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我的祖国》读后感_900字
(2019-10-11 20:45:15) 读后感 -
《我和我的祖国》读后感900字
国庆节当天,上午在南宁家里看大阅兵,傍晚7点10分驱车回到老家贵港城区,8点20去唐人街影院看陈凯歌总导演的国庆献礼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当晚我在朋友圈发了这些文字——
“在漏暗的影院里,我用手机拍了数拾张照片,回来看效果不好,不能用。看到下午边开车边听书的同名书《我和我的祖国》(已听完前面五辑到《北京你好》),其中的海报更清晰,就截屏借用了。
“可能是昨晚央视专门节目做了推介,可能今天上午已激动地看了大阅兵,也可能是下午一路听书剧透了情节,今晚倒是平静地看完这部电影。
“总的感觉制片人聪明,选了个好题材。七个故事都以小见大,手法迥异,各有千秋,也有高下。
“依我看,《前夜》《回归》写实中有创意,《相遇》饱含深情,《夺冠》《北京你好》诙谐有趣,《白昼流星》和《护航》实在牵强。”
现在想补充说,陈总导在本书解读《白昼流星》与扶贫有关,特别是精神脱贫。要扯就太多了。两个陌生的社会青年可以闯入警备森严的飞船着陆点,还可帮抬航天员,是否有事实不清楚,但逻辑不通。不管艺术如何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已缺乏可信。
一位编剧朋友在我朋友圈点评说:
“我的排序《前夜》《夺冠》《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故事最牵强,完全是硬贴这个主题。年轻演员的表演太差,完全不走心。
“《护航》是根据真实的事件改变的,这个题材参加了那年春晚的小品表演。
“《夺冠》和《北京你好》,是非常有生活气息的,所以大众的认可度比较高。而且大家很容易有认同感,因为看夺冠的时候就想到小时候,真的是家家户户挤在一个电视机前看女排。设计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分别,也形成了强烈的戏剧冲突。在小情怀遇到大情怀的时候,我们毅然决然的放下了自己的小情怀,选择了祖国。
“只是导演为了寻找戏剧冲突性,把女主的童年写的过多,为的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女主是一个如此有个性的人,但是在祖国利益的面前,她选择了服从。”
我回复她说:
“再回想,赞同你的排序。《护航》若是真实事件,我调整我的感觉。”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