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主角》读后感_900字

(2019-09-18 02:52:28) 读后感

《主角》读后感900字

点评之前先声明:以下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中国缺小说到何种程度,才会滥竽充数的让这样的一部小说获奖?并不是绝对的否定,不得不说优秀的成分还是很多,可终究瑕难掩瑜,小说裂痕太多,这个裂痕的宽窄度刚刚好,让人不忍弃卷,但坚持读下去又忍不住吐槽。书中说到中国戏剧届缺少工匠精神,不止戏剧届,大部分行业都是缺少工匠精神的。以至于一本不过尔尔的小说,亦能称雄。

这是一本不错的书,也许在中国近代文学中可以占有一席之地,但绝不能达到茅盾奖往年的高度。

首先是人物刻画非常平,对于主角翻来覆去的形容词就这么几个,“拿手背捂嘴”,“瓜”,不论情节如何变换都可以预测出她的反应,而一部好的小说需要的是猝不及防,变幻莫测。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页会发生些什么才能永远被这份神秘吸引,一个一眼就能望到头的主角是致命的。读者不再是被作者牵引着曲折的前路,而是平淡的直线是直线,拐弯是拐弯。

其次,秦腔作为一个好题材却没有写出题材应该有的亮点特色。在整本书看完之后读者对秦腔的了解只是“会喷火”“有绝技”,但秦腔到底是什么呢?这种艺术表演形式与京剧,豫剧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回过头来思考其实把书中的秦腔换成京剧,哪怕换成变脸都是不影响阅读的。因为作者根本没有用力着墨在描写秦腔上,动辄只是描写戏唱完了炸了窝,全县全民狂热等等……没头没尾简直莫名其妙为什么那么狂热,甚至最后被尬吹到天上的所谓原创狐仙劫看起来简直像是儿童剧。再者着墨众多的剧团甄嬛传其实换一个环境背景,放在歌舞团里,放在文工团里甚至放在马戏团里也是都能够成立的,白白遮掩了秦腔题材本有的光彩。

作者显然对女主有完美主义情结,引出了一系列失真的尬吹。经常让我想起严歌苓笔下的主角,例如《第九个寡妇》里的王葡萄,《小姨多鹤》中的竹内多鹤,《扶桑》中的扶桑其实都和忆秦娥的标签属性重叠,所以越看越觉得难受,真正会描写人物心理的作家,无论人物性格是多么的单纯迟钝,内心都是有着独特波澜的。

整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浮于表面,秦腔浮于表面,人物浮于表面,情结浮于表面。茅盾奖应该颁给秦腔这个题材,而并不是这本书。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