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哈佛中国史5·挣扎的帝国:元与明读后感1000字(3)篇

(2019-05-17 06:58:52) 读后感

哈佛中国史5·挣扎的帝国:元与明

作者:卜正民

《哈佛中国史5·挣扎的帝国:元与明》是“哈佛中国史”丛书的第五卷。著名汉学家卜正民别出心裁,从气候这一环境史角度讲述元明帝国的发展与兴衰,凸显出这一时代的两大特征:蒙古征服后东亚大陆的新型政治秩序与环境变迁带来的社会生存困境,进而呈现出中国第yi个连贯的生态历史。同时,他还探讨了中国古代专制、社会复杂性和商业化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哈佛中国史5·挣扎的帝国:元与明在线阅读地址

哈佛中国史5·挣扎的帝国:元与明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这本元明史描述方法与其他篇章的大大不同,用龙见和元明“九渊”来贯穿了整个元明史,元明,主要描写的是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最严重的“崇祯之渊”压垮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同时激起的是财政破产,是叛乱。满族军事强权趁虚而入。最后我们思索是什么最终毁灭了明王朝,同时也要问一个更加令人困惑的问题:明政权是如何维持到最后一刻的?

      最后,摘抄一段元明最后一条龙的精彩描述,明代历史上有确切记载的最后一条龙:它出现在崇祯十六年八月十六日(1643年9月26日)。这条金光闪闪的巨物在山西省东南山地的夜空中升起。它来得悄无声息,空中没有一丝云彩,也没有一声惊雷。它突现中天,月亮的清辉洒在它扭动的身躯上。忽然它的身体发出一道金光,穿透了千家万户的门窗,惊醒了沉睡中的人们。人们不由自主地走出户外,满怀敬畏地仰望这一辉煌而祥和的景象。没有人能猜到它的来意或它的预兆。当后世的我们也无法洞察之时,他们又如何能够预见即将到来的是什么呢?

哈佛中国史5·挣扎的帝国:元与明读后感1000字 第(2)篇


从这本书开始感觉这样重点叙述经济文化的分析谈论给人感觉非常碎片化,比如谈论明朝家庭,作者分了士绅阶级,家庭网络,男女有别的家庭生活,而信仰篇章里,谈到了佛学,心学,马上在物华篇章里谈了元明的家具,瓷器,书,鉴藏,如此列表式分类我感觉完全可以有机统一讲在一起,毕竟明代很多画作瓷器也是可以表现那时候的家庭阶级,男女地位,以及可以谈谈程朱理学如何融入百姓的普通生活里的,就是这样的有机融合性,整体的讨论叙述比较少,并且明显有一个问题即是明朝政治史的诸多侧重历史点很多是一笔代过的,比如张居正上位发挥财政特点挽救明朝危机,还有澳门被葡萄牙侵占,还有满人入关等这些重要的政治事件叙述分析还是篇幅过少,如果不是对历史感兴趣的看,可能也就没什么印象了。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把天气问题放入了历史朝代动荡变化的考察里,元明两朝的政治运势与其气候变化对照看看会发现忽必烈汗迁都北京正值小冰河期的开始。1368年,元朝衰亡,处于小冰河期第一阶段的极寒期,1644年,明朝灭亡,正值这400年历史上记载的最漫长的严寒期的尾声。气温当然不是解释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唯一因素,但任何解释肯定绕不过它。并且还有洪水,蝗灾,地震,从元史还是明史看,记录也是相当多。

哈佛中国史5·挣扎的帝国:元与明读后感1000字 第(3)篇


卜正民教授研究领域是明史,对蒙元史不是很清楚的样子,对蒙元划分若干细则窝阔台蒙哥的关系迷糊。我也感觉到了对正史资料借用得太少,延续了前几卷的风格,政治生活一掠而过,选取了几个有大的代表性的时间来写。最大的特点就是关于“龙见九渊”的写作,元明四百年处于小冰河时期,旱涝频繁多灾多难,以环境角度看待农牧业社会的发展是很合理的,这点值得提倡。明前期与中后期是完全不同的,中后期由于南海经济中心的初步形成,两牙对美洲的掠夺带来大量的白银等,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中国物质财富有很大的增长,于是一场富裕阶级的财富游戏轰轰烈烈开始了,书画古玩家具瓷器等现在还可以看到许多那时候的遗存。对我历史认知有纠正的一点就是:理学极度提倡的女子贞洁观、好女不侍二夫的观念,这种影响尽管在上层社会(或有能力供养寡妇生活的宗族)很是流行,但元明时期大量存在的溺杀女婴的现象使得社会男女比例极度失衡,有的甚至达到2:1的程度,于是下层民众寡妇的再嫁就是件很普遍的事了,因为女人是在太少了。(权贵阶级又占据大量的女性人口),有些地方甚至有一女侍多夫的婚姻,或者男男的存在。新视角新方法多角度开卷已得益。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