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移民读书赏析(3)篇
(2019-07-24 06:04:01) 读书赏析 -
作者:刘慈欣
《时间移民》是中国科幻文学之王刘慈欣的中短篇小说集,其中包括《时间移民》《镜子》《吞食者》《西洋》等刘慈欣经典获奖作品,是近年来刘慈欣作品的最好版本。
时间移民读书赏析 第(1)篇
朝闻道
有一句话我早就想对你们说
我心中的位置大部分都被物理学占据了,只是努力挤出了一个小角落给你们,对此我心里很痛苦,但也实在是没办法。
迄今为止,能相对平衡生活的终究是少数人,大多数人还是整日困扰在自己选择的人生。
朝闻道的灵感取自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物理猜想,真空衰变:
我们宇宙中的真空可能是一种伪真空,在那似乎空无一物的空间里,幽灵般的虚粒子在短得无法想象的瞬间出现又消失,使得我们所说的真空实际上是一个沸腾的量子海洋,而某种高能过程可能产生出另一种状态的真空,这种真空的能级比现有的真空低,它一旦形成,周围相邻的高能级真空就会向它的能级跌落,变成与它一样的低能级真空,这就使得低能级真空的体积迅速扩大,形成一个球形,这个低能级真空球的扩张很快就能达到光速,球中的质子和中子将在瞬间衰变,这使得球内的物质世界完全蒸发。
未来人类的社会价值观会基于什么,物质?情感?艺术?
当生存问题完全解决,当爱情因个体的异化和融合而消失,当艺术因过分的精致和晦涩而最终死亡,对宇宙终极美的追求便成为文明存在的唯一寄托。对宇宙未知的探索科技的进步是一种必然现象,这就是宇宙统一价值观。
自古以来人们都生活在同一张大网中,一张由物质,情欲,艺术各种执念交织的大网,我们生来受其所限,却又承其所用,故而反哺于它,称之价值观。若有一天,杂念尽褪,万念归一,我们岂不是可以活的无比的纯粹?
故事中人类各个领域的先驱为了追求宇宙的奥义如飞蛾扑火奔赴祭坛,用生命去交换真理。当无形的精神追求到极致,有机肉体的存在显得那么无足轻重。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宇宙目的又是什么?
命运
小小两个章节,在强人择原理的视角中,从未来追溯到侏罗纪再次回归未来,倘若侏罗纪时期没有出现陨石撞击事件,人类还是万灵之主吗?
故事中出现时空跃迁,时空蛀洞,人择原理等学术名词。
时空跃迁
将时空折叠后进行两点间光速飞行。
时光蛀洞
也叫虫洞,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
人择原理
弱人择原理,人们生存在众多个宇宙演化模型中一个,假如我们不是身处当前这模型,即宇宙会以不同方式演化,我们也不会在这里。简单理解就是宇宙中被观察到的现象,必须允许观察者的存在。
强人择原理,宇宙必须在某个阶段允许观察者的存在,即宇宙一定会生出有智慧生物,不允许宇宙以其他不能够令我们生存之选择出现。肯定当前的特殊时期和特殊主体。
山
山在那儿了,当然得有人去登。
山无处不在,只是登法不同。
本世界以山为参照物,渲染坚韧不拔,拼搏进取的攀岩精神,俗话说人生就是攀岩.....这样以点带面的思维逻辑是我们正常情况下,应该很少有人去反向思考吧~
试着用上章节出现的人择原理来理解一下这两句话,如何?
当你真的接触过人择原理,才会发现它的恐怖在于无处不在。当你真的静下心来读这本书,读三体,读大刘的书,你会发现除了惟妙惟肖,引人入胜的文笔,鬼神莫测,曲折离奇的剧情,天马行空,匪夷所思的想象,书里的每一个章节都洋溢着各种有趣的知识。例如本世界的哈勃红移,
当你用望远镜观察一个高速远离地球的天体时,它的光谱(说白了就是颜色)就要向红色方向移动,就是红移;当观察一个高速靠近地球的天体时,它的光谱就要向蓝色方向移动,就是蓝移。
本世界的故事背景取自一个简单纯粹的地球人。所谓凡尘俗世必有杂念缠身,所以人们总是向往心无旁骛,水平如镜的心境,追求一事精致,从一而终的过程。故事中遥远的地核文明先驱者携着同样纯粹的执念路过地球,向地球人阐述自己独一无二的文明史,和精彩独到的泡世界理念。
山无处不在。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故事中再次重现朝闻道中的冰冷而纯粹的画面,当个体唯一而纯粹的追求达到极致,那么一切将不复存在。
时间移民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题记
移民:告全民书
移民两章,简洁丰盛,尤为精致。
背景:资源枯竭。
目标:生存。
动作:移民。
时间移民的设想出世已久,本世界重点描述的是移民旅程中的风景(人类未来生存模式),大刘以移民大使的视角,针对于资源问题,向我们展示未来世界的一角。
如今地球人口仍处于上升趋势,同时随着发展物质欲持续膨胀,人均所耗资源直线上升,触目惊心的资源问题早已被烫的赤红赤红,那么我们是如何应对处理的呢?
人类作为地球异军突起的一个物种,原有的地球生态早已被击支离破碎,一触就破。为了继续生存扩张,我们主要依托三种方式。
1.探索发现的新能源;
2.侵略物种生存空间;
3.改造物种。
一方面侵占空间和改造物种使全球大型生物有超过90%不是人类就是家畜,另一方面虽然每次新能源的发现都是一次重大突破,但同时也意味着人均耗能的等级式飞跃。一旦停止探索,资源将陷入死局,这也是我们停不下发展的原因之一。
本世界以此为背景开始时间旅途经过四站。分别是
知识经济再次倒退为战争经济的黑色时代,
资源一体化的大厅时代(将整个地球所有资源改造为人类大厅)
意识现实到虚拟世界转换的无形世界(摆脱现有资源的困境)
人类自我毁灭,(哲学的终点,存在?不存在?)
故事虽短,却处处引人遐思。章尾移民的人们来到新生的地球,仿佛经历了一场地球自我净化过程..........
思想者
十年,七年,十七年.........世人常说,时间是个 好东西 ,验证了人心,见证了人性,时间是对人心最好的考验。
本世界以时间为主题见证了一个以现实主义为生却拥有了一段理想主义记忆的人。这是书中最美的一个世界,用时间记录下我们渴望,追求的永恒,什么海枯石烂,什么亘古不变抵不过岁月一点一滴的磨损,待热血尽退,待新意尽失,待只剩下平凡之路时,你还会坚持曾经想象过的未来吗?
故事总结
恒星闪烁
原理,光的折射,地球上大气温度的变化,会使大气层上层冷空气下沉,也会使下层暧空气上升,冷 空气的密度 大,而暧 空气的密度 小,密度大的空气不断流向密度小的空气,这就是风,这厚厚的一层温度和密度不断改变的空气层会使光可透过的程度也不一样,使通过它的光线发生多次折射, 这样恒星发射的光在传到我们眼睛的过程中就会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忽明忽暗,总在不断的变化,形成闪烁的效果,这是区分恒星与行星的一个办法。
布朗运动
简称,微小粒子表现出的无规则运动。

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是将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液体,在高倍显微镜下看其实是由许许多多分子组成的。液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不断地随机撞击悬浮微粒。当悬浮的微粒足够小的时候,由于受到的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的撞击作用是不平衡的。在某一瞬间,微粒在另一个方向受到的撞击作用超强的时候,致使微粒又向其它方向运动,这样,就引起了微粒的无规则的运动就是布朗运动。
时间移民读书赏析 第(2)篇
序
科幻和艺术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揭示世界,科幻一直在简化现实,而艺术则强化细节,前者是抽象过程,后者则是具象过程。科幻视角追求唯一的太阳,并动不动就把它干掉,艺术视角却从太阳里寻找诗意的想象,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刘慈欣竟别出心裁地弄出了个写诗的软件。
冷冰冰的数学视角反射人文主义的浪漫画面,大刘别具一格的手法将极端的反差揉搓成一个个科学与宗教相依相存,而又相错相争的真实世界。本书时间移民如是一个由十四个小世界组成的的平行空间。。。
宇宙坍缩
基本粒子虽小,却组成了我们;宇宙虽大,我们身在其中。微观和宏观世界的每一个变化都牵动着我们的一切。而我们对它们的了解却寥寥无几。。。
开篇章,短小而精致,仿佛一只无形的大手微微掀起宇宙神秘的一角,在那深邃的尽头,一股和风跨越时空的壁垒,拂去你我镜面的浮尘。彼时,我们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一切。。。
第一章,以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为基础提出宇宙坍缩的时空倒流的设想,同时以故事情节为镜面反射出那些我们平日里视而不见的事物,使读者迅速完成从狭义生活到广义世界的视野过渡。
小的尺度是亿亿分之一毫米,大的尺度是百亿光年。这是一个只能用想象来把握的遥远世界。而在人类短暂的生命中,当下可以即时体验到的喜怒哀乐才叫现实生活,与其去忧虑遥不可及的远方,我们何不做一些有用或者有意义的事呢。
纵观历史,无论和平还是战乱,愿意穷极一生探索自然的终究是少数人。即便如今传统的物质经济转型成了知识经济,人类依然没有摆脱实用主义的影子,即使饱受争议却也无法否认其存在的根本性。
实用主义衍生于生命的基因本能,这是奠定一切行为的基础,是生物算法的核心,生存第一。这是一条适用于除了人类之外所有的已知生物的规则。
郑和下西洋
画面轻轻一转,一支明朝舰队浩浩荡荡的,撞开印度洋的滚滚波涛,向好望角驶去。
本故事以历史的一个节点为开端,以郑和发现了新大陆为命题,衍生出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平行世界,与上个世界相同,这也是一个由几句对话,几幅画面组成的现实。
在20世纪多元文化的碰撞磨合中,父亲,儿子,怯生生的白人姑娘和与之凸显出的和平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分离主义。短短的两个章节弥漫着浓郁的人文思想,可以说这是全书唯一一个以当代人文为核心推演而出的想象世界。世界主体的衍生模板依然来自于于现实,但相互关系错乱颠倒,使之看起来熟悉而又陌生。
故事对观点的主观刻画并不多,只是用末尾处对历史真实性的质疑,无声的诠释出人文主义对史书的渲染效果。同时也为下个故事更加震撼的“真像”做铺垫。
无处不在的镜子
镜子世界是大刘煞费苦心用去七个章节编织出来的现实,其中剧情的逼真度不止一次让我猜想主干的取材。
故事围绕着首长,陈继风,吕文明,宋城,白冰等5个极具代表色彩的角色为中心,以隐藏在暗处的政治斗争为背景,使用突破性的科技力量为动力推出一个大胆的猜想。
当科技的力量介入到可以影响人类的社会意识时,在得到最优策略的同时,也锁死了未来。
故事中超弦计算机充当于一面可以重现宇宙史的镜子,镜子的揭开了历史神秘的面纱,史上一切冤屈和谜题不复存在,世界进入没有盲点的监控时代。
此时剔除社会,政治元素,最大的亮点非超弦计算机无疑。至今为止超弦理论也仅仅是一个猜想,而超弦计算机的出现远远超出镜子世界现有的科技力量,是否暗藏隐喻呢?
从这方面来看,近代科技力量如井喷式发展,人类社会被远远的吊在其后,科技对社会带来的影响早已成失控状态。我们此时如同坐在一辆时速300碼的跑车上,之所以能淡然自若的享受速度与激情,不是因为我们掌控了速度,而是至今为止前方路况一直良好罢了。
另一方面以编程的角度来看超炫计算机,实质上是一个基于工厂模式的实现方法,通过不同的入参数据决定其生成的世界模型,在主世界这种设想并非先例,我所接触到的生存游戏中,饥荒,我的世界等游戏就与此相似。不晓得大刘是不是也玩过!
总结;
1.正义必胜,因为只有胜者才有资格定义什么叫正义。
2.通过史书的真实性衬托认知的相对性,引导读者以更加理性的视角去观察主世界。
3.生命进化的基础来自于变异,
所以,进化的实质就是错误的选择
时间移民读书赏析 第(3)篇
低气压、黄梅天,闷热又潮湿,躲在空调房里断续看完《时间移民》,好笑的是原本以为是一部长篇,以至于看完前三个故事一头雾水,因为先行观念强迫思维要把它们连接成一个整体,这种欲加的逻辑让人头痛欲裂(由此想到人有了逻辑、而逻辑也会困缚住人的二律背反),加上天气阴沉,读的时候很难说有什么好的体验,但好在短篇情节推进较快,加上大刘对故事节点的把握已自有规矩,明白过来后读起来相当顺畅。
正如最后《欢乐颂》中、联合国请来理查德·克莱德曼来演奏一样,大刘的作品是这个时代的通俗读物,试想要是《三体》未获得雨果奖,他的许多作品也只不过会被当做书摊上受人冷落的故事会读物处理罢了,但好在终究有人慧眼识珠,不至于埋没了这颗金子。
早上与友人闲聊,谈起读科幻的作用,我们都认同一点,那就是科幻有着宗教般慰藉的作用,因为想到浩瀚的宇宙星辰,会消解人们眼前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焦虑,宇宙太大了,我们太渺小了,感知渺小对人来说是一种幸福的事情。
在大刘所有的作品里面,虽然他不吝惜让人类灭亡,让地球甚至宇宙毁灭,但内核里却始终饱含温情,悲剧是将美好的事物撕碎给人看,使人得到灵魂的升华——此种意义上,大刘的作品与西方古典戏剧精神并无二致。
大刘的作品将来有许多会改编成电影,而且当他才思枯竭之时,地球上的各种家会成为他创作的方向,这一点从冰雪艺术家和音乐家中可以看出端倪(就让我像章鱼保罗一样预测一下吧)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