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彷徨之刃》读后感_900字

(2019-08-18 20:50:42) 读后感

《彷徨之刃》读后感900字

日本少年法(类似中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背景下的故事。
刚开始一直以为所谓的“彷徨”是为女复仇的长峰的“彷徨”。毕竟杀死敦也是在刚观看完女儿遭玷污录像之后的激情反应,而在追杀快儿的过程中他也无数次地彷徨过。毕竟“以暴制暴”并非他的本意。
“能理解但不能认同”这是小说绝大部分公众对长峰复仇行为的态度,也是我的态度。毕竟“以暴制暴”始终不现实。
可能是职业身份的限制,看事情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对于未成年人教育,最主要的两个方面是家庭和学校。
下午4:30关手机的武亦姝爸爸,在孩子没意识之前教会原则的杨晨煜妈妈……优秀小孩(当然成绩一直不是唯一标准)的形成背后大多有“生而养,养而教”的父母。
作为一个自诩“热爱教育事业”的刚毕业工作第三年的教师,我曾满怀热情地去“感化”学生,但遇到的一些事情的的确确一点点地在消磨自己的热情,慢慢地动摇自己的初心,虽然也一直在告诫自己“不忘初心”。所以我不敢肯定在被各种原因所迫而走上教育岗位的老师们所教育下的未成年人们是否能真正地“消除劣根性”。
所以一直认为未成年人的教育重点在于家庭。而这又是有太多矛盾的话题。
二,对于未成年人保护法。
“少年法并非为被害人而制定,也不是用来防止犯罪,而是以少年犯罪为前提,为了拯救他们而存在的。从这些法律条文中无法看见被害人的悲伤与不甘,只有无视现状的虚幻道德观而已。”;“曾经作过的“恶”永远无法消失,即使加害者改过自新了(现在我可以肯定地说那不可能,这里只是假设),他们制造的“恶”仍然会残留在被害人心里,永远侵蚀着他们的心灵。”读到小说中的这两句时是起了鸡皮疙瘩的感觉。
在大时代信息背景下,未成年人的所知所感早已不是多年以前的那种纯粹。所以一直认为即使不废除(现实不可能)也总得修善。
小说背后终于揭示“彷徨之刃”是代表正义的警察的“彷徨”。
也许和大部分人一样,对结局感到遗憾,我们都希望长峰如愿。但事实也如小说结局一样不允许。
还是这个拧巴矛盾的世界。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