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要主义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2019-07-18 00:22:32) 读书赏析 -
作者:格雷戈·麦吉沃恩 邵信芳译
“21世纪的史蒂芬·柯维”麦吉沃恩诚意之作。在这个过度互联、选择呈指数级增长的时代,高效能人士已难以应对,当下最重要的,是成为一名精要主义者。著名主持人张绍刚、金立手机副总裁俞雷、猎聘网创始人戴科彬、《非你莫属》制片人刘爽、股神沃伦·巴菲特、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Twitter创始人杰克·多西等为精要代言。《驱动力》作者丹尼尔·平克、LinkedIn创始人里德·霍夫曼、《赫芬顿邮报》联合创始人阿里安娜·赫芬顿、IDEO公司CEO蒂姆·布朗、沃顿商学院教授亚当·格兰特等联袂推荐。你是否也觉得无情的压力正在碾压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你是否经常感到疲惫异常却又没有发挥所能?你是否发现自己只擅长做琐碎小事?你是否感到自己总是忙忙碌碌却效率低下?你是否觉得自己的时间总是被别人的安排打乱?你是否觉得自己一直在奔波,却总是到不了任何地方?若想要最大限度成就真正重要之事,切忌贪多求全,事事应允。如果答案不是一个确定的Yes,就是一个肯定的No。只有摒弃琐碎而无足轻重的生活,才能过真正重要而有意义的人生。精要主义主张只做该做的事情。它向“我可以拥有一切”和“我可以做好一切”的主流论断发起攻击,倡导“在合适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追求合适的事情”。它旨在让人们重新掌控自己的选择权,自主决定如何支配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而不再是许可他人替我们作出选择。本书介绍了精要主义者的思维模式,并将这种模式转化为一种系统化的程序,助你拜托无意义的多数,专注有意义的少数,成就有意义、有目的的人生。对于那些想要重新掌控自己的健康、幸福与快乐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之作。
精要主义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在打开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接触了很多类似的概念(精要主义、要事第一、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等),但是还会想看看作者是否有什么新的方法/观点。因为工作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纷繁复杂;我也知道重要的事情要第一做,但是往往有老板安排的紧急的事情插在前面;很多事情不算重要,但是在时间点前必须要做完;还有很多不得不开的会议……工作总是异常地疲惫,每天筋疲力尽地回到家中,还有可能需要你带着工作回到家中(个人非常反感这一点,但很多时候无可奈何)。
从学校步入社会,看书也变得务实起来,更多地会去问,这本书会帮我解决现在的什么问题?废话不多说,来抓一抓本书的重点!
1. 精要主义者的核心思维模式
a. 选择
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情,你会做什么?一旦我们放弃自己的选择能力,别的力量或者别的人就会插手替我们做出选择。当我们不加思考地去努力,强迫自己去做更多的工作,其实只是一种障眼法。忽视了选择的能力,就等于选择了无助。眼看着自己的能力被一点一滴蚕食,最后只得服务于他人的选择,服务于自己过去的选择。
b. 甄别
真正重要的是时间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努力工作很重要,但并不是说更努力就一定可以带来更多的收获。追寻那些重要的少数,并且急切地淘汰那些不重要的多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拒绝好的机会,拥抱真正的契机。做的更少,效果更好。
c. 取舍
我们到底真正要的是什么?
2. 精要主义者的养成步骤:a. 探索;b.排除;c.执行
a. 探索
1) 创造一个空间(时间),让自己从忙碌的生活中抽身而退
Link-in CEO Jeff Weiner,他每天都从自己的工作日程表中留出两个小时的空白,什么工作都不安排,用来思考身边的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刚开始时这像是自我放任,而且还有浪费时间之嫌,但他最终发现这是最具价值的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保证自己能够主宰自己的一天,而不是成为这一天的奴隶。
2) 审视,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通过写日记,探索和思考问题的本质等方式。
3) 让游戏走进自己的生活;游戏是解压药,带给大脑以创意。
4) 保证七八个小时的睡眠
当我醒着的时候,大脑却几乎不怎么工作,更不用说做出计划,排出主次先后,或者是看到大局;要进行决策或选择也很困难;要去粗取精、区分重要和不重要则几乎更是不可能。睡眠更多时候是实现个人贡献值的必要条件。
b. 排除
1) 明确的目标(SMART原则)
2) 拒绝的力量
德鲁克:“根据我的经验,生产力是不做任何帮助别人的工作,而是把自己全部的时间花在上帝安排我们去做的事情上,并把它做好。”因为说不,所以高效。
通过尴尬的停顿;“我需要看一下日程表,然后再答复你”;“好的,那么我们取消的是什么?”等等方式进行拒绝。
3) 界定生活与工作清晰的边界
你是否也经常感觉到自己的周末被别人的事情所劫持?丝毫察觉不到他/她正在越过别人的界线。我们如何保护自己免受他人事务的干扰呢?
A. 别人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
这不是说我们不应该帮助别人,而是说如果别人把他们的问题变成我们的问题,那么我们不是在帮他们,而是在纵容他们。一旦替他们承接了问题,我们所做的一切就变成了剥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管是谁想要榨取你的时间和精力,来为他自己的目的服务,唯一的办法就是提前筑起篱笆。清楚地划分出哪些是超越了界线的,以便将浪费时间和侵犯界线之事阻挡在关隘之外。如果你不能和自己、和别人说清楚自己的界线,那么你期待别人能够尊重或者找到你的界线,恐怕是不现实的。
c. 执行
1) 做完善的准备;比预计时间多留50%;情景规划(预期问题)
2) 弄清核心目标和障碍
3) 从小处着手,努力追求在重要领域中的每一个微小而平实的进步,直观地嘉奖进步
4) 先啃最难啃的骨头
5) 活在当下。想清楚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给每个清单排列优先顺序。
不要在琐碎中无足轻重。希望在每个自己被事情推来而不知所措的时候,能够进行温习和反思,给自己以思路和力量。加油!
精要主义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生之智慧,在于摒弃不必要之事。——林语堂
采铜说,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碎片化和功利性等特点,使得现代的人很容易陷入“两个无能”之中,一是“选择无能”,二是“执行无能”。
以一种精要的方式设计人生
向自己发问:这些事情值得我投入时间和精力吗?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情,我会做什么?
什么是精要主义?
精要的基本价值主张:若要最大限度成就真正重要之事,切忌贪多求全,事事应允。
精要主义不是如何完成更多的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对的事情。它也不是提倡为了少做而少做,而是主张只做必做之事,尽可能做出最明智的时间和精力投资,从而达到个人贡献峰值。
精要主义正是对“更少,但更好”的不懈追求。这意味着不是偶尔为之,而是把追求“更少,但更好”当成行事的铁律。
造成非精要主义的原因:
1.选择的数量呈指数级增长
2.高度互联与信息过载导致社会压力增大
3.“你可以拥有一切”的错误引导
精要主义者的核心思维模式:时间与精力只用于有意义的事
践行精要主义的三个步骤:
探索:区分无意义的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
排除:摆脱无意义的多数
执行:让有意义的少数做起来毫不费力
一、精要主义者的核心思维模式
1.1选择,一种战无不胜的力量
1.2甄别,几乎一切都是噪声
1.3取舍,我要的究竟是什么
二、精要主义者养成的第一步:探索
区分无意义的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
2.1抽离,为探索和思考留出空间
2.2审视,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
2.3游戏,拥抱内心孩童的智慧
2.4睡眠,保护你的身心资产
2.5精选,只接受前10%的机会
三、精要主义者养成的第二步:排除
摆脱无意义的多数
3.1澄清,做一个以一当千的决定
3.2勇气,优雅说“不”的力量
3.3放弃,止损就是最大的赢
3.4编辑,看不见的艺术
3.5边界,设定界限会带来自由
四、精要主义者养成的第三步:执行
让有意义的少数做起来毫不费力
4.1缓冲,充足准备带来优势
4.2扫除,锁定你的“最慢行进者”
4.3进步,小胜的价值
4.4心流,常规造就天才
4.5专注,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自律地追求更少的方法
1.更大的明确性
2.更强的掌控力
3.更多的途中之乐
过一种真正重要而有意义的生活
第一,家庭在我生命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相形之下,其他所有的一切都将退化为毫无意义的东西。
第二,生命留给我们的时间少得可怜
精要领导者的要素
1.对人才招聘挑剔得近乎荒谬
2.在真正明确核心意图之前,不要停止争论
3.支持极端授权
4.在合适的时机向适宜的对象传达恰当的信息
5.经常检查以保障有意义的进步
回到那个有助于实现个人贡献峰值的精要目标上去,运用精要思维,像精要主义者那样思考、行动和生活。
本书在写作中的两大突出特点:旁征博引和破立并进
精要主义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1.选择,不仅是我们拥有的东西,而是我们做出的行动。很久以来,人们过分强调选择(我们面临的选项)的外部条件,而低估了选择(我们的行动)的内在能力,甚至忘记了选择的能力。
2.强迫自己去做更多的方式,是习得性无助的障眼法,认为自己“必须什么都做”的人,恰恰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我们也许无法完全左右自己会有哪些选项,但可以永远掌控自己如何从中选择。
3.努力固然重要,但并不是更努力就一定可以带来更多收获。发呆、睡觉、跑步、读书……这些看似“浪费时间”的行为,让我们暂时地从某件事情中抽离,用更多的时间来甄别,以便花更少的时间来做,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4.精要人生,是一种了无遗憾的生活。面对选择时,强迫自己权衡两者并战略性地选择那个对自己最有利的,就能极大地增加实现自己目标的机会。当你识别出什么是真正的要务,并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你将会为自己所选择的生活感到骄傲。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