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国藩传》读后感_900字
(2019-10-21 02:31:43) 读后感 -
《曾国藩传》读后感900字
掩卷而叹,曾国藩可以算是儒家典范,兢兢业业遵循儒家的做事准则,却因为天时不利而不能建功。从这里也看出来儒家在帮助国家兴盛中的弊端,那就是保守太过,进取不足,适合去缝缝补补,而不能使国家面貌一新。
孔子之任鲁国,不能审时度势,不能强国富民,以尊王为主要目标,结果被迫流浪。
孟子崇尚空谈王道,不务实事,逞口舌之快,擅长骂人以禽兽,却对战国格局无任何影响。
北宋三位典型的大儒,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都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的变法无疾而终,因为他要以儒家的标准要求全体官员,重视教化而忽视法律和规则。王安石是儒家中的法家,积极实行变法,创立新学来改变儒家风气,可以未碰上英主,功亏一篑。司马光上承孟子,自己没有能力改变国家的局面,却空谈仁义道德,心胸狭隘,以反对变法为原则,简直失去了理性。
王阳明未入中央,其心学更是借取到家和佛家禅宗,其主要功绩是平息宁王叛乱和南方匪患,传播心学,可是心学真的改造了儒学,使他更加适合国家的发展,更加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有利于民智的开启吗?
张居正变法是对国家税务体系和官员考评体系的修补,起到了中兴的作用。
曾国藩生逢乱世,一生恪守儒家规范,忠君爱国,以天下为己任,剿灭太平天国却不能强军,开办洋务运动却不能利民,总督直隶却不能影响国家的大政方针,培养了众多人才各自分崩,不能为国家为人民有所裨益,而成为朝廷的鹰犬,继续维护破败的政府。想来生命的后期,曾国藩对儒家的精神还是有一定的怀疑的吧!儒家最好的时代可能是中上之主的时代,他们没有能力改变,性格也不会暴虐到不遵守规则。英主需要法家之士,暴虐之主需要奸佞小人,平庸之主需要奴才。
曾国藩的悲剧正是儒家千年的悲剧,正是中华民族的悲剧,主流的意识形态居然是如此局限于皇帝的品质,不能高也不能低。
本书很精彩,描述的需要客观,既没有神化,也不可以掩饰,人物虽然不鲜活,但独有一种真实的质感,对道光,咸丰,慈禧,左宗棠,李鸿章……有了更加清晰的概念。强烈推荐!20190803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