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居正(全4册)》读后感_1100字
(2019-08-22 03:22:41) 读后感 -
《张居正(全4册)》读后感1100字
读《张居正》有感之二
——接有感之一
张居正主政十年,给了明王朝中兴的契机,然而这却只是回光返照。个人愚见,认为改革中断的原因有:
- 改革没有革除最基本的社会矛盾。
当然无法要求张先生一下子拥有十分先进的思想,把这个封建社会的剥削关系革了。张先生所做的一切是为了牺牲大地主阶级的利益来缓解这一矛盾,“损有余而补不足”,解决财政危机,换来了明王朝苟延残喘的机会。基本矛盾没有解除,那么会受到“巨室”的反攻倒算,改革只能施一时,不能行一世。
- 后期没有利用好皇权为改革服务。
皇权是封建王朝中金字塔权力结构中的塔尖,只能被一般人仰望,不允许跨越。
张居正早期正是利用李太后担心因万历年幼造成皇权旁落而设计赶走高拱,将自己“塑造”为站在维护皇权一边的忠臣。张居正的改革也是受到李太后和万历的支持来推行,包括“清巨室”过程中的一些有损皇室尊严的措施也被默许了。张居正实际上是代为摄政。
随时间的推移,改革逐渐成效,年幼的万历皇帝也长大了,却发现自己一些应有的权力掌控在曾经的老师手中。我想万历皇帝的心中是矛盾的,一方面是对张先生卓越的治国理政的才能无比依赖,另一方面又是对张先生对皇权压制颇为不满(作为敬业的帝师总是站在道义的一方对皇帝行使权力的自由方面插手,管的太宽了)这时皇帝与首辅之间的隔阂逐渐扩大,为张居正死后遭清算埋下最大的祸根。
- 没有培养出一个(套)合格又年青的接班人,无法实现政策的延续性。
张先生在世之时,虽有同有好几位内阁大学士,但是事无大小,都由张居正过问。朝中虽有虽有称心的肱股大臣,但也几近风烛残年了。张居正死后,这些拥护改革的大臣立即遭到清洗,轰轰烈烈的改革就被腰斩。再也没有像张居正这样的强势人物粉墨登场。我觉得张居正改革的继承人最好应该是万历皇帝。可是在主政后期,作为首辅,没有把权力很好地过渡给已成年的皇帝;作为帝师,没有合理的将自己改革的政治思想传授给学生。
总的来说:张居正结中贵而联后宫,逐高拱而登首辅;推新政,革旧弊;整吏治,创考成;起循吏,逐清流;抑豪强,抚弱民;清土地,阻兼并;兴水利,固边防;改税法,增财政。名为首辅,实为摄政。帝王之师,中兴之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若能功成身退,不难为后世之楷模。然位极人臣,难逃独断专裁;一心改革,不免党同伐异。严明刑典,务实重绩,为士族清流所斥;削减特权,严惩贪墨,为豪强权贵所恨;揽大权于一身,集国政于一手,为主上所忌,以致死后为士林毁名折誉,遭宵小落井下石,被万历抄家清算。新政十年,后继无人。中兴之光,昙花一现。旧病复发,国祚难延。世间少有张居正。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