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_1600字
(2019-09-13 02:01:35) 读后感 -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1600字
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每个人骨子里都有这样的情结想拥有一个蓝颜知己或是红颜知己,既不是夫,也不是妻,更不是情人,而是居住在你精神领域里,一个可以说心里话,但又只是心灵取暖而不身体取暖的人。在你受伤时,第一时间会想起他/她,是你一本心灵日记,也是你生命中一个最长久的秘密。我觉得海莲汉芙与弗兰克就是这种吧。
《查令十字街84号》被称为“爱书人的圣经”。读这本书时,感觉像手捧一杯清茶,慢慢沁入心田,温暖你身体的每个细胞。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夸张的修饰,没有动人的情话,就是很暖。可能会为女主海莲•汉芙最后没有见到男主弗兰克而感到遗憾,但相见不如怀念,怀念何尝不就是一种相见吗?
1949到1969整整二十年,两个素昧谋面的人,跨越大洋彼岸,靠着一封一封的书信,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有人说这是爱情,我却认为这是超越爱情的友谊。可能对于现在的我们很难体会这种友谊,特别是这种交流方式。其实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谊也将因而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正如有首歌词写道:从前的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现在的我们,每天伴随着铺天盖地的消息醒来,微信朋友圈,QQ消息,邮箱邮件,猎奇新闻等等。我们每天的精力就那么多,被那么多事情瓜分,分到每件事就会很少,而且会很累,即使我们每天凌晨睡觉,仍然担心我们还有好多东西没看。每天都很累,但又很虚无。我们似乎渐渐失去了专心做一件事的能力。我们总是太急于求成,太渴望成功,太害怕错过什么,其实我们静下来好好的与自己谈谈,就会发现,有些事情我们急不来的,有些新闻我们可以不看的,有些朋友圈我们可以不刷的。这个时间我们可以做好多事情,看看专业书籍,学习专业技能,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你会发现每天很充实,而又不会很累。当今社会,科技迅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变的越来越好,出行越来越来方便,但什么都有利有弊。正如高晓松说的,GPS的应用使你可以直接到达目的地,不用绕弯路,但是因此我们可能会错过沿途美丽的风景,和一次不期而遇的邂逅。
这本书主要讲住在纽约市东十五大街14号的海莲汉芙,一个穷作家,编剧。因对古书比较感兴趣,偶然间在报纸上看到位于伦敦中西二区查令十字街84号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刊登的广告,专营绝版书。她认为绝版书肯定很贵吧,就抱着试试的态度,写了封信,列了几本自己最想读的却又找不到的书,价格不超过五美元就给她寄过来。没想到过来二十天回信了,找到了几本,没找到的有推荐了类似的。对于一个爱书人,没有比这个更令人兴奋的了,她收到书后,又列了几本,并附上了买书的费用。就这样一封一封的书信,让大洋彼岸的两个人,情谊越来越深。可以从每次写信的称呼就能发现,从开始的敬爱的夫人到敬爱的汉芙小姐再到亲爱的汉芙小姐,甜心儿,大懒虫,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人的感情越来越深。书信成为了他们平静生活的添加剂。五十年代初期的英国百废待兴,物资缺乏。海莲就给弗兰克寄 火腿鸡蛋香肠。弗兰克为表感恩,到处奔波,为她找几乎找不到的稀有书籍。 海莲一直想要去伦敦看望弗兰克,可是她一直没钱,等到有钱了,她又牙疼,她写信告诉他,她的牙医在度蜜月,而且结婚费用还是她出的。弗兰克回信表祝福。但三个月后,海莲被告知,弗兰克已经去世了。她马上赶到那个时隔二十年一直想来的书店,书店要被拆了。物是人非,她看着空荡荡的书店,书架东倒西歪,地上散落废纸,布满尘埃。她笑着说:我来了,弗兰克,我终于来了,泪水夺眶而出。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她说:人不在了,但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路过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查令十字街还在那儿,只是书店不在了。但我相信每个爱书人读完这本书,如果有机会一定会去看看这里吧,替汉芙献上那深情一吻。(至少我是)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