等。所以,可以肯定是基因编辑研究也许会带来疾病治疗上光明或者革命。但是,同时它会产生有更多困惑。基因编辑它对于人疾病的治疗真的能够像有作者一般的乐观?还是作者认识上迷惑或者简单性?这些都有待观察。另外,作者说现在有多少诺贝尔奖科学家支持转基因食品之逻辑,就像最伟大的导弹专家钱老当年写文章支持人民公社可以产万斤粮一样。政治上可能正确,科学上不好说了。人体内肠道系统微生物研究不仅仅新领域,近日还宣布在人体内部发现了一个非常神秘与体液平衡有关,过去没有发现的与癌症疾病有关的大器官!n谢谢作者非常不错的科普书。在今天特殊日子,也想到要纪念另外一位科普书作者,即武汉大学周嫦教授。她在生命晚期及疾病治疗过程中,还在为青少年学生写了一本植物科普书。愿她与扬弘远院士一家在世界各地的高足们,将来在科普上也能多立新功!

    上帝的手术刀:基因编辑简史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基因治疗和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边界在哪里呢?我们什么时候应该提醒自己,不要轻易挥动上帝的手术刀呢?一旦“治疗”和“预防”之间的栅栏被打开,“预防”到“改善”的窗户纸更是一捅就破!n医疗突破最初都是为了治疗疾病,慢慢会变成预防,然后呢?基因的改写为改善带了了无限可能。如果修改PCSK9基因能够得到允许,也就意味着一个人可以通过基因手术获得更健康的身体。那要是他/她想利用同样的技术获得更多的肌肉呢(想想我们讲到过的中韩科学家开发瘦肉猪的例子),或想要获得更高的个子呢(这个更简单,只需要编辑下与生长激素相关的基因就行了)?如果他/她想要金发、双眼皮、高鼻梁怎么办呢?更甚者,如果他/她想要的是智商、语言能力、分析能力,或是领导气质呢?n要知道,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可能是家庭背景上的、经济收入上的,也可能是政治地位上的、教育程度上的,等等。我们自然也没有天真到认为这些不平等会一夜之间消失,人类从此进入大同世界。甚至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不平等很多时候是可以在代际之间传递的:比如很多社会学研究都证明,家庭收入较高、父母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往往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有精力投入子女教育,因此,他们的后代的社会经济地位从统计意义上还是会较高。但是这一切至少是有可塑性的,家境贫寒的孩子努力读书工作也仍然可以出人头地,优越的家庭环境也有“富不过三代”的永恒困扰。但是如果有了基因编辑这把上帝手术刀的强力介入,一切就有可能不一样了!有钱人的孩子如果早早接受了基因手术的“改善”,他们就可能从外貌到智力在各个方面都占据竞争优势。而且要命的是,这些优势还是写进基因组里,是可以遗传的,而穷人家的孩子可能就永无翻身之日了!难道基因编辑这项从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鲜花和掌声的新技术,勾画出的是一条通向黑暗地狱的道路?n我们都希望不治之症被治疗,希望寿命得到延长,人类更加健康,但是在先富带后富的列车上,等待后富的又将是怎样的命运。快速发展的科技到底会带来怎样的社会,不禁让我想到了《美丽新世界》!

    上帝的手术刀:基因编辑简史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未雨绸缪那一章是我最为赞赏的。在信息爆炸的时候,公众很多时候都是盲从的,其实没有多少人是真的全面的思考过然后给出自己的观点,人们总是随便听一听,然后就开始站队。贺建奎并不是魔鬼,想想解剖学的诞生吧,但矛盾确实存在,从医学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上就足以瞥见一些,但正是因为这是生物学呀。我初中的生物第一堂课印象深刻。老师特地让我们看了教材的书封,他说:“我们这一版教材改版了,以前书后的这一页上面写着「人与生物圈」,现在改为了「生物圈中的人」。”具体的文字可能有出入,但是意思是一样的。这有点像人类知道地球不是宇宙中心时的那一刻,承认自身的渺小,对万物充满敬仰才有希望。相比《上帝掷骰子吗》这样的史话作品稍逊一筹(也或许是出于我主观更喜欢物理的原因),但是绝对算得上是好的科普类读物。

  • 上帝的手术刀:基因编辑简史读后感心得体会(3)篇
  • 《上帝的手术刀:基因编辑简史》读后感_1100字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