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父如子读书笔记(3)篇
(2019-07-29 06:00:19) 读书笔记
作者:是枝裕和 佐野晶
当意识到孩子也在注视着自己时,那一瞬间,便懂得了什么是如父如子。至今为止都过着一帆风顺的人生的野野宮良多,是大型建筑公司里的精英社员。他和妻子绿结婚多年,感情十分要好,两人共同养育着聪明乖巧的儿子庆多。本以为平静生活将一直持续的三人没有想到的是,一通来自庆多出生医院的电话将这个小家庭卷到了风口浪尖。面对命中注定的血缘与日夜相伴的亲情,良多骄傲又脆弱的内心摇摆不定。两个家庭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前。分分秒秒,经年累月积淀下来的父子亲情,早已超越了血缘的羁绊。
如父如子读书笔记 第(1)篇
《如父如子》:我的老爸,是个盖世英雄
亲情是这个世界上最动人又最不讲道理的存在。我爱你,便无条件、不计得失地去爱你;我爱你,不管你如何变化,身处何地,都一样爱你;我爱你,只因为上帝安排来到我身边的孩子不是别人,正好是你。
这是来自天下父母对孩子如出一辙的爱意。那么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对于他们又是怎样的存在?日本作家是枝裕和用敏锐的生活触觉以及温情脉脉的笔调,为我们呈现了孩子心目中的爸爸妈妈。
01
如果有一天你已经为人父母,却发现朝夕相伴六年的孩子和自己完全没有血缘关系,你将如何选择?
《如父如子》这本书,刚好呈现了这样一个关于亲情与血缘之间在出现矛盾和冲突时的探讨。
野野宫一家是让无数人艳羡的中产阶级家庭的代表,丈夫野野宫良多作为大型建材公司的高管,是标准的社会精英,妻子野野宫绿是一名贤惠的全职太太,以料理家务和相夫教子为生活的核心。儿子野野宫庆多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环境,家境优渥,衣食无忧,唯一的遗憾是——工作总是和庆多一起抢爸爸。
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能干的妻子,这句话如果还要加上一句就是——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还有一个翘首以望的孩子。因为事业总是占据良多大部分的生活,庆多成长到六岁都还没能好好体会过一家人一起出游,其乐融融的生活。
在家里,庆多总是守着客厅,等着迎接下班的爸爸,但是这样的机会通常很少;因为庆多玩的时间很少,大部分时间都要在家里苦练钢琴。庆多弹钢琴的天赋不如爸爸良多,但是他特别迷恋和爸爸四手联弹的喜悦;良多和绿夫妻两人为了让庆多进入当地颇具竞争力的小学煞费苦心,庆多也懂事地配合爸爸妈妈为他做的一切安排。
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而言,庆多表现出了超乎同龄人的礼貌和懂事。
庆多虽然在各方面天赋不高,但是他仍然以自己的方式笨拙地努力着,他要变成爸爸心目中优秀的模样。然而庆多在家里很难看到爸爸的身影,偶尔在家的爸爸也只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忙工作,他甚至记不得庆多的入学资格考试有几个部分。
在外人的眼里,野野宫良多家庭美满,事业有成,可以说是走上人生巅峰的典范,直到一个医院打来的电话,打破了一家子原本平静的生活。
02
当被医院告知六岁的庆多很有可能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而是早年在医院被抱错的孩子时,野野宫夫妻俩怔住了。
“果然……如此吗……”良多喃喃自语。
一旁的妻子终于没能忍住自己的泪水。原来多年以来,良多还是难以接受儿子没能在任何方面继承他的优异禀赋的事实。他似乎都还没机会从背后看看儿子笨拙地一遍又一遍苦练钢琴的瘦小身躯。
亲子鉴定的结果解释了一切——野野宫一家和这个孩子并无半点血缘关系。
良多和绿被抱错的亲生孩子名唤琉晴,这些年来一直在一户姓斋木的人家长大。这家人和野野宫家的家境差距很大。斋木雄大在乡下经营着一家破旧而不知名的小店,以维修旧电器为生,妻子由佳里在一家便利店打工。除了琉晴以外,家里还要抚养两个更小的孩子,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当良多第一次见到对方时,映入他眼里的全然是一种草根阶级的寒酸,无论是由佳里身上那种骂骂咧咧的市侩气息,还是雄大身上那种随意散漫、不顾体面的气质,都让良多感到不太自在。
几次见面后,大家很快发现了雄大几乎是个“孩子王”。他在孩子中间丝毫没有一个父亲的庄重和威严,而是随时随地和几个孩子打成一片。斋木一家没有条条框框的规矩,父母和孩子们玩着最幼稚的游戏,彼此互相吵嘴打趣,这些在野野宫一家看来新奇而不可思议。
双方一时之间都难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但还是决定暂时以定期交换住宿的方式,让两个孩子对各自的亲生父母和原生家庭做出适应。
03
庆多在斋木家体验到了他曾经一直向往的热闹家庭生活。他不再被动地一遍又一遍弹奏着自己无法上手的曲目,他一下子也有了弟弟妹妹两个玩伴。白天,他欣赏着在工作室里专心致志地维修电器的斋木雄大。雄大有一双巧手,可以帮孩子们修好任何坏了的玩具,他还亲手帮庆多修好了一个机器人,庆多对此投以钦佩的目光;晚上,由佳里为一家人做香喷喷的晚餐。
一家人谁也不讲规矩,争着抢着,说着笑着将眼前的美味一扫而空。白天的生活让庆多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和热闹,可是一到了晚上,他便开始想念自己的爸爸妈妈。
他不知道爸爸是不是已经下班回到家了,妈妈今天还没有等到他说晚安呢。
相对于庆多,琉晴在城市的新家显得十分孤独。家里有很多新奇、有趣的玩具,但是他丝毫不感兴趣,只是一遍又一遍,翻来覆去地玩着从老家带过来的一个古董游戏机。他在小区的住宅楼里不敢大声说话,没有自己的玩伴。
他把牙膏沫刷在镜子上,在晚上用钢琴制造噪音,在画纸上画下自己原来的爸爸妈妈,他以非暴力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反抗。
琉晴最后狠心把自己的玩具摔碎了,却等不到爸爸雄大出现,像以前一样帮他把玩具修好。
在琉晴的心里,他不能接受良多成为自己的爸爸。他不要新玩具,良多引以为傲设计出来的摩天大楼,在琉晴眼里远不及雄大手底下重新动起来的机器人;绿贴心地为他烹饪所有爱吃的东西,但不能阻止琉晴怀念由佳里拍着他的小脑袋,喊他臭小子,追着他满屋子乱跑的样子。
对于庆多而言,爸爸虽然很少在家,但是那些难得的幸福时光他却一刻也不能忘记。他想起爸爸在他演奏的台下为他热烈鼓掌,满眼欣喜;他想起爸爸和他一起练钢琴,妈妈在厨房里忙碌地叮当作响的温热气息;他想起爸爸在公园里陪他一起做游戏,教他使用照相机……
无论是琉晴还是庆多,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爸爸是他们心目中永远的盖世英雄。尽管那个英雄不完美,他可能要每天加班,他可能很少陪自己玩耍;他也许没钱,他也许大大咧咧,不修边幅。但是毫无疑问,他们崇拜自己的爸爸,热爱自己的爸爸。
他是不是真正的盖世英雄不要紧,他们只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小宇宙里,在这个盖世英雄偶尔累了倦了的时候,悄悄和他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心事,并且告诉他,长大以后我想成为另外一个你,成为那个我日思夜想、永远崇拜的你。
04
良多回忆起儿时家庭的不幸,他曾经发誓,一定不要成为父亲那样的人,他要给儿子一个幸福的家。父亲曾经一遍遍灌输给良多这样的意识:不好的地方都源于教养,好的地方都归功于“血缘”。不知不觉中,他似乎在向那个漠视家人情感的父亲一步步靠近。
他无意间在相机中翻到了很多自己的照片:公园里的自己、客厅里的自己,甚至还有睡觉时的自己,一心工作的自己……这些照片不是别人拍的,正是庆多在自己无数个没时间陪伴他左右的时刻悄悄留下的。
四十多年的人生中,良多第一次承认自己做错了,这次他毫不犹豫地奔向庆多。只记得上次离开前,良多狠心告诉庆多——不许回家是爸爸给他的最后一次任务。他还记得庆多讷讷点头时的委屈模样。
良多流下了泪水,他要马上飞奔到儿子面前告诉他——任务结束了。
小时候,我们会时常羡慕别人家的爸爸,羡慕别人的爸爸可以给他们买玩具,羡慕别人的爸爸幽默风趣,羡慕别人的爸爸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但是就像故事中的良多和琉晴一样,我们的内心深处永远真正依恋和崇拜的其实都是自己的爸爸。
尽管他有这样那样的不好,我们抱怨了又会很快忘记。我们只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我们曾经以为他们是无所不能的大人物,他们带领我们一步步探索这个丰富多彩的陌生世界。
也许长大后,我们会发现他不再像小时候一样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但是即使我们长大了,我们仍然会希望那个英雄不要老去,就如同我们记忆里的那样年轻。只要一爬上他的背,他就可以为你摘到天上的星星。
作者:小北
如父如子读书笔记 第(2)篇
结尾是在摇晃拥挤的地铁上结束的,书本阅读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事业和家庭,以及家庭关系的处理。毕竟亲情和爱情,是真的人最亲近的感情,事业和家庭,好像是永远都调节不好的问题。如果这些处理不好,家庭生活肯定是不怎么幸福的。就更徨论还有友情等等,也会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人生。
读到十一章良多向信子道歉的时候,真的震到我了,可能也是从小受家庭影响,家里战争不断,当看到良多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的时候,我不禁在想我们家复杂的关系,亲人们的相爱相杀到底是为何,结局还不是两败俱伤,就像良多回答铃木的:“没赢啊,我没有赢。”,是啊,亲人间的战争,哪来的输赢,家庭,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良多被降职以后,看似失去了晋升的希望和事业的向上,可是有得必有失,也让良多有时间去面对家庭的问题,才有机会认识到自己坚持的在家人面前的骄傲和自负是多么愚蠢,最终还是收获了亲情。看来事业和家庭,总是难以兼得的。
书中良多的问题,我猜大多家庭不幸的人都可能会有这种问题吧,封闭,默默忍受,深深压抑在心底的对爱的渴望,和害怕失去的那种想要的强烈的掌控感,表面的骄傲不服输,以及内心深处的自卑。我不知道别人是怎样,但我感觉自己全中,希望自己反思后能慢慢改善吧。
如父如子读书笔记 第(3)篇
不适合在晚上看的书 除非不介意第二天醒来眼睛会肿作者太细腻太温和了即使已经看过电影的介绍知道故事的情节 看书的过程依然不断的有惊喜有感动有感慨当然最多的还是对庆多的心疼开始的时候会觉得这个角色很讨厌那个角色怎么这样 到最后能理解了每一个人 对每个人的行为——包括之前的行为 都会觉得是情有可原 每个人都很不容易 不忍心随意指责任何一个人或者任何一件事。我觉得这是作者的意图之一:在不了解情况时,不要轻易下结论或者贴标签;即使在自以为已经很了解情况了,也不要随便指责他人,因为每个人都有你看不见的一面以及你所不知道的过去。和电影《小偷家族》算是同一个主题系列:探讨血缘和亲情。正如电影里问的“生下孩子就能当妈妈了吗?”这本小说里问的是“是从怎样的一刻起 一位父亲能真正撑起父亲这个称号呢” 血缘和朝夕相处的情感哪一个更为重要,恐怕谁都给不出标准答案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