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2019-01-19 21:37:11) 读书赏析 -
作者:周国平
二十多年前,45岁的周国平喜得一女妞妞,如同拥有了整个世界的绚烂;女儿随后查出眼癌,整个家庭被推入无边的深渊。妞妞可爱之极,更让人心痛之极。虽生必死,是她的父母每时每刻都要面对的。挖去她的双眼,暂时延长她的生命,亦不能避免癌症的复发,日后却又要面对人生接踵而来的种种不堪与痛苦;不做手术,她的生命就像流星一样短暂。周国平夫妇在痛楚中不知所从。父爱如山,可到最后,父爱什么也解决不了。《妞妞》是周国平为妞妞而写,同时也是为他自己而写。这本书是不问有什么意义的产物,它是给不问有什么意义的读者看的。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妞妞诞生于一九九〇年四月二十日夏时制二十二时四十八分。
妞妞死于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七日下午五时。
一个父亲守着自己注定要死去的女儿,这是多么悲哀,心酸的故事。
周国平说,妞妞的诞生是一个偶然。
可是,世上有谁的降生是必然的呢?
养育小生命是人生中的一段神圣时光。报酬就在眼前。至于日后孩子能否成材,是否孝顺,实在无须考虑。那些“望子成龙”“养儿防老”的父母亵渎了神圣。
1990.4.20妞妞诞生了。
生命的第一声啼哭是不夹一丝悲伤的,因为生命由之而来的那个世界里不存在悲伤,悲伤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产物。
诞生是一轮诗意的太阳,在它的照耀下,人间一切苦难都染上了美丽的色彩。
新生儿是哲学家,儿童是诗人。新生儿刚从神界来,所以用超然的眼光看世界。待到渐渐长大,淡忘神界,亲近人的世界,超然的眼光就换成好奇的眼光了。
每想到造成我的那颗精子和那颗卵子相遇的机会几乎等于零,一旦错过,世上便根本不会有我,我就感到不可思议。
我曾经无数次地思考神秘,但神秘始终在我之外,不可捉摸。
按照旧约的传说,女人偷食禁果的第一个收获是知善恶,于是用无花果叶遮住了下体,而生育则是对她偷食禁果的惩罚。
在为生育受难时,哪怕最害羞的女人也不会因裸体而害羞了。面对生育的痛苦,羞耻心成了一种太奢侈的感情。此刻她的肉体只是苦难的载体,不复是情欲的对象。
别人家的女儿可以经历至少三个身份,女儿,妻子,母亲。可妞妞却永远停留在了女儿这个身份。
对于任何一个父母而言,孩子出生前,盼望她美丽,聪慧,她出生的那一刻,便只希望她健康了。
可惜天意弄人,比万分之一还要小的概率落在了这家人身上——拥有了一个残疾且注定死亡的女儿。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不死足矣,要什么后福。孩子是使家成其为家的根据。没有孩子,家至多是一场有点儿过分认真的爱情游戏。有了孩子,家才有了自身的实质和事业。
你的摇篮放在爸爸的书房里,你成了这间大屋子的主人。从此爸爸不读书,只读你。
我独来独往,超然物外。如果世界堕落了,我就唾弃它。
我已经厌倦了做暴君的奴隶,却被你的弱小所征服。
我们久已生活在一个功利的世界里,只做“有用”的事情,而“有用”的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哪里还有工夫和兴致去玩,去做“无用”的事情呢?直到孩子生下来了,在孩子的带引下,我们才重新回到那个早被遗忘的非功利的世界,心甘情愿地为了“无用”的事情而牺牲掉许多“有用”的事情。
在性爱中,喜新厌旧、见异思迁是寻常事。我们却很难想象一个人会因喜欢别人的孩子而厌弃自己的孩子。
君不见,欲妻人妻者比比皆是,欲幼人幼者却寥寥无几。
妞妞只活了十八个月。一岁半的妞妞,永远闭上了她的伶俐的小嘴。世上已经没有妞妞,没有她的明亮的屋宇。我眼前一片黑暗,我瞎了。灯灯亮了,灯灯灭了……
人真是什么都能适应的——最悲惨的,最荒谬的,都能适应。”
“人是这样的,要不还叫人吗?”
“那叫什么?”
“叫天使,天使只能适应幸福的、理想的东西。”
妞妞对突然降临的灾祸毫无知觉,她安静如常,躺在我的怀里,依然睁着那双又黑又亮的眼睛,定定凝望着我,听我絮叨。我喜欢对她絮叨,仿佛她什么都能听懂。可是,我说着说着,再也止不住眼泪了。
1991.11.7妞妞永远的离开了。
与妞妞告别,与雨儿告别,与我生命中一段心碎的日子告别。
一个生命逝去了。
一对恋人分手了。
一个家庭支离破碎了。
生命从无中来,通过这个世界,又走向无。脆弱、敏感、稍纵即逝的生命,坚硬、冷漠、亘古永存的世界。生命和世界,多么不同的东西。当生命通过世界时,怎么能不被磕着呢?愈是纯粹的生命,就愈容易被磕着,愈遭到这个世界的拒斥。妞妞不明白为什么世界总是磕着她,磕得越来越疼,疼得受不了。
我们终于发现,忍受不可忍受的灾难是人类的命运。接着我们又发现,只要咬牙忍受,世上并无不可忍受的灾难。
你的小小的躯体,曾经承担了成年人也不敢想象的痛苦,现在竟又承担起老年人也不肯接受的死亡。
我当然明白,世上任何一人的苦难都丝毫无损人世间欢乐的总量。哪怕皇上驾崩,领袖逝世,黎民百姓该乐还是乐。
一个人只要真正领略了平常苦难中的绝望,他就会明白,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做作。
人家都说共同受难的经历会加深感情,才不是呢。痛苦是不能分担的,说到底,每人都只能承担自己的那一份。
“其实,找个好伴,生个好孩子,此生足矣。其余一切,都是过眼烟云。”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妞妞>
首先,打开这本书便直到是个悲情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妞妞生于1990年,逝世于1991年,书中的故事过于沉重,让人觉得命运太过残酷。
每个生命来到这尘世间总要经历一系列曲曲折折的过程,作为父母,也要经过一系列精心的准备。我相信读这本书时作者是爱他的孩子,甚至因此遭受巨大的苦楚,从生命降临的开始,到妞妞的离世,作者无时无刻不用自己的男性视角深入剖析了自己如何看待这件事情。从家门口出发向东方向那里,妞妞出生的医院,从隐隐约约看到雨儿被搀扶的情景,我想回忆终究是难以遗忘的。
但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我觉得作者写这本书或许不是为了获得盛名、事业的成功,或许没有想到能被美国用于教材。但我觉得在他内心深处,本书是他的一种解脱,后记中写到不会翻开这本书,是一座坟墓,但或许真正绝望和嘶声力竭的人也难以描述这种剧痛。可能是同为女性视角,我能理解为何雨儿想让妞妞安乐死,在注射杜冷丁时的残酷,事后在面对普陀寺瘸子却充满温暖,这两件事充满矛盾。女性在与孩子的联系中相对更为紧密,看着妞妞如此痛苦,我相信雨儿心中也是一样,她希望妞妞能早日解脱,但是面对苦难的人,她依然善良,希望对他人伸出援助之手。
世间万物因果循循,自有定数,妞妞的死与其说是命运,不如说是一些事件引发的必然结果。
夫妻之间的争执,我不相信雨儿会突然发火,没有丝毫依据。那位女医学生的来电或许是偶然因数,但是偶然中夹杂着必然,我相信在这段关系里,即使这次事件是一种冤枉,但是在日常中雨儿生活的优越和对爱人的不可控制性和不安全感在孕期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作为怀孕期间的妇女,生气归生气,很难想象夫妻之间冷战会持续到很久。从年龄角度,雨儿年纪较小,从书中的种种迹象可以看出她涉世未深,在家也很懒散。但是作者本人比她年纪大很多,却也如此反常,不能理解,或许用一句古话说诗人都是孩子勉强解释吧。
医学博士在雨儿怀孕五个月时强行照X光数次,居然丝毫没有常识,对生命有这样莫大的亵渎和无视,最后居然不看检查报告,实在难以费解。
综合以上种种,发生的事情不可避免,而事件的当事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每个人做出一些事情,必然承担相应的后果,即使我们无法预料到命运的残酷,但是做事时,还是可以尽量理智,避免不必要的后果。但这真的很难,所以在此不做过多描述。
妞妞是个小孩子,但是妞妞身上闪现的天真、无邪是每个小孩子的共性。即使身患癌症,妞妞每一句磕到了我相信对于父母来说都是锥心之痛,疼痛到无以复加。妞妞语言天赋极高,对于好朋友亮亮的失去有过怅然若失,喜欢音乐舞蹈,动不动也会说几句妈的,瞎说八道,甚是可爱。妞妞的过世,整个经历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难以承受,甚至避之不及,但是作者还是写了出来,或许是出于约定,或许出于怀念,实在佩服。
当悲剧结束,人和人回归自由,面临抽象的抉择。整个惨痛的经历虽然有分担,但是痛苦造成,而继续生活仿佛也会沉寂在巨大的痛苦之中。所以理解最后的分开,愿妞妞在另一个世界安宁,愿雨儿幸福,也愿作者过平静的生活。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每天下班看会儿,今天火车上看了会儿,看完了这本书。前几天看到一个书友在看这本书,忽然想起自己和妞妞第一次接触,是2010或是2011年,室友贾姐书架上有这本书,当时每天中午去wc 就顺手拿上这本书,现在依稀记得当时妞妞得了眼睛的癌症,最后离开了。或许当时也很心痛,但是看到真本书的时候,毫无感觉。今天上午看到了妞妞癌症疼痛复发的时候,真的看不下去。因为这几天刚好和大学同学聚了几天,早上在火车站分开,本来心情就不好,看到妞妞和爸妈的阴阳分割,难受到极点,看到最后一章,真的看不下去了。平时的分别都这样难受,无法想象阴阳分割白发人送黑发人。看到最后,周国平说了一句话,他说每个人都会死,看到这本书的人都会死,是的,每个人都会离开,刚开始觉得周国平这样说很自私,但是慢慢的,理解了他。还有一点比较深刻,现在他有了另一个女儿,但是和妞妞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她没有代替妞妞,更不是妞妞的延续,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也代表妞妞离开后,周国平和雨儿的生活也是另一个独立的场景了。最后是周国平和雨儿的分开,我也理解,周国平让雨儿出去多交往,雨儿好像是移情别恋了,或许和另一个男人生活,会让她渐渐忘却妞妞,让她没有那么痛苦。不过还是很遗憾。关于妞妞,周国平和雨儿永远也不会忘记,只是这份痛苦会慢慢减少吧。今年周国平已经七十四岁,如果妞妞活着,现在是二十八九岁的姑娘。妞妞是不幸的,同时也是幸运的。愿我们既能享受亲情的温情,又能承担了亲情的残酷。2019.05.19.十里堡 完。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