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后感_1500字
(2019-09-19 06:06:34) 读后感 -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后感1500字
一直以为自己没看过这本书,翻过了若干篇自序之后,才想起来可能在高中看过,但是已经全然忘记这本书说了些什么,也不知道当时我看这本书的心情如何。
我看的是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有五篇自序,而且是不同时期的自序,每篇自序中作者对福贵这一生都有更多的理解与感触,就像我一直想等我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我要再看一遍这些看过的书,找找初心,也找找新的体会。自序中有一些句子很打动我:
意大利伟大的贺拉斯警告我:“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
写作和人生其实一模一样,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的迷路者,我们都是按照自己认定的道路寻找方向,也许我们是对的,也许我们错了,或者有时候对了,有时候错了。在中国人所说的盖棺论定之前,在古罗马人所说的出生之前和死去之前,我们谁也不知道在前面的时间里等待我们的是什么。
生活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故事从年轻的福贵写到年老的福贵,从富裕的福贵写到贫穷的福贵,从败家子福贵写到顶梁柱福贵,福贵的一生一波三折,先是把所有的家产都输光了,然后是父亲的去世,母亲的病重,本想去求求岳父帮忙,结果半路被抓去当壮丁,或许是这一段从军经历,才让他挺住后半辈子发生的一切变故,横尸遍野让他觉得活着比什么都强,在别人看来他是幸存,可是在他自己看来是活着,幸存是别人对其生命状态的看法,而活着是他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幸福也好,悲苦也罢,都是自己真真切切的生活。
有庆从小就很懂事,为了姐姐能留在家里,他不愿上学;为了两只羊,他起大早去割草,再跑去城里上学;为了……懂事的孩子常常让人心疼,但也让人欣慰,你知道他长大了会出息的,会好好孝敬父母的……可是这个世上总有意外,他还没来得及长大,他那么乖巧,他那么懂事,他还没来得及告诉他父母他的骄傲,他还没来得及跟姐姐告别,他还不知道这冰冷的钢针不止疼,还能要他的命,他不知道他引以为傲的献血,他争先恐后的献血,会通过导管把他的生命一点一点流失殆尽……在那样一个社会,生命分贵重,贫贱的命去换富贵的命,医者、社会大众、师者都麻木接受这种病态,何其残忍,何其无奈,何其悲痛。
善良的人总会遇到善良的人疼惜她,凤霞很美,很勤劳,很贤惠,可是她听不到也不会说话,在村里总有人欺负她,嘲笑她,什么人会娶她?什么人有这个福分娶这个实心眼的好姑娘?还好还好不是地痞无赖,不是肮脏邪恶之人,是同样善良,同样勤奋的二喜,他心疼她,他一心想给她最好的,他在那句无情的“保大保小?”面前义无反顾得选择凤霞,如果他知道生个孩子会要了凤霞的命,他宁愿无子嗣。
我喜欢善良的人,希望善良的人都好好的,可是福贵一家有太多太多的磨难、变故,让人唏嘘,让人于心不忍,可是你看看他们一家多坚韧,没有什么可以打倒他们,吃人的社会?医学的局限?通通不能。家珍死前说“也好,有庆和凤霞都去了,我在那边也不需要再为他们牵挂了。”福贵在故事的最后,跟老牛一起很洒脱。
突然想到蔡康永说过,以前因为节目效果,嘉宾在康熙来了说某大师帮某明星算命,说这个明星以后会孤独终老,康永说他很抱歉,为这个节目,向在电视前的独居老人道歉,孤独终老并不是一种诅咒,只是一种生活状态,每个独居的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独居,或许是他自己选择的,是被迫选择的,谁都没有资格去品头评足,就像在自序中,余华提到的,谁也没有资格去说别人幸不幸福,只有他自己,只有他死后,纵观一生。评论、谈资、人心、是非,有时是把杀人的利刃。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