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曹操十讲读书笔记(3)篇

(2019-07-13 00:08:03) 读书笔记
曹操十讲
作者:梁龙
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既有世家大族,也有草莽豪杰。但是,最后独霸天下的却是曹操。在逐鹿天下的过程中,军阀们有如流星划破长空一闪而过;有的偏居一隅苟且偷生,为什么只有这位乱世枭雄能够越战越强?他是怎样九死一生,又是怎样屡败屡战、反败为胜的呢? 拼杀一生的他,既没有像昔日贵族一样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像无赖一样做出“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垂涎欲滴相,而是默默地走完了他一个汉室“臣子”的人生旅程;他生命的结束,同样意味着一个新王朝开始。但为什么在他手上却不能让那个没落帝国“寿终正寝”,而硬要让儿子演出“禅让”的荒唐剧?
曹操十讲读书笔记 第(1)篇

整体比较散乱。每一讲都天马行空,越写越远,有离题之嫌;颇有见识,却点到为止不再深究;有些内容多次重复,显得累赘。

作者:操有以善攻的夏侯渊守雍凉致折损宗室大将之过,备有放任关羽独当一面致失荆州之过,而孙权手下四大都督无一不人尽其才、力保江东数十年安稳;孙权乃三帝中最俱帝王之才的人,可惜祖辈留下的家业太小,只够江东自保。深以为然。

作者:备屡败屡战,赤壁之后脱胎换骨云云。皇叔三顾茅庐之后,少见皇叔求贤若渴,调和荆、益两派矛盾确值赞赏,但除了结拜兄弟不免太喜新厌旧了,余以为其能用人却不能识人、亦不能人尽其才。

作者:孔明乃当世第一权臣,无出其右者,出师一表有言“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未免管得太宽,只是鞠躬尽瘁、不谋私才得以百世流芳……郭攸之、费祎、董允皆计听言从之辈?郭攸之不好与人争,四相无误,附和无妨;若非蒋琬、费祎、董允,只怕早被曹魏攻破汉中、益州更是不能自守,焉有后主安坐皇位数十年之理?四相尤在,蜀汉连年征伐不伤根基,凭此一项就能说明问题。

……

不写了,提起三国就忍不住说多两句,诸位书友自行定断吧……

曹操十讲读书笔记 第(2)篇

        比较客观,有助于跳出演义、评书等作品在历史上形成的倾向性,了解一个真正的枭雄。不过前半部稍冗长,还有不少内容重复提到,后4章却突然行云流水,好像喝了点小酒,微醺中写了前半部,清风酒醒过后,又完成了下半部。如重版可以缩减篇幅调整结构,也不失为一本好书。
        历史上的“英雄帝王”,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国人讲究“文治武功”,相比较而言,这些帝王可谓“尽美矣”,未达到“尽善矣”,而曹操“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可谓那个时代的真英雄。
        他是多才多艺的政治巨人、军事大师、文学天才。曹操上马治军,下马治民,脱口成诗,挥笔成文,附和音律,他就是那个时代的十项全能种子选手,与他同时代的任何人在综合素质方面根本无法和他比肩。他有傲视当世的资本,他不仅是政坛的领袖,他也是文坛上的巨人。
        送给现如今的管理者们:优秀的CEO,首先必须是个优秀的HR。
        生前曹丞相位极人臣,死后魏武帝九五至尊。还是那句老话最贴切:“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十讲读书笔记 第(3)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抛开三国演义伶牙俐齿、口吐莲花般的添油加醋,奸雄形象一直离不开曹操,而毛泽东口中曹操却是英雄形象,我说曹操的优点真的很多,最是让我欢喜的是曹操的广罗人才、不拘一格、知人善任,选贤任能的人才观,这也使得他在群雄争霸中脱颖而出,也就是今天的人力资源整合原则,聚拢大量人才,使能够形成合力,尽管现代人这都是受用不尽的道理。其次,是曹操的站位非凡~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恰是曹操擅长的手法。但说他大度,并非完全,宽容与猜忌、大度与防范、粗旷与野蛮、人性与兽行,都有机地集于一身,所以用“窥一斑而见全豹”之法来看曹操,只能收之一隅,但当全面看待曹操的时候,那又是千人千面,千鸟千音,恰治世之能臣,又符合乱世之枭雄。但正是因为如此,才有道不尽的三国,学不完的曹操。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