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囊》读后感_900字
(2019-09-23 13:59:31) 读后感 -
《皮囊》读后感900字
这本书,对于人性的洞察,对于心灵的刻画,对于现实的认知,很深刻,像一把大锤,深深地震醒了沉睡中的懵懂的我们。它带给我的更多的是沉重,如果说之前看的书,或者追过的剧,画出的是天堂的景象,那么这本书不是天堂,不是地狱,折射的只是人间的模样。有幸福与知足,但更多的是挣扎与痛苦。
刚开始的笔墨,着眼于父母,着眼于一个家庭遭受的灾难,有母亲对父亲难以言说的爱恋,有父亲对现实的不甘、挣扎以及放弃;有病态的扭曲,有精神的寄托;有一家人最卑微的自尊,也有一家人的苦中作乐……
书的后半部分,开始刻画小时的那些人,无论是张美丽、两个阿小,还是天才文展,亦或是厚朴,他们都狂热地追逐一个梦,单枪匹马地与这个世界叫嚣,但等到梦醒了之后,剩下的只是伤口结下的痂,丑陋又狰狞。于是,人们口中的成长的标签贴在了他们的头上。有的继续在城市里苟且,带着一份伪装,带着带着就忘了自己最原始的模样,走着走着就忘了自己的初心;有的回到了家乡,输掉了那份狂躁,那份轻狂,过着安稳,一眼就能望到尽头的生活;有的以一种决绝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寻求一份解脱。最终,或死或伤或投降。
乡村对于城市的向往,青春对于梦想的渴望,但只有经历了,才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他们所想的那个样子,突然想起钱钟书的一句话:“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对于城市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城市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这是大多数人逃脱不出的命运,难以摆脱的悲哀。
这本书是一面镜子,折射着你我,折射着这个社会。现实中的中国,现实中的农村,经历着一种巨变,这场巨变,也许许久之前就已经开始 ,但到现在,仍然以一种姿态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从物质到精神,一点一点地渗透,一点一点地冲击,一点一点地挣扎,一点一点地改变,但什么时候结束?可能十年?二十年?亦或者永无止歇地进行下去?无论多少年,思想的转变一定是个漫长的过程,是个潜移默化,一代又一代的累积的产物。
愿你我不仅仅有皮囊,还请带着我们的灵魂与思想,继续前行。
PS:因阅历有限,只能看出这些东西,希望更成熟一点再来看这本书。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