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书赏析 / 正文

菊与刀:一本书看透日本读书赏析(3)篇

(2019-07-13 06:03:01) 读书赏析

菊与刀:一本书看透日本

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

《菊与刀》是二战后期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奉美国政府之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为美国管制战败后的日本提供政策依据。书中,作者把笔触深入日本人生活的诸多方面,既展示了日本人的生活习性和行为信条,也剖析了这些习性和信条之所以形成的深层文化因素。自1946年出版以来,它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已经成为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必读书,并被认为是社会科学研究直接运用于政治实际操作的杰出例证。

菊与刀:一本书看透日本在线阅读地址

菊与刀:一本书看透日本读书赏析 第(1)篇

这是今年要看完的200本书里面的第一本。这两天一直在忙考驾照的事情,所以基本上是抽空在手机上看完的。其实也买了纸质的,但是对比下来还是觉得微信阅读上面的版本翻译得比较好。这是一本美国人写的书,理论上,是应该看原版的,但是因为要很快看完,所以选择了看翻译版。这是一本介绍日本文化的书,菊花是日本皇室的象征,而武士刀则是日本的代表物之一。所以这个名字,可以说起得也是比较吸引人的。当然,之所以会选择这本书,是因为自从去年跟着公司的outing去了日本京都以后,我就有点迷上了这个国家。在日本,你会发现每一条小溪小河里面的水都是清澈的,没有例外,这一点已经非常让人震惊了!看惯了河内那臭气冲天的沟道,你会忍不住发问: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此外,他们对人的热情、对工作敬业的态度,也让人惊讶。这里不想给日本写太多赞誉的话,但是我想只要去过一趟日本,你就会发现,也许他们并不是完美的,但是他们有太多太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从表面上看,日本是一个非常矛盾的民族,本书开头的一段话很好的描述了这个特性:n> 日本人爱好争斗、崇尚武力、高傲又顽固不化,但也十分温顺、崇尚美、有礼貌,还很善于变通。他们易被驯服、忠诚、勇敢、生性保守,但也不愿服从他人、易背叛、胆怯、乐于接受新生活。他们行为端正,因为十分介意他人的看法,但当自己的行为丝毫不为人所知时,就无法控制地犯下罪行。日本军队受到最为严格的训练,但仍然具有反抗性。而这本书,就大概解释了日本文化为什么会成为这个样子,是哪些东西在决定着这些表面呈现出来的样子。大致介绍了日本文化经历了哪些起源、发展、转变等等。如果你也对日本感兴趣,那么这本书非常值得一看。此外,作者写这本书的动机也有点意思,作者是个人类学家,二战的时候,为了帮助美军更快的战胜日本,就需要做到知己知彼,需要透过日本人言行举止的表象,看到决定日本人性格和思想观念的根本因素,因此对日本民族作了一些研究,最后就出来这本书。如今成了大家了解日本文化的“名著”,这个也算是剑走偏锋吧。整本书看下来,我对日本民族文化的几点最大的印象如下:n1. 忠诚,尤其是对天皇的极度忠诚:这就是为什么在战场上,你绝不会看日军投降,但是整个国家却在1945年接受了投降,并且十分热情友好的接待了前来签定投降协议的各国代表。2. 极度重视精神的力量,认为精神的力量可以超越身体极限,战胜客观物质条件。3. 对名誉的极度重视:为了名誉,日本男人可以分分钟切腹自尽你信不信!n4. 强调任何人都应该呆在他该呆的位置,做好他该做的事情。5. 重视仁义和报恩,为了这一点不惜牺爱情,甚至家庭。这一点在《47浪人》的故事中有极致的体现。对于每一个对日本文化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是非常值得读的一本书。n更多书评,请关注公众号:小创作

菊与刀:一本书看透日本读书赏析 第(2)篇


日本,一个价值观与其他民族完全不同的国度,菊花与樱花同样有着重要的地位,武士为荣誉捍卫一生,他们有仇必报,即使一时报不了,用一生也要报仇去洗刷耻辱。

日本国民的教育对等级制度的严格遵循让我惊讶,对待孩子的教育就是服从,妻子必须无条件服从丈夫,丈夫可以光明正大且被允许的花前月下,而且日本有着合法的艺伎和妓女场馆,妻子却必须洁身自好,他们视生育为单纯的传宗接代,只是延续宗族香火,如果一个女人没有生个儿子,那将是一辈子耻辱的事情。


国民性格的扭曲造就了日本人的好战心态,象征军国主义的神社在日本及其常见,节日时民众都会聚众朝拜,他们为天皇而战,天皇的旨意胜过一切,他们的内心不会有丝毫的抱怨,只会无条件服从。更神奇的一点的是天皇制度没有因为日本的朝代更替而更替,无论大名和将军如何更替,天皇永远都是家族继承制,国民和政府不会去抱怨。

这样的国家学习和模仿其他国家优秀文化和事物的能力是更强大,且总会加上符合本国国情的东西,这样的国家太可怕。。。

菊与刀:一本书看透日本读书赏析 第(3)篇


这是我看完的第二本关于日本的书,第一本是日本人的八种审美,现在回想来,这两本书一个是因一个是果。诚然,这本书是在二战结束时候写完的,与当下的日本可能不太一样,但是民族,刻在骨子里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有些变化,却始终有共通之处。

比如至今,那些日本同事的确非常反感推脱责任,对于工作中的“创新”给予保守的态度等等,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答案。

又突然想到“被人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部电影。是不是在日本人的眼里,又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