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灿烂千阳》读后感_2500字

(2019-09-27 08:51:05) 读后感

《灿烂千阳》读后感2500字

转自知乎评论,原作独孤小月

《灿烂千阳》:一千个灿烂的太阳,和一碗甜美的鸡汤

在卡勒德·胡赛尼的作品中,我最喜欢这一本。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贯穿全书的题眼,这句话出自诗人赛依伯名为《喀布尔》的一首诗,一部描写阿富汗女性的小说为何要围绕喀布尔这一城市,或许是因为,在胡赛尼看来,饱受苦难和不公的女性,就是阿富汗这座文明古城的徽标。

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多数时候男作者笔下的女性的优点集中在美丽,聪慧,知性,有各种各样的侧面,却往往流于扁平化。

胡赛尼并没有。一个出生在阿富汗这样一个女性承受着巨大苦难的国家的男作家,给他笔下的女性主人公以相当大的自由空间成长,甚至深入到了她们内心深处细微隐秘的角落。

从来没有人教给玛丽雅姆反抗和自由,她那被仇恨淹没了的母亲教给她的只有仇恨男人,而她并没有这样做。玛丽雅姆对男人的慈悲是抱有幻想的,她认为父亲是真心的疼爱她,不然不会给她买礼物,也不会来泥屋子看望她和妈妈。

娜娜说给她取名玛丽雅姆的是她,因为它是她妈妈的名字。扎里勒说是他选了这个名字,因为玛丽雅姆,也就是晚香玉,是一种可爱的花朵。

“是你最喜欢的吗?”玛丽雅姆问。

“嗯,之一吧, ”他微笑着说。

玛丽雅姆当时并不能理解“之一”两字背后复杂的含义,它意味着:你没那么重要。扎里勒已经有九个合法的孩子,而你并不是第十个。

就算是自认为看透了男人的虚伪本质的妈妈,每次在父亲来访的时候都会穿上最体面的衣服,表现地异常温和。或许是因为她依然在心底念着旧情,也因为她并不知道别的对待男人的方法。

被迫嫁给拉希德以后,玛丽雅姆默默地忍受着家暴、羞辱、奴役。她并不是没有不满,但是她并不知道如何反抗。甚至在试图从拉希德的魔爪里救下莱拉的时候,玛丽雅姆也怀着也许拉希德会醒悟的希望,但是当她从拉希德的眼神里只看到了穷凶极恶的魔鬼脸庞,而没有看到一丝悔改时,她意识到了自己别无他路可走。忍耐不会让恶魔醒悟,忍耐只会姑息甚至造就恶魔,玛丽雅姆已经忍耐地够久了。她最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想必是不会后悔的吧,有价值的死总胜过苟且偷生。

而莱拉的故事更让我感兴趣的可能是故事之外的想象。表面上看起来这本书在写阿富汗妇女面对悲苦命运的反抗,给人废墟中的希望,但是实际上故事背后的逻辑可能要残忍得多。

理论上,莱拉比玛丽雅姆幸运得多,亲情爱情她一样不缺,还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玛丽雅姆比起来,她的命简直不要太好。最后生死未卜多年的塔里克也死里逃生回到了她的身边。真挚的爱情,对于被男性强权摆布的阿富汗女性来说或许是一件奢侈的东西,而莱拉幸运地拥有了它。

更难得的是,莱拉不像玛丽雅姆一样无目的地忍耐,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忍受屈辱和痛苦是为了她和塔里克的孩子。她强悍的神经足以支撑她在拉希德眼皮子底下不动声色地瞒天过海,她所能忍与不能忍在于她的尊严可以保有到什么程度,又可以为谁舍弃。就算命运对待她已经这样残酷,她还是愿意慈柔地对待生命,哪怕要独自饮泣,吞下所有苦楚耻辱。

这是很动人的故事。可是要让这个故事从HE变成BE太容易了,如果塔里克稍微薄情那么一点点,莱拉所做的一切都只会让她变得更加不幸。

莱拉其实是很幸运的,她的幸运可能大过她的努力,这是美妙的叙述下更加残忍的可能,也恐怕是更现实的现实。她幸运之处在于在阿富汗这样一个女人的命运完全受到父兄摆布的国家,她竟然可以拥有真挚的爱情。塔里克死里逃生以后冒着危险回到喀布尔来找她,即使她已经和一个老头子结婚多年还生了个孩子,塔里克对她的爱也并没有改变。

这让我想起阳光卫视拍的一部关于阿富汗女子监狱的纪录片。里面有个姑娘和男朋友逃婚结果被亲人抓回来双双送进监狱,起初两个人鸿雁传书表达真情。姑娘含着热泪说,出去以后我还要嫁给他,哪怕不遵从父母的意愿结婚要被打死她也愿意冒这个险和男朋友再跑一次。

没多久以后,两个人被释放了。姑娘打扮得漂漂亮亮,真的,你看到监狱里她们灰头土脸的模样不会想到她稍微一打扮原来这样好看,出去和男朋友会合。

然后呢?毫不意外,男的怂了。

《灿烂千阳》是小说,但是这却是纪录片,是血淋淋的现实。确实纪录片所展示的也只是一个个例,也已经足够让人心寒。

在阿富汗这样女性只能被当作工具来看待的地方,就算是像莱拉这样聪明坚韧的人,她的命运也不得不受到男性的摆布,她的幸福也要靠男人的施舍。她为了塔里克的血肉隐忍苟活是一场豪赌,塔里克死掉根本不是故事最差的结局,这样的结局在动荡的中东太正常了,最糟糕的结局是塔里克没死却早已抛弃了莱拉。

莱拉拥有宝贵的独立人格和聪敏的头脑,可是这样的她却依然要等待着王子的拯救,她并没有因为个体的优秀素质就能够将自己的命运握在自己手里,这多少是一件让人感到遗憾和悲伤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看,《灿烂千阳》可能有点儿鸡汤。丝毫没必要怀疑作者对阿富汗女性的悲悯和善意,更难得是一个男性作家将女性题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叙写地如此丰满、不扁平化。可是个人的幸运经历却不能够代表这一个群体,有时这只是善良的作者所编织的一个幻象,可以让读者心安。

可惜心安没有这么容易。这个国家的苦难已经够多了,这个国家的女人的苦难也够多了,但是上帝并没有因此对她仁慈一点。莱拉依然愿意留在这个埋葬着玛丽雅姆和她的家人的地方,或许这座饱经战乱残破不堪的城市,明天会稍微好一点点。

喀布尔的苦难命运正如生活在这里的女性的命运,天生红颜却命比纸薄。面对严酷的社会环境,她们的微弱的个人意志无法和残酷的时代抗衡。无止境的忍耐,是无数个玛丽雅姆们和无数个莱拉被教育着用于自保的方式,她们被驯服或被强迫着一而再而三地低头。可是她们并没有因此救一味的臣服,做一个沉默的弱者,而是以或许温和或许强烈的姿态进行着抗争。这个饱经战乱的国家令人心痛却又无能为力,还好,总有着这样柔软却坚强的人愿意不辞代价留在她身边。喀布尔的美丽只在于她的文化古韵和独特风情吗?并不。喀布尔的美丽是鲜活的,是流着鲜血沾满尘土却依然明亮灿烂的。玛丽雅姆和莱拉这样美丽的生命,就是让喀布尔闪耀的一千个灿烂的太阳啊。

以上。

发布于 2016-05-30・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