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简斯维尔:一个美国故事》读后感_1700字

(2019-08-27 00:23:51) 读后感

《简斯维尔:一个美国故事》读后感1700字

2019年阅读的第39本书

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为自己的未来,早作打算。

不知道现在年轻人是如何看待外国人和外国生活的,在我小时候,大人给我们灌输是外国月亮比中国圆。有次邻居家来了一个中国台湾的亲戚,当时满大街的人都跑到邻居家看这个人长什么,大家都在传他多么多么有钱。在中国台湾,就算是一个乞丐,也是一个富翁。

但通过阅读这本书(看前一段时间很火的《美国工厂》,应该也能有同样的感触),外国的月亮并不比中国圆。外国也有工厂,也有工人,也有蓝领阶级。工人也会失业,也会下岗,年纪大了也会面临找工作的尴尬。

美国故事

《简斯维尔》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美国小镇,在2008-2013年中当地的经济支柱工厂倒闭后,小镇居民是如何面对经济崩溃的。有父母抛下自己的孩子,自己离开本地,不知所踪;有人选择异地工作,每周末都得驾驶好几个小时的小车,从工作城市赶往家人生活的城市;

有人参加国家资助的再就业培训,其中,有些人因为不能坚持而提前退学,有些人在高龄下还能和年轻人一样,认真学习并且顺利毕业,最后重新找到谋生的新工作;但也有些人发现自己并不适应新的工作,选择放弃新工作,再重新开始;有些人为了生活,还是坚持在新的岗位上,但最后却因为违法而选择轻生;

有人虽然未受经济崩溃的影响,比如老师、银行职员,但他们都积极投身到救济生活困难的小镇居民的事业中,老师自发组建“派克密室”,即帮助了生活中有困难的学生,又照顾了他们的自尊;而小镇的高阶层人仕,比如银行行长,积极寻求政府、企业的帮助,试图重振当地的经济。

中国故事

简斯维尔的故事,中国也有。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也有大量的工厂倒闭,这些工人最终何去何从,不知道是否也有一本中国的《简斯维尔》来记录他们的生活?不知道三和大神是否就是这些下岗的工厂工人?

振兴东北的口号已经喊了好多年,但东北的经济始终没有回到当年「全国粮仓」时期的辉煌。投资不过山海关,投资必过山海关?马云的嘴,骗人的鬼。

最近这一年,中美贸易冲突,国内加速去杠杆,“房住不炒”,这些事件、政策导致老百姓手上即没有多余的现金,又不能通过买卖房子获取现金流。老百姓的钱都投入到30年的房贷中,居民消费受到了严重的抑制。

政府为刺激国内消费,接连推出多个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商业街增设夜宵区域,或延长夜宵时间;中央政府建议各地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探索逐步放开或者取消购车限制。这都是在在鼓励咱老百姓把自己手里的钱花出去啊,为国消费,共克时艰。

虽然我现在也在摇号(车牌号),都快两年了,没有放弃,梦想总要有,万一实现了呢?但是,如果有一天当地政府突然放开摇号,我还真不一定就买车,因为郎中羞涩,口袋中没钱。

自己的故事

我们应该庆幸,自己生活在中国高速发展的这十几年,就像二战刚结束,美国经济腾飞,作为普通的工厂工人也能享受到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同时,我们也应该警惕,经济一旦慢下来,或者和简斯维尔一样突然就崩了,我们同样也会面对房贷的问题,新工作的问题,年纪大了的问题。如何从心理上接受自己工作角色的转变,从白领变成蓝领,从蓝领变成服务员。

这本书中的人物,我最钦佩的不是银行家为小镇经济四处奔波,也不是教职员工建立的“派克密室”,当然,他们所做的同样值得钦佩和尊重,我最佩服的是那些在失业中自救的人,天助自助者。

比如单亲妈妈巴布,在失业后第一时间进入政府资助的再就业培训,在校表现优异,毕业后顺利成为一名监狱的惩教官,但随着自己对新工作的了解,巴布发现自己并不喜欢现在的新工作,她决定放弃这份得来不易的工作,重新投入到新的学习当中,最后得到一份帮助他人的咨询工作,这也正是自己想要的工作。

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总是不自觉的想,如果是自己面临中年失业,自己会怎么办?我同样也面对房贷的压力,以后将会有更多的压力,比如长辈的生老病死,小孩的吃喝拉撒,到那时自己是否还会有勇气重新出发?由于行业的现状,这种情况早晚一天会来临,只是早一年,晚一年的问题。

为自己的未来,早作打算。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