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读后感_800字
(2019-08-02 10:23:04) 读后感 -
《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读后感800字
阅读此书是奔着“龙应台‘人生三书’”的名声去的。初读时,我在想,这些书信是公开的,那他们沟通时会不会过于考虑它的公开性,而不能真正地像母子之间的沟通与探讨?不能够真实地反应出他们之间的相处模式到底是怎样的?
是的,确实如此,和我想象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画面全然不同——他们之间所关注的问题与话题的深度,是我所惊讶的,因为安德烈毕竟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在中国的教育中,二十岁左右的我们,在父母看来全然还是孩子,父母不会跟我们深刻探讨一些人生哲理性的问题,更不会去探讨对世界一些情形的世界观。
但我不能说这就不是他们母子之间的日常的正常的对话,因为生活层次与环境的截然不同,必定所造就的眼界宽度与思想深度全然不同。这也是教育的差别所在。
想想我的十八到二十岁,我的父母在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与金钱观等方面又带给了我怎样的影响与教育?我想,至少我的妈妈在这一重要的成长阶段中有着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角色之担当。她也是在我迷茫无措时,教会了许多,给了我前路的指引,也许只是三言两语,便能够解决掉我所有的困惑。妈妈是我最敬爱的人,也是我最亲密的闺蜜!
而此书中,龙应台作为从不同于安德烈的成长年代走过来的处于从旧时代转变为新时代的过渡年代的人,在面对孩子的青春期以及从需要父母到想要父母放手让他们自己自由飞翔的成长期时,又因为她本身是中国父母,而她的孩子最初接受的教育并非中国教育,她从最初的茫然无措,到想要和孩子进行一场最坦诚真挚的交谈,以便作为父母的她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能够陪他一起成长,这也是龙应台想要和自己的孩子想要依旧亲密相处的表现。但通过与安德烈的对话,她懂得了放手,因为孩子长大了,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有着自己的思想,而不是事事需要父母做决定的孩童。
这也是这本书,能够收到许多读者热爱的原因吧,它能够教会父母该怎样面对孩子的成长,在他们的成长中又该扮演一些怎样的角色!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